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255发布日期:2019-03-19 21:5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润滑油的调配过程需要在调配罐或釜中完成,并且需要对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适度的加热,从而使基础油和添加剂之间的融合更加充分。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即利用电加热元件中的高频电磁线圈对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加热。但是电热元件的加热速度太快,无法使基础油和添加剂较好地融合,且将电热元件温度较高不便控温,将电热元件直接放置在基础油内可能会因过热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调配装置均是从上至下搅拌,在装置底部可能会存在搅拌死角导致润滑油的质地不够均匀,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加热速度快导致基础油和添加剂无法完全融合、在油中使用电加热不安全以及搅拌不够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包括调配桶,所述调配桶内底端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由电机和转轴组成,所述转轴外表面上交错设有若干圈长叶片和若干圈短叶片,所述转轴的上方设有混合进油口,所述混合进油口内设有螺旋片,所述调配桶左外侧设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由油泵、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组成;

所述调配桶上方设有加热水槽,所述加热水槽内设有若干组相对立的基础油槽和添加剂槽,所述加热水槽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螺旋状且环绕在所述基础油槽和所述添加剂槽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端穿过所述调配桶的底壁后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合进油口的上端焊接固定在所述调配桶内的顶面上,所述螺旋片焊接固定在所述混合进油口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调配桶的底端一侧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油管的下端与所述调配桶的左侧壁相连通,所述第一油管的上端与所述油泵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的下端与所述油泵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的上端贯穿所述调配桶的左侧壁,且所述第二油管的上端设有斜行油管。

优选的,所述加热水槽的左侧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加热水槽的右侧下端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基础油槽的左侧上端设有基础油进口,所述基础油槽的右侧下端设有基础油出口,且所述基础油出口的下端连通到所述混合进油口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槽的右侧上端设有添加剂进口,所述添加剂槽的左侧下端设有添加剂出口,且所述添加剂出口的下端连通到所述混合进油口的侧壁上。

优选的,若干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均连接到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嵌设于所述加热水槽的顶壁内。

优选的,所述基础油槽的外侧壁与环绕在其外侧的所述加热管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添加剂槽的外侧壁与环绕在其外侧的所述加热管之间留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础油槽和添加剂槽外设置加热水槽,通过加热槽内的水对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间接加热,使基础油和添加剂缓慢升温后再融合,提高了基础油和添加剂的融合程度,有利于润滑油的调配;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水加热的方式,使电热元件不用直接接触油性液体,降低了可能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了润滑油内某些物质可能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变质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搅拌装置设置在调配桶的底部,配合循环装置,可以有效避免调配桶底部存在搅拌死角的现象,能多次并充分地搅拌到所有的混合物,使调配的润滑油质地更均匀。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一般通过电热元件加热速度过快导致基础油与添加剂无法及时融合的问题,同时通过隔水加热的防止避免了加热元件与油性液体直接接触可能会因过热引发安全问题的情况,并且结构合理,能更充分有效地对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保证润滑油质地均匀,提高了润滑油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配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水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配桶;11、混合进油口;111、螺旋片;12、出油口;121、阀门;2、搅拌装置;21、电机;22、转轴;23、长叶片;24、短叶片;3、加热水槽;31、进水口;32、出水口;4、基础油槽;41、基础油进口;42、基础油出口;5、添加剂槽;51、添加剂进口;52、添加剂出口;6、加热装置;61、加热管;62、连接块;7、循环装置;71、油泵;72、第一油管;73、第二油管;731、斜行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调配桶1,调配桶1内底端设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由电机21和转轴22组成,转轴22外表面上交错设有若干圈长叶片23和若干圈短叶片24,转轴22的上方设有混合进油口11,混合进油口11内设有螺旋片111,调配桶1左外侧设有循环装置7,循环装置7由油泵71、第一油管72和第二油管73组成。

本实施例中,转轴22的底端穿过调配桶1的底壁后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1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21设于调配桶1底面外,避免电机21被润滑油弄脏,防止电机21损坏后不便修理。

