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6745发布日期:2018-10-12 22: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搅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我国道路建设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沥青作为我国道路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材料,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工程中。而沥青混合搅拌装置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机械设备,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但是目前存在的沥青混合搅拌装置普遍体积庞大,结构笨重,对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施工地存在运输困难和使用不便的问题。而现有体积较小的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又存在设计不合理,搅拌效率低,且振动和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沥青混合搅拌装置,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搅拌效率高,且结构坚固噪音小的沥青混合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搅拌轴、桨叶和电机,所述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和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与罐体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将罐体分隔成筒体内和外两个空腔,所述筒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流通孔,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电机设在底座内,所述桨叶通过搅拌轴与电机连接且位于筒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孔的形状为圆弧形或流线型。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孔水平或垂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个流通孔在其方向上投影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表面设有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设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呈螺旋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在罐体内可设置多条,且罐体底部到顶部之间的扰流板可分成多段设置,所述多条或多段的扰流板在罐体内分布均匀且呈螺旋状。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上开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的形状为圆弧形或流线型。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个导流孔在扰流板长度方向上投影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在罐体内设置筒体结构,将罐体内分隔成内外两个空腔,并在筒体上开设流通孔;搅拌时桨叶将筒体外空腔的沥青从底部的流通孔吸入到筒体内空腔进行搅拌,再将沥青从上部流通孔排出到筒体外空腔里,或反向进行,构成了一个循环搅拌回路,让沥青不断循环流动,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并且在罐体内设置螺旋状扰流板,使得流动的沥青受到扰流板阻挡,沥青进一步混合,搅拌的质量和效率更高。螺旋状的扰流板还使筒体外空腔的沥青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避免了沥青产生沉淀现象。通过罐体内设置筒体结构和多条或多段扰流板还对罐体结构强度起到了加强的作用,使得本装置更加坚固耐用,并降低了搅拌时的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横剖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筒体结构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扰流板结构展开图。

图中,1为罐体,101为进料口,102为出料口,103为底座,2为搅拌轴,3为桨叶,4为电机,5为筒体,501为流通孔,6为扰流板,601为导流孔,7为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搅拌轴2、桨叶3和电机4,罐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101和底部设有出料口102。所述罐体1内设有筒体5,筒体5中心线与罐体1中心线共线,筒体5两端与罐体1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将罐体1分隔成筒体内外两个空腔。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底座103,电机4设在底座103内,使用时底座固定在地面或其他安装面上,此时地面或其他安装面、底座和罐体底部构成了一个坚固的电机基座机构,极大减少了电机运行时的振动以及振动带来的噪音。所述桨叶3通过搅拌轴2与电机4连接且位于筒体5内部。筒体5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流通孔501,搅拌时,桨叶3将筒体外空腔的沥青从底部的流通孔吸入到筒体内空腔进行搅拌,再将沥青从上部流通孔排出到筒体外空腔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搅拌回路,也可反转桨叶3,进行反向循环搅拌。

具体的,所述流通孔501的形状为圆弧形或流线型,在本实施例里,流通孔501的形状设置为筒体5顶部和底部为半椭圆形,筒体5中间为圆形。具体的,所述流通孔501水平或垂直方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个流通孔501在其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具体的,筒体5外表面还环绕布置加热管7,加热管7可在筒体5外表面上布置多条。在搅拌时加热管7可对筒体5和沥青进行加热,使得沥青搅拌混合的效率更高。加热管6加热温度根据所加工的沥青特性、所处气候条件和铺筑层的厚度来设定。

具体的,所述罐体1内设有扰流板6,所述扰流板6呈螺旋状布置。扰流板6在罐体1内可设置多条,且罐体1底部到顶部之间的扰流板5可分成多段设置,所述多条或多段的扰流板6在罐体1内分布均匀且呈螺旋状。工作时,循环流动的沥青受到螺旋状扰流板6的层层阻挡扰动,沥青进一步混合,从而促进沥青搅拌更加充分均匀。而且螺旋状的扰流板6还使得沥青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向下流动状态,避免了沥青产生凝结和沉淀现象。而且通过设置多条或多段的扰流板6,还能够对罐体1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和加固,使得本沥青混合搅拌装置更加坚固耐用,并降低了搅拌时的振动和噪音。

具体的,所述扰流板6上开设有导流孔601。所述导流孔601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导流孔601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圆弧形或流线型。沥青受到扰流板6的阻挡时,同时扰流板6也受到沥青冲力的作用,长期使用之后扰流板6容易疲劳断裂或脱落,甚至撕裂罐体1,通过设置导流孔601可减小沥青对扰流板6的冲击作用,而且导流孔601还对沥青进行了再次的搅拌混合,提高了搅拌混合效率。所述导流孔601设置为圆弧形或流线型的形状,可减少扰流板6开孔处应力集中效应,增加了本装置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导流孔60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个导流孔在扰流板6长度方向上投影的长度,保障了开孔后的扰流板6的结构强度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沥青从进料口101进入罐体1内,电机4带动搅拌轴2及固定连接在搅拌轴2上的桨叶3对沥青进行搅拌,沥青在桨叶3转动的推力作用下,从筒体外空腔通过底部的流通孔被吸入到筒体内空腔进行搅拌,再从上部流通孔中排出到筒体外空腔里,形成循环流动不断进行搅拌混合。也可反转桨叶3,进行反向循环搅拌。在此过程中,沥青受到了螺旋状扰流板5的层层阻挡扰动,进一步均匀混合和进行充分搅拌。而且螺旋状的扰流板5还使得沥青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向下流动状态,避免了沥青产生凝结和沉淀现象。扰流板5上开设的导流孔501减小沥青对扰流板5的冲力,还对沥青进行了再次的搅拌混合,提高了搅拌混合效率。筒体5上设有加热管6,可在搅拌时对沥青进行加热,使得沥青搅拌效率更高。最后经过充分搅拌的沥青从出料口102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