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603发布日期:2019-07-06 12:00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地面工艺的气液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



背景技术:

发泡性强的原油在气液分离器内可能形成泡沫,泡沫位于上部气相空间和下部液相采出液之间,形成泡沫层,并悬浮于采出液的表面上,泡沫层影响分离效率与计量精度,严重时还会造成冒罐事故。

目前原油的消泡方法主要有添加消泡剂和加装消泡构件,前者效果较好,但消泡剂会污染原油,影响原油的后续处理;后者目前缺少统一标准,尚无普适性的消泡构件,较考验设计人员创造力。

喷淋消泡机构在煤浮选等工艺中常用,但如果直接用于分离器,则其喷淋产生的大量液滴会进入上部气相空间,使气相中掺杂液滴,进而影响气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可在不影响正常气液分离过程的情况下,消除气液分离器内的原油泡沫。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所述喷淋消泡装置包括:

浮板,所述浮板悬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采出液的表面;

设置在所述浮板上的喷淋消泡机构,所述喷淋消泡机构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泡沫层,配置为沿与所述浮板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淋消泡机构包括:

用于输送所述消泡液的进液管;和

设置在所述浮板上的至少一个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喷嘴的朝向与所述浮板所在平面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嘴为扇形喷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淋消泡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浮板上的汇管;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汇管连通,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汇管的接口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淋消泡机构还包括卡箍;

所述汇管通过所述卡箍固定在所述浮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淋消泡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浮板上的配重块;

所述喷淋消泡机构和所述配重块分别位于所述浮板的相对的两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喷淋消泡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的定位柱;

所述浮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开口,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开口间隙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柱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定位柱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通过设置喷淋消泡机构沿与浮板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使得喷淋消泡机构可朝向泡沫层喷射消泡液,避免消泡液进入上部气相空间。该喷淋消泡装置能自定位于气液分离器内泡沫层处,在不影响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消除油田气液分离器内原油泡沫,有利于分离器的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消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于油田气液分离器中的喷淋消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浮板;

2-喷淋消泡机构;21-进液管;22-喷嘴;23-汇管;24-卡箍;

3-配重块;

4-定位柱;

5-气液分离器;51-采出液;52-泡沫层;53-进原油管线;54-出气管线;55-出液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如图1-2所示,该喷淋消泡装置包括:

浮板1,浮板1悬浮于气液分离器5中的采出液51的表面;

设置在浮板1上的喷淋消泡机构2,喷淋消泡机构2位于气液分离器5中的泡沫层52,配置为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

应用时,如图2所示,待分离原油经进原油管线53进入气液分离器5中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液相(采出液51)积聚在气液分离器5的下部,且由出液管线55排出并收集,分离出的气相位于气液分离器5的上部,且由出气管线54排出并收集,而分离后产生的泡沫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形成泡沫层52。将喷淋消泡装置安装到气液分离器5中,浮板1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使喷淋消泡机构2位于泡沫层52中,当喷淋消泡机构2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淋消泡液时,消泡液不会进入上部气相空间,从而可避免消泡液掺杂在气相中。且随着待分离原油的不断涌入,该喷淋消泡装置可始终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使其能自定位于气液分离器5内的泡沫层52处,并消除泡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油田气液分离器的喷淋消泡装置,通过设置喷淋消泡机构2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使得喷淋消泡机构2可朝向泡沫层52喷射消泡液,避免消泡液进入上部气相空间。该喷淋消泡装置能自定位于气液分离器5内泡沫层52处,在不影响气液分离效果的同时消除气液分离器5内原油泡沫,有利于油田分离器5的高效运行。

在喷淋消泡装置中,如图2所示,浮板1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可使喷淋消泡机构2喷出的消泡液正对泡沫层52。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使浮板1的密度小于采出液51的密度,且大于泡沫层52中泡沫的密度,以使浮板1可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且在浮力作用下自定位于泡沫层52处,进而保证喷淋时喷淋液滴不进入气液分离器5的上部气相空间。

