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919发布日期:2019-04-16 23:34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还是溶剂型油墨,所用的溶剂主要是芳香烃类、脂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油墨中溶剂挥发容易造成的空气污染等问题,其中凹版印墨的问题最为严重。当印刷制品干燥时,油墨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的总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这些有机溶剂所挥发的气体,通过呼吸进入工作人员的体内,会对其肝脏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印刷车间设有的空气净化装置无法对印刷过程中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有效吸收,仍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或者装置过分复杂,难以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包括液体腔、干燥腔、第一吸附腔以及第二吸附腔四个净化腔室,能有效对印刷车间内的有机溶剂挥发气体进行有效的净化及吸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包括:

箱体上部,箱体上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风扇,且箱体上部包括液体腔与干燥腔,液体腔内设置有非极性溶剂,干燥腔内设置有干燥剂,进气口与液体腔连通,液体腔与干燥腔连通;

箱体中部,箱体中部布置在箱体上部的下端,箱体中部包括第一吸附腔,第一吸附腔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吸附棉层和第二吸附棉层,第一吸附腔与干燥腔连通;

箱体下部,箱体下部布置在箱体中部的下端,箱体下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设置有出气风扇,箱体下部包括第二吸附腔,第二吸附腔内设置有活性炭层,第二吸附腔与第一吸附腔连通,出气口与第二吸附腔连通。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进气口与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进口,管道进口的高度低于进气口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出气口与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出口,管道出口的高度高于出气口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吸附棉层材质为通用性吸附棉,第二吸附棉层材质为化学品吸附棉。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活性炭层的截面呈波浪状设置。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石蜡油的液面低于进气口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液体腔内还设置有一导管,导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到石蜡油内。

上述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油墨味主要来源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在液体腔中装有无毒的非极性溶剂,能够对车间的空气进行初步的净化,将部分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然后将空气进行干燥后,依次通过第一吸附棉层和第二吸附棉层对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二次吸附,最后通过活性炭对空气进行最终的净化,该净化装置体积较小,有多种针对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净化以及吸附的方法,能够有效净化车间内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进气口;2、进气管道;21、管道进口;3、液体腔;4、干燥腔;41、干燥剂;5、第一吸附腔;51、第一吸附棉层;52、第二吸附棉层;6、第二吸附腔;61、活性炭层;7、出气口;8、出气管道;81、管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主要包括进气口1、进气管道2、管道进口21、液体腔3、干燥腔4、干燥剂41、第一吸附腔5、第一吸附棉层51、第二吸附棉层52、第二吸附腔6、活性炭层61、出气口7、出气管道8、管道出口81。

箱体上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进气口1设置有进气风扇(图中未示出),进气风扇开始工作能使进气管道2内产生负压,使车间内的空气持续从进气管道2进入进气口1,且箱体上部包括液体腔3与干燥腔4,液体腔3内设置有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能溶于非极性溶剂,干燥腔4内设置有干燥剂41,干燥剂41对吸入气体进行干燥,为后续吸附做准备,进气口1与液体腔3连通,液体腔3与干燥腔4连通,气体从进气口1吸入后先进入液体腔3再进入干燥腔4;

箱体中部布置在箱体上部的下端,箱体中部包括第一吸附腔5,第一吸附腔5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吸附棉层51和第二吸附棉层52,第一吸附棉层51和第二吸附棉层52分别对气体中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吸附,第一吸附腔5与干燥腔4连通。气体从干燥腔4出来后进入到第一吸附腔5内;

箱体下部布置在箱体中部的下端,箱体下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口7,出气口7设置有出气风扇(图中未示出),出气风扇开始工作,使第二吸附腔6内产生负压,从而使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管道8排出,箱体下部包括第二吸附腔6,第二吸附腔6内设置有活性炭层61,活性炭层61对气体进行最终的吸附,第二吸附腔6与第一吸附腔5连通,出气口7与第二吸附腔6连通,气体从第一吸附腔5出来后进入第二吸附腔6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进气口1与进气管道2的一端连接,进气管道2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进口21,管道进口21的高度低于进气口1的高度,因为大部分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大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大部分的有机溶剂挥发气体会聚集在较低位置处,故管道进口21布置在较低位置处,能较为有效地吸入有机溶剂挥发气体。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出气口7与出气管道8的一端连接,出气管道8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出口81,管道出口81的高度高于出气口7的高度。进行净化后排出的气体为正常空气,在高位置处排出避免再与含有有机挥发气体的空气再次混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吸附棉层51材质为通用性吸附棉,第二吸附棉层52材质为化学品吸附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活性炭层61的截面呈波浪状设置,增大气体与活性炭层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有效吸附气体中的有机溶剂挥发气体。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石蜡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非极性溶剂,无毒性,部分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能溶于石蜡油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石蜡油的液面低于进气口1的高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液体腔3内还设置有一导管,导管的一端与进气口1连通,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到石蜡油内,将气体直接导入石蜡油中,加快有机溶剂挥发气体溶于石蜡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干燥剂41为无水氯化钙。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通过进气管道将聚集在较低位值处的气体吸入到净化设备内,然后气体进入到液体腔内,液体腔将部分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然后气体进入到干燥腔内,干燥腔将气体进行干燥后,然后气体进入到第一吸附腔内,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吸附棉层和第二吸附棉层,对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二次吸附,最后通气体进入到第二吸附腔内,活性炭对气体进行最终的净化,随后净化完成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道排出。该车间油墨味净化设备体积较小,有多种针对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进行净化以及吸附的方法,能够有效净化车间内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气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