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8973发布日期:2019-03-27 11:4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传统的工业中,由于生产作业中特定岗位的高风险或高难度,直接影响到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成本也在增加。特别是工作环境特殊的场合,人工作业不方便或者有危险,通常是由自动化装置进行作业,通过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作业,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企业对用工的依赖性,降低生产成本,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工业自动化。现有的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许多结合处在装配时需要通过流体涂覆装置涂装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07502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其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内部设置有储胶空间,储胶空间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纵向的推胶板,储胶空间的右端壁上设置有压缩空间,压缩空间的左端壁上设置有压缩孔,压缩空间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左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推胶杆,密封板左端的压缩空间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固定底座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压缩电机,压缩电机通过电机芯轴固定连接有多连杆机构,多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的右端面上,储胶空间的右端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压缩空间和增压装置。

固定底座上端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右端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滑道,横向滑道的上端设置有横向滑动槽,横向滑动槽的右端壁上设置有横向连接槽,横向滑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横向轴承孔,横向滑道的左端设置有旋转空间,横向轴承孔连通旋转空间和横向滑动槽,旋转空间内部设置有横置电机,横向滑动槽内设置有横向丝杆,横向丝杆的右端位于横向连接槽内,横向丝杆的左端穿过横向轴承孔并与横置电机固定连接,横向滑道外设置有滑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块的下端通过电动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密封壳,密封壳内部设置有密封空间,密封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胶管,胶管的另一端穿过收纳孔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上,胶管的内部设置有胶孔,胶孔连通密封空间和储胶空间,密封壳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涂胶针头,涂胶针头内部设置有涂胶针孔,涂胶针孔连通密封空间和外部空间,涂胶针孔内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然而,现有的所述流体涂覆装置不便于使用,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及生产效率高的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其包括流体容纳部件,所述流体容纳部件包括流体容纳主体及密封盖,所述流体容纳主体包括储料件、固定座及第一切割件,所述储料件内设置有流体容纳腔,所述流体容纳腔与所述储料件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储料件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腔口上,所述储料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第一切割件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内并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优选地,所述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还包括流体控制开关,所述流体控制开关包括连接座、连接套及塞柱,所述连接座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导流腔,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端活动插设在所述导流腔内;所述塞柱插设在所述导流腔内,并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端端面相抵接;当将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套分离时,所述塞柱能够盖设在所述导流腔的腔口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与所述连接套背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流体控制开关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塞柱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切割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呈柱状,所述第一切割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切割件的第二端插入导流腔内,所述第一切割件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贯穿所述第一切割件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第一切割件的第二端端面,所述第一切割件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切割件的轴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还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一切割件的侧面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第一切割件的侧面处的孔口距所述连接套背向所述连接座的端面的距离大于2毫米。

优选地,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及第二切割件,所述盖体内形成有盖设空间;所述第二切割件与所述盖体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盖设空间内,所述流体容纳主体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盖设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割件设置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割件包括刀体及限位凸起,所述刀体呈柱形,所述刀体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盖体内,所述刀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盖设空间内,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刀体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刀体的第二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刀体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刀体的轴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刀体的外周面处,用于限定所述刀体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盖体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包括储料件、固定座及第一切割件,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储料件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腔口上,所述第一切割件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内并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当需要加料时,可直接将所述流体容纳器直接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内,便自动打开所述流体容纳器,因而,因而便于使用,生产效率高,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的流体控制开关与第一切割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其包括流体容纳部件100及流量控制部件200,所述流体容纳部件100设置有流体容纳腔a及导流孔b,所述流体容纳腔a用于直接容纳流体或装有流体的流体容纳器300,为了更便于上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装有流体的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所述流体可以是胶水、药水、油脂、液晶、助焊剂、焊剂(如锡膏)、漆等流体,因此,所述流体的类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导流孔b的第一端与所述流体容纳腔a相连通,所述导流孔b的第二端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100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100包括流体容纳主体10及密封盖20,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设置有所述流体容纳腔a及所述导流孔b,所述流体容纳腔a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导流孔b位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二端。所述密封盖20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端面上,并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在打开所述密封盖20后便可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装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因而可提高上料效率。所述密封盖20设置有旋拧部c,所述旋拧部c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因而使用时可通过扳手夹持在所述旋拧部c上,通过扳手旋转所述密封盖20以打开所述密封盖20,因而便于使用,且防止烫伤用户。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外周面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所述旋拧部c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一螺纹段配合连接,因而旋拧时不容易错位。也就是说,所述旋拧部c套设在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外周面处,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通过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外周面处设置有圆柱形的扣接柱,所述密封盖20设置有条形的扣接槽,通过旋拧所述密封盖20使所述扣接柱插入所述扣接槽或从所述扣接槽出来,从而实现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是否连接。因此,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包括储料件1、固定座2及第一切割件34,所述储料件1内设置有流体容纳腔a,所述流体容纳腔a与所述储料件1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储料件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a的腔口上,所述储料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所述导流孔b及与所述导流孔b连通的连接孔d,所述连接孔d与所述固定座2的底面相连通,所述连接孔d内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柱e。因而当需要清洗所述导流孔b时,将所述连接柱e取出即可进行清洗,从而便于清洗所述导流孔b。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并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用于当受到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流体容纳器300的作用力时开启,以将流体容纳器300内的流体排入所述导流孔b内。