为避免消泡液对采出液51的污染,可使消泡液为采出水、煤油或其他对原油处理无影响的液体。示例地,可利用现场采出水作为消泡液,以便于使用和操作,且利用现场采出水价格低廉,能节约生产成本。

喷淋消泡机构2用于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考虑到其使用的便捷性,示例地,如图1所示,可使喷淋消泡机构2包括:

用于输送消泡液的进液管21;和

设置在浮板1上的至少一个喷嘴22,喷嘴22与进液管21连通,喷嘴22的朝向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

应用时,如图2所示,消泡液通过进液管21进入喷嘴22,进而由喷嘴22以液滴形式喷淋到泡沫层52上,消除泡沫。

其中,喷嘴22可以为朝固定方向喷射的喷嘴,其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设置多个喷嘴22可增加消泡液的喷射面积,提高消泡效率。

另外,喷嘴22也可以为旋转喷射的喷嘴,如此设置进一步可加大喷射面积,且均匀地消除消泡装置周围的泡沫。

可以理解的是,当喷嘴22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为了便于喷嘴22的安装,如图1所示,可使喷淋消泡机构2还包括固定在浮板1上的汇管23;进液管21与汇管23连通,喷嘴22设置在汇管23的接口上。

应用时,消泡液经进液管21流入汇管23,再由喷嘴22以液滴形式喷淋到泡沫上消泡。此时,喷嘴22优选为朝向固定方向喷射的喷嘴。

喷嘴22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示例地,可使喷嘴22为扇形喷嘴。

应用时,设置扇形喷嘴沿与浮板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喷射消泡液。扇形喷嘴具有通道大而流畅,减少了阻塞现象的优点。

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气液分离器5的直径确定浮板1的形状、汇管23的长度以及扇形喷嘴的个数。

示例地,如图1所示,可使浮板1为方形,汇管23沿方形的一个边设置,汇管23的长度小于方形的边长,且使汇管上连接有三个扇形喷嘴。

在上述的喷淋消泡装置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将汇管23固定在浮板1上,示例地,如图1所示,可使喷淋消泡机构2还包括卡箍24,汇管23通过卡箍24固定在浮板1上。

其中,卡箍2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上述的喷淋消泡装置中,为了达到较好的喷淋效果,需使浮板1水平地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

由于喷淋消泡机构2具有一定的配重,为了保证浮板1水平地悬浮于采出液51的表面上,可使喷淋消泡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浮板1上的配重块3;喷淋消泡机构2和配重块3分别位于浮板1的相对的两侧上。

可以理解的是,喷淋消泡机构2设置在浮板1的一侧,配重块3设置在浮板1的另一侧。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现场采出液51的密度、喷淋消泡机构2的质量,来选择合适的浮板1的材料和配重块3的质量,以保证浮板1水平悬浮在采出液51上。

另外,配重块3可胶接在浮板1的表面,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浮板1的表面上。

如图2所示,在应用上述的喷淋消泡装置中,浮板1上喷嘴22在喷淋消泡液时,会使浮板1来回飘动,再加上进原油管线53处不断有原油涌入,会使浮板1摇摆不定,甚至可能造成浮板1的倾覆。

为了避免浮板1的倾覆,可使喷淋消泡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的定位柱4;浮板1上设置有开口,定位柱4穿过开口,定位柱4和开口间隙配合。

示例地,可使开口开设在浮板1的中央。

浮板1的中央有定位桩4穿过,使得其只能在竖直方向移动,同时限制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避免发生倾覆。

在上述的喷淋消泡装置中,定位柱4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示例地,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在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

应用时,在气液分离器5投入使用前,可将定位桩4、浮板1、喷淋消泡机构2和配重块3组合安装于气液分离器5的后部。

进一步地,可根据气液分离器5的操作压力,选取合适的泵与管线向进液管21(进液软管)供液,如气液分离器5来液含气量很少,也可直接将进液管21与进原油管线53加旁通管路相连,利用原油采出液喷淋消泡。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