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969发布日期:2019-05-21 22:3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立式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球磨机。



背景技术:

球磨机是将较大颗粒进行精加工,研磨成细微颗粒的常用设备,主要部件包括一装载粉料或浆料的研磨缸,研磨缸外部设有研磨机构,研磨机构连接设于研磨缸外部的电机及传动机构,根据上述各部件的布局,球磨机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卧式球磨机、立式球磨机等。

立式球磨机适合于研磨和分散颗粒较粗较硬或有假稠现象的物料,利用立式球磨机磨出的物料粒度均匀、颗粒细微,立式球磨机也可将几种物料极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橡胶、磨料、陶瓷、矿石、煤粉、金属粉末、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等。

在立式球磨机中,电机设置于最上方,传动机构设于电机下方,研磨机构的研磨轴伸出于研磨缸上方并通过一连接头连接,在使用时,由电机到研磨轴为一条轴线下来。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立式球磨机在高速运转的时候,研磨轴由于长度较长且与电机仅为一点连接容易发生连接处的摆动,造成研磨轴转动的不稳定,影响研磨效果,而且容易产生噪声,也容易影响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球磨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研磨轴晃动、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球磨机,包括外壳、磨筒、驱动装置、搅拌装置、换热装置和稳轴装置,其中:

所述磨筒内放置有钢球和待磨料,所述磨筒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通过管路与所述磨筒顶部连通;

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磨筒外侧,且所述外壳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冷却水夹套层和真空隔音层;

所述搅拌装置一端与位于所述磨筒顶部的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磨筒内推动钢球旋转对待磨料进行球磨;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却水夹套层连接用以对冷却水进行降温;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稳轴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轴装置包括中空套筒、固定架以及支撑杆,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顶部,所述中空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结构外侧,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中空套筒和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中空套筒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三的倍数根,每三根所述支撑杆沿所述中空套筒周向均匀设置,且所有的所述支撑杆自上向下分成多层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套筒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结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杆,所述搅拌轴顶端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沿所述搅拌轴周向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风机、滤网和抽气管路,所述磨筒侧壁上部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抽气口上;所述抽气管路一端与所述抽气口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抽气风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筒顶部敞口处铰接有封盖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磨筒顶部开口,所述封盖上还设置有返料口,所述出料泵通过管路与所述返料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盖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盖和右盖,所述左盖和所述右盖均通过竖直转轴铰接在所述磨筒顶部,所述返料口位于所述左盖或所述右盖上,所述左盖和所述右盖贴合处设置有供所述搅拌装置穿过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夹套层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换热装置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热端出入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腔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磨筒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槽内实现与所述磨筒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稳轴装置,使得球磨机的搅拌轴与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固定架连接,抑制连接结构在工作时的摆动,使其外部固定,内部处于稳定的沿轴心转动的工况,避免了传动力的损失,噪音小,设备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双层夹套,一层用于对磨筒内降温,另一层用于隔音,不仅起到对磨筒内物料降温的作用还能够降低设备噪音,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操作人员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气装置,能够在添加易产生粉尘物料时通过抽气装置使得粉尘不会外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体封盖,封盖可相对于磨筒在水平方向旋转以打开或关闭磨筒内腔,方便加料,并且在球磨机工作时将磨筒盖住以防止物料飞出。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柱和固定槽,方便磨筒与外壳之间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球磨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球磨机中稳轴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球磨机中封盖俯视图。

图中1、外壳;11、冷却水夹套层;111、冷却水入口;112、冷却水出口;12、真空隔音层;13、固定柱;2、磨筒;21、钢球;22、出料泵;23、抽气口;24、封盖;241、返料口;242、左盖;243、右盖;244、竖直转轴;245、开口;25、固定槽;3、驱动装置;4、搅拌装置;41、搅拌轴;42、搅拌杆;5、换热装置;6、稳轴装置;61、中空套筒;62、固定架;63、支撑杆;64、弹性缓冲层;7、连接结构;8、抽气装置;81、抽气风机;82、滤网;83、抽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球磨机,包括外壳1、磨筒2、驱动装置3、搅拌装置4、换热装置5和稳轴装置6,磨筒2内放置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球21和待磨料,且钢球21的量占了磨筒2内腔容积的1/3;驱动装置3为减速电机,磨筒2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泵22,出料泵22通过管路与磨筒2顶部连通;当正常工作进行球磨物料时,通过出料泵22反复的将位于磨筒2底部的物料抽出并输送到磨筒2顶部再次球磨,这样通过反复研磨抽出再次研磨使得加工的物料颗粒度均匀;当研磨结束符合成品要求时,将出料泵22连接的管路末端与灌装桶连接,直接将加工好的物料输出;外壳1固定设置在磨筒2外侧,外壳1高度不大于磨筒2高度,为了能够保证工作时设备内温度不会过高以及降低设备运行噪音,外壳1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冷却水夹套层11和真空隔音层12;冷却水夹套层11内流通冷却水,通过冷却水与磨筒2内的物料进行换热降温,真空隔音层12为抽真空隔音腔,真空隔音层12不仅起到降低噪音传递的功能,而且还能够避免冷却水温度向外传递。

换热搅拌4装置一端与位于磨筒2顶部的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伸入到磨筒2内推动钢球21旋转对待磨料进行球磨;换热装置5与冷却水夹套层11连接用以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减速电机输出轴与搅拌装置4的搅拌轴4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7连接;连接结构7为联轴器,稳轴装置6设置在连接结构7上用以降低连接结构7和搅拌轴41的摆动和晃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稳轴装置6包括中空套筒61、固定架62以及支撑杆63,固定架62固定设置在外壳1顶部,中空套筒61套设在连接结构7外侧,支撑杆63两端分别与中空套筒61和固定架62连接,中空套筒61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层64。弹性缓冲层64采用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优选的,支撑杆63的数量为三的倍数根,每三根支撑杆63沿中空套筒61周向均匀设置,且所有的支撑杆63自上向下分成多层设置。为了能够增加稳轴效果,中空套筒61长度大于连接结构7长度。

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轴41和设置在搅拌轴41上的搅拌杆42,搅拌轴41顶端与连接结构7连接,搅拌杆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杆42沿搅拌轴41周向呈螺旋形设置。

还包括抽气装置8,抽气装置8包括抽气风机81、滤网82和抽气管路83,磨筒2侧壁上部设置有抽气口23,滤网82设置在抽气口23上;抽气管路83一端与抽气口2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抽气风机81连接。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物料在搅拌过程中飞出,磨筒2顶部敞口处铰接有封盖24用以打开或关闭磨筒2顶部开口,封盖24上还设置有返料口241,出料泵22通过管路与返料口241连通。当对物料进行反复球磨时,出料泵22从出料口抽出的物料通过返料口241返回到磨筒2内再次被球磨。

封盖24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盖242和右盖243,左盖242和右盖243均通过竖直转轴244铰接在磨筒2顶部,返料口241位于左盖242或右盖243上,左盖242和右盖243贴合连接处设置有供搅拌装置4穿过的开口245。

冷却水夹套层1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11和冷却水出口112,换热装置5为换热器,换热器的热端出入口分别与冷却水入口111和冷却水出口112连通。

外壳1内腔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3,磨筒2底部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槽25,外壳1通过固定柱13穿设在固定槽25内实现与磨筒2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