所述第一切割件34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并置于所述固定座2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切割件34可以直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上或通过固定机构置于所述固定座2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无需在所述固定座2内设置有所述导流孔b,所述流体容纳腔a的腔壁设置有流体排出通道,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切割件34可以为切刀、切块、锯齿件、等离子切割件或者激光切割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割件34为切刀。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第一加热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储料件1包括料筒11及包覆件12,所述料筒11内设置有所述流体容纳腔a,所述流体容纳腔a与所述料筒11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料筒1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a的腔口上,所述料筒11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所述固定座2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流体导出的所述导流孔b。

所述包覆件12位于所述料筒11的一侧并包覆在所述料筒11的部分侧壁上,所述料筒11与所述包覆件12之间形成有容置腔13,所述第一加热件插设在所述容置腔13内,以对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流体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可以是电热丝、电热棒或者电热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工作时,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温度可达17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温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较佳地,所述料筒11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包覆件12的横截面呈弧形,因而整体结构较紧凑。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件1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包括流体控制开关3,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包括连接座31、连接套32、塞柱33及弹性件35,所述连接座31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所述连接套32内设置有导流腔321,所述连接座31的第二端活动插设在所述导流腔321内。所述塞柱33插设在所述导流腔321内,并与所述连接座31的第二端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切割件34与所述连接套32背向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相连,并延伸至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刀刃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并朝所述密封盖20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割件34通过所述连接座31及所述连接套32置于所述固定座2上。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无需设置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所述第一切割件34直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上。