本实施例中,长叶片23和短叶片24上均规则设有若干通孔,因润滑油质地较为粘稠,叶片转动时阻力较大,开设有通孔可以减小润滑油对叶片的阻力,同时增强了搅拌力度。

本实施例中,混合进油口11的上端焊接固定在调配桶1内的顶面上,螺旋片111焊接固定在混合进油口11的内侧壁上,使螺旋片111固定,不会随着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流入而转动。

进一步地,转轴22的顶端为圆弧状,转轴22与混合进油口11的下端口之间留有空隙,使基础油与添加剂的混合物更好地直接落到调配桶1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调配桶1的底端一侧设有出油口12,出油口12上设有阀门121,用以将调配好的润滑油转移至其他容器中去。

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管72的下端与调配桶1的左侧壁相连通,第一油管72的上端与油泵71相连通,第二油管73的下端与油泵71相连通,第二油管73的上端贯穿调配桶1的左侧壁,且第二油管73的上端设有斜行油管731,具体地,斜行油管731的外端延伸到调配桶1的中间,使底部的润滑油被抽吸起来后再从调配桶1的中间重新流入桶内进行循环搅拌。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电机21采用了型号为Y80M2-2的交流电机,其配套电源与配件均由同一厂商提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电机21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电机21的结构和原理的改进。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油泵71采用了浙江扬子江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CY系列齿轮润滑泵,其配套电源与配件均由该厂商提供。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油泵71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油泵71的结构和原理的改进。

如图3-4所示,调配桶1上方设有加热水槽3,加热水槽3内设有一组相对立的基础油槽4和添加剂槽5,加热水槽3内还设有加热装置6,加热装置6包括若干加热管61,加热管61呈螺旋状且环绕在基础油槽4和添加剂槽5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加热水槽3的左侧上端设有进水口31,加热水槽3的右侧下端设有出水口32,便于经常更换或循环利用加热水槽3内的水。

本实施例中,基础油槽4的左侧上端设有基础油进口41,基础油槽4的右侧下端设有基础油出口42,且基础油出口42的下端连通到混合进油口11的侧壁上,使加热后的基础油缓慢从基础油出口42进入到混合进油口11内。

本实施例中,添加剂槽5的右侧上端设有添加剂进口51,添加剂槽5的左侧下端设有添加剂出口52,且添加剂出口52的下端连通到混合进油口11的侧壁上,使加热后的添加剂从添加剂出口52进入到混合进油口11,并与基础油同时通过螺旋片111的位置,进行第一次混合。

本实施例中,所有加热管61的上端均连接到连接块62上,连接块62的下端嵌设于加热水槽3的顶壁内,具体的,连接块62上通过导线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通电对加热管61进行加热。

具体的,加热管61采用无缝碳钢管内加入电热丝制成,其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等特点,高效耐用。

本实施例中,基础油槽4与添加剂槽5的底面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加热水槽3内底面上,确保基础油出口42和添加剂出口52贯穿加热水槽3底壁处不会产生渗漏。

本实施例中,基础油槽4的外侧壁与环绕在其外侧的加热管61之间留有空隙,添加剂槽5的外侧壁与环绕在其外侧的加热管61之间留有空隙,使加热管61不会直接接触到基础油槽4和添加剂槽5,确保加热装置6是通过隔水加热的方式对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加热的。

此外,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管状部件贯穿装置侧壁的结构,除去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外,在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密封圈,防止漏液。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加热调配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出水口32封闭,通过进水口31灌入清水,接通加热管61的电源对清水进行加热预热,待水温稳定,再按照比例从基础油进口41和添加剂进口52分别灌入基础油和添加剂,基础油和添加剂经过加热管61的隔水加热后进入到混合进油口11进行第一次混合,混合后从混合进油口11的下端进入到调配桶1内,此时将电机21接通市电,电机21带动转轴22、转轴22带动长叶片23和短叶片24转动,对基础油和添加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同时开通油泵71,第一油管72将调配桶1内底部的混合物抽吸到油泵71后再依次经过第二油管73和斜行油管731再次回到混合物上层,继续进行搅拌,循环进行上述操作,直到润滑油搅拌均匀,最后关闭电源,打开阀门121将润滑油转移至其他容器中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