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026发布日期:2019-04-16 23:35阅读:1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脱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发电厂是采用垃圾焚烧的热力进行电力的生产,但在进行发电过程中由于垃圾的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烟气,其烟气中含有大量具有污染性、腐蚀性气态离子或分子,因此就需要相应的处理设备对烟气进行处理;

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其不便于对烟气进行快速的吸收,且不能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不能够保证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其不便于长期进行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现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其不便于对烟气进行快速的吸收,且不能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不能够保证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其不便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二反应塔和过滤箱,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固定有进气头,且进气头的右侧连接有气泵,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滤板,且进气管的前侧表面上铰接有出料门,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连接在过气管的顶端,且过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过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开设在第一反应塔左侧底部的第一进气口,且第一反应塔的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通过中间管连接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反应塔设置在第一反应塔的右侧,且第二反应塔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反应塔的上方安装有液泵,且液泵的输入端通过过液管连接有吸液头,并且液泵的输出端通过过液管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第二反应塔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出气口,且第二出气口的外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过滤箱固定在连接管的末端,且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吸附板。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呈喇叭状结构的进气头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进气管的截面形状结构呈矩形结构,并且进气头的顶端与气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气管的形状结构呈倒置“U”字形结构,且过气管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反应塔的外侧,并且固定块在第一反应塔的外侧呈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塔包括涂层、耐热层、加强层和耐磨层,且涂层的外侧依次设置有耐热层、加强层和耐磨层,同时涂层与耐热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耐热层、加强层和耐磨层之间依次压焊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塔通过第一出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由中间管与第二反应塔相连通,且第二反应塔的壁体结构与第一反应塔的壁体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反应塔和第二反应塔的右下角均设置有排液口。

优选的,所述液泵通过过液管与第二反应塔之间构成循环结构,且过液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镂空结构的吸液头。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端部形状结构均呈锥形结构,且过滤箱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吸附板,并且过滤箱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反应塔法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便于对烟气进行快速的吸收,且能对烟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能够保证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便于长期进行使用;

1.通过呈喇叭状结构的进气头便于进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气泵内,且通过进气管内部固定安装的滤板,能对气体中含有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处理,以便于进行气体的处理;

2.烟气经过第一反应塔的底部进入经由化学液进行脱硫,且脱硫后的烟气经过上升通过中间管进入到第二反应塔的内部,以便于通过液泵将第二反应塔内的化学液经过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对烟气进行脱硝,从而便于保证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并且经过活性炭材质的吸附板对气体中的气味等进行吸收,以便于气体的下步处理或排出;

3.通过涂层、耐热层、加强层和耐磨层的使用,有利于避免反应塔内壁被腐蚀,且有利于加强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反应塔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反应塔壁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进气头;3、气泵;4、滤板;5、出料门;6、过气管;7、固定块;8、第一进气口;9、第一反应塔;901、涂层;902、耐热层;903、加强层;904、耐磨层;10、第一出气口;11、中间管;12、第二反应塔;13、第二进气口;14、液泵;15、过液管;16、吸液头;17、雾化喷头;18、第二出气口;19、排液口;20、连接管;21、过滤箱;22、吸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包括进气管1、进气头2、气泵3、滤板4、出料门5、过气管6、固定块7、第一进气口8、第一反应塔9、第一出气口10、中间管11、第二反应塔12、第二进气口13、液泵14、过液管15、吸液头16、雾化喷头17、第二出气口18、排液口19、连接管20、过滤箱21和吸附板22,进气管1的右端固定有进气头2,且进气头2的右侧连接有气泵3,进气管1的内部安装有滤板4,且进气管1的前侧表面上铰接有出料门5,气泵3的输出端连接在过气管6的顶端,且过气管6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块7,过气管6的末端连接有开设在第一反应塔9左侧底部的第一进气口8,且第一反应塔9的右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0,第一出气口10通过中间管11连接有第二进气口13,第二反应塔12设置在第一反应塔9的右侧,且第二反应塔12的左侧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13,第二反应塔12的上方安装有液泵14,且液泵14的输入端通过过液管15连接有吸液头16,并且液泵14的输出端通过过液管15连接有雾化喷头17,第二反应塔12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出气口18,且第二出气口18的外侧连接有连接管20,过滤箱21固定在连接管20的末端,且过滤箱21的内部安装有吸附板22。

如图1中进气管1与呈喇叭状结构的进气头2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进气管1的截面形状结构呈矩形结构,并且进气头2的顶端与气泵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便于对气体进行吸收,如图2中过气管6的形状结构呈倒置“U”字形结构,且过气管6通过固定块7固定安装在第一反应塔9的外侧,并且固定块7在第一反应塔9的外侧呈弹性结构,便于烟气进入到第一反应塔9的底部,以便于进行脱硫。

如图1和3中第一反应塔9包括涂层901、耐热层902、加强层903和耐磨层904,且涂层901的外侧依次设置有耐热层902、加强层903和耐磨层904,同时涂层901与耐热层9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耐热层902、加强层903和耐磨层904之间依次压焊固定,有利于保证第一反应塔9和第二反应塔12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使用,第一反应塔9通过第一出气口10和第二进气口13由中间管11与第二反应塔12相连通,且第二反应塔12的壁体结构与第一反应塔9的壁体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反应塔9和第二反应塔12的右下角均设置有排液口19,便于将使用后的废液排出。

如图1中液泵14通过过液管15与第二反应塔12之间构成循环结构,且过液管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呈镂空结构的吸液头16,便于保证脱硝效果,过滤箱21的端部形状结构均呈锥形结构,且过滤箱21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吸附板22,并且过滤箱21通过连接管20与第二反应塔12法兰连接,能够对烟气的气味等进行处理,有利于加强处理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时,首先对该装置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启动气泵3,使其通过呈喇叭状结构的进气头2对进气管1内的气体进行吸收,且通过进气管1内部固定安装的滤板4,能对气体中含有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以便于进行气体的处理,通过打开出料门5,便于对灰尘杂质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影响该装置工作;

气体通过气泵3传送进呈“U”字形结构的过气管6内,以便于通过过气管6的末端与第一进气口8之间的连通,使得气体进入到第一反应塔9的底部,通过在第一反应塔9内部填充脱硫用的化学制剂,以便于气体通过液体完成脱硫工作,且气体经过上升,通过第一出气口10经由中间管11和第二进气口13进入到第二反应塔12的顶部,且在液泵14的作用下,能够利用过液管15底端所连接的呈镂空结构的吸液头16将第二反应塔12内的脱硝液体经过雾化喷头17雾化喷出,从而对气体进行脱硝,以便于气体的处理,并且第一反应塔9进而第二反应塔12的壁体均由聚烯烃材质的涂层901、白云石材质的耐热层902、钢合金材质的加强层903以及陶瓷材质的耐磨层904,保证了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气体经过处理后经过法兰连接在第二反应塔12右侧的连接管20进入到过滤箱21的内部,以便于通过过滤箱21内等间距设置的活性炭材质的吸附板22对气体中的气味等进行吸收,以便于气体的下步处理或排出,这就是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脱硫脱硝处理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