所述弹性件35的第一端与所述塞柱33相抵接,所述弹性件3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相抵接。其中,所述弹性件35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为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的硅胶片,所述硅胶片盖设在所述导流孔b的孔口上,当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时,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挤压所述硅胶片使所述硅胶片变形,而实现与所述导流孔b导通。当然也可以刺破所述硅胶片,以实现与所述导流孔b导通。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所述所述弹性件35,通过所述塞柱33的重力作用对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进行密封,实现开关作用。因此,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将所述连接座31与所述连接套32分离时,所述塞柱33能够盖设在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上,即当所述塞柱33与所述连接座31的第二端端面相抵接时,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为开启状态,当将所述连接座31与所述连接套32分离时,所述塞柱33盖设在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上,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关闭。在实际运用中,当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时,所述连接座31的第二端推动所述塞柱33使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打开,所述第一切割件34刺破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并插入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内,通过旋转所述流体容纳器300,使所述流体容纳器300的切口增大,因而流体容纳器300内的流体通过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流入所述导流孔b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34设置有第一穿孔341,所述第一穿孔341与所述流体容纳腔a及所述导流腔321相连通,因而较好地控制流量。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所述第一穿孔341,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外表面设置有导流槽,通过所述导流槽将流体容纳器300内的流体导入所述导流腔321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34呈柱状,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一端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二端插入导流腔321内,所述第一穿孔341贯穿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二端端面,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轴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即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一端的端缘处形成有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刀刃,因而结构较可靠,所述第一切割件34使用寿命更长。其中,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轴向形成的角度可以是30°、45°、60°或80°等,其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切割件34可以为片状结构等,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割件34还设置有第二穿孔342,所述第二穿孔342与所述第一穿孔341及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侧面相连通。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穿孔342,因而尽可能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内的流体排出,避免过多的残留导致浪费。所述第二穿孔342位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侧面处的孔口距所述连接套32背向所述连接座31的端面的距离大于2毫米,即所述第二穿孔342位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侧面处的孔口距所述流体容纳器300的底壁预设距离,较好地防止碎屑流入所述第二穿孔342内,因而较好地避免堵孔及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穿孔342位于所述第一切割件34的侧面处的孔口距所述连接套32背向所述连接座31的端面的距离可以是3毫米或4毫米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31设置有第一通孔311及第二通孔312,所述第一通孔311贯穿所述连接座31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连接座31的第二端端面并与所述导流孔b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12与所述第一通孔311及所述连接座31第二端的侧面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12与所述导流腔321连通,即所述第二通孔312沿所述连接座31的横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连接座31与所述连接套32相连时,所述塞柱33盖设在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孔口上。较佳地,所述连接座31与所述固定座2可拆卸连接,因而不仅便于制造,而且便于清洁所述第一通孔311及所述第二通孔312,较好地防止堵孔。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1无需设置第一通孔311及第二通孔312,所述连接座31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所述流体控制开关3在开启状态时,所述导流孔b与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32背向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割件34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对接槽36,所述对接槽36用于与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插接相连。当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时,所述流体容纳器300的一端插入对接槽36内并与所述对接槽36的槽壁过盈配合,因而较好地避免流体泄露。当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取出时,所述连接套32与所述连接座31分离,所述塞柱33密封所述导流腔321的腔口,所述连接套32、塞柱33、第一切割件34及弹性件35连同所述流体容纳器300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取出,因而较好地避免流体泄露,不仅较安全,而且环保。较佳地,所述第一切割件34与所述连接套32可拆卸连接,因而当所述第一切割件34坏时可更换第一切割件34,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密封盖20包括盖体21及第二切割件22,所述盖体21设置有所述旋拧部c,所述盖体21内形成有盖设空间(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切割件22与所述盖体21相连并延伸至所述盖设空间内,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盖设空间内。通过所述第二切割件22切割装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因而使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内的流体排出更顺畅。较佳地,所述第二切割件22与所述盖体21可拆卸连接,因而可更换第二切割件22,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切割件22可以为切刀、切块、锯齿、等离子切割件或者激光切割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割件22为切刀。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割件22设置有第一进气孔220,所述第一进气孔220与所述盖体21的外表面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220可冲入气体,因而流体排出速度可控,因而便于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割件22包括刀体221及限位凸起222,所述刀体221呈柱形,所述刀体221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盖体21内,所述刀体22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盖设空间内,所述第一进气孔220与所述刀体221的第一端端面及所述刀体221的第二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刀体221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刀体221的轴向形成的角度为锐角。所述限位凸起222位于所述刀体221的外周面处,用于限定所述刀体221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盖体21的深度,因而便于装配。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切割件22的刀刃位于所述第二切割件22的第二端的端缘处,因而结构较可靠,所述第二切割件22使用寿命更长。其中,所述第二切割件22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切割件22的轴向形成的角度可以是30°、45°、60°或80°等,其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切割件22可以为片状结构等,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盖体21包括套筒211、外罩212、盖板213及密封圈214,所述套筒211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211设置有所述旋拧部c。所述外罩212套设在所述套筒211背向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一端,所述盖板213位于所述外罩212内并盖设在所述套筒211背向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一端,所述密封圈214固定在所述盖板213面向所述流体容纳腔a的一侧,使用时所述密封圈214与所述流体容纳器300相抵接,因而更好地密封所述流体容纳器300。所述套筒211为金属件,所述外罩212为非金属件,因而不仅连接稳固,而且较好地保温及防止烫伤用户。

优选地,所述盖体21还包括气管连接头215,所述气管连接头215与所述第二切割件22相连,所述气管连接头215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孔220相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16。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头215与气源连接,因而较便于使用。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导热座4、第二加热件5及温度传感器6,所述导热座4与所述固定座2相连,所述第二加热件5及所述温度传感器6均插设在所述导热座4内,所述温度传感器6用于与控制器相连,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5的发热量。因而可对所述导流孔b内的流体进行加热以及对流体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其中,所述第二加热件5可以是电热丝、电热棒或者电热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隔热块7及固定块8,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及所述储料件1均与所述隔热块7相连,并通过所述隔热块7固定在所述固定块8上。所述固定块8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固定目标上。通过设置所述隔热块7,因而可较好地避免热量扩散。

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与所述导流孔b导通连接,流体通过所述导流孔b排入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内,以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控制流体排出量。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可以为压电喷射阀或其它流量控制开关,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为压电喷射阀,其为现有技术,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可焊接固定在流体容纳部件100上,或者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100磁吸相连等,因此,所述流体容纳部件100与流量控制部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即所述流量控制部件200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由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包括储料件1、固定座2及第一切割件34,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储料件1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a的腔口上,所述第一刀34具位于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并置于所述固定座2上。当需要加料时,可直接将所述流体容纳器300直接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便自动打开所述流体容纳器300,因而,因而便于使用,生产效率高,使用更安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