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505发布日期:2019-04-05 20:3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气体净化器的净化方式是采用被动式的气体净化,是用风机将气体抽入机器,通过内置的滤网过滤气体,能够起到过滤粉尘、异味、消毒等作用,但室内使用气体净化器时,要求室内密闭,室内的气体与室外的气体不流通,才可达到净化效果,而长时间密闭会使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提升、氧含量降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气体净化技术的发展,一种被称为新风系统的净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气体进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但现有在公共场所使用新风系统的气体净化设备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人们的对于气体的环保意识近年来才得到较大的加强,新型的气体净化设备由于附带各种管道,在新建的建筑内安装非常容易,而在旧有的建筑上进行附加安装非常不方便,尤其具备管道的气体净化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铺设管道,铺设起来非常不方便,其次气体净化设备的内部的除尘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清理,否则会随着污染物的积累会使除尘滤网上的残留污染物进入室内,造成二次污染,而现存的部分气体净化设备的除尘滤网拆卸起来非常的不方便,除尘滤网的更换会耗费额外的人力和物力;再次我国北方的室外气体环境并不好,在PM2.5超标的同时湿度也很低,干燥的气体从气体净化设备进入到室内,会给室内的使用者造成不好的体感体验,而现有气体净化设备没有加湿设备,甚至于静电净化装置部分会降低气体的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以解决现存的除尘效率低、除尘效果差和滤网更换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左端的进气口和设置在壳体右端的出气口,出气口的左端连接有与室外连通的进气管,壳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的风机腔、过滤腔、静电除尘腔和气体加湿腔,风机腔内部设置有抽风机,风机腔通过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过滤腔内设置有多级过滤层,多级过滤层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多级过滤层的底部对应设置有接收多级过滤层上灰尘颗粒的收尘限位盒,多级过滤层的上方连接有竖直穿过壳体上表面的提拉支架,提拉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把手,多级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滤网支撑架,滤网支撑架通过两个设置在滤网支撑架两端的连接导杆与提拉支架连接,多级过滤层卡设在提拉支架和滤网支撑架之间,且能在提拉支架的带动下向上移动,静电除尘腔内设置有多个水平设置的静电吸附板和位于静电吸附板上方的紫外线灭菌器,多个静电吸附板均通过设置在静电吸附板左侧的竖直支撑板连接,竖直支撑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壳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接触,竖直支撑板的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以及壳体的上侧壁表面和下侧壁表面均为光滑表面,紫外线灭菌器位于竖直支撑板的右侧且与壳体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气体加湿腔与静电除尘腔连通,出气口向设置在壳体的右侧壁上。

进一步的,抽风机包括水平设置的风机电机和竖直设置在风机电机转动轴上的抽风扇叶,进气口为圆形进气口,进气口的圆心设置在风机电机转动轴的水平延长线上,采用进气管便于通过窗户或者预留孔等位置与室外连通。

进一步的,多级过滤层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布置的金属丝网、聚四氟乙烯纤维层和活性炭纤维层,金属丝网、聚四氟乙烯纤维层和活性炭纤维层在水平方向均匀分布,能够有效去除室外气体中的大颗粒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提高净化效率。

进一步的,过滤腔上方的壳体上开设有拆卸通孔,提拉支架的下部竖直穿过拆卸通孔与多级过滤层的上端连接,提拉支架的上部卡设在拆卸通孔的上方,壳体的上侧壁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块,两个定位凸块分别位于提拉支架的上的左侧和右侧以对提拉支架的上部进行定位,收尘限位盒水平设置在滤网支撑架上且与滤网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导杆分别设置在多级过滤层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导杆均与提拉支架的底端下表面固定连接,能够通过连接导杆带动滤网支撑架向上运动,并且能够使滤网支撑架和提拉支架共同提升多级过滤层,降低多级过滤层受到的拉伸效果,同时滤网支撑架也能带动灰尘收集盒和收尘限位盒上升,方便在清洗多级过滤层的同时对灰尘收集盒和收尘限位盒也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提拉支架包括设在壳体上方的上密封板和竖直穿过壳体上侧壁的下密封板,上密封板的面积大于和下密封板的面积且与下密封板一体成型,上密封板卡设在拆卸通孔的上方,下密封板插设到拆卸通孔的内部,下密封板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滤网槽,多级过滤层的上端倾斜向上插入到滤网槽的内部,收尘限位盒在水平方向保持相等的间距均匀分布,多级过滤层的下端卡设在相邻的收尘限位盒之间,分别通过滤网槽和收尘限位盒将多级过滤层卡设在提拉支架和滤网支撑架之间。

进一步的,静电吸附板采用带有正负电荷的金属极板,金属极板通过高频高压电源进行供电,多个静电吸附板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增强静电吸附板的吸附效果,竖直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连通过滤腔和静电除尘腔的通气孔,通气孔的上下位置对应静电吸附板的间隙设置,多个通气孔和静电吸附板在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使过滤腔内的气体进入到水平设置的静电吸附板的间隙内,能够充分的促使气体内的有害杂质被静电吸附板吸附,显著的增强静电吸附板的吸附效果。

进一步的,竖直支撑板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拉伸把手,位于竖直支撑板右侧的壳体内腔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能够限制竖直支撑板向右运动,竖直支撑板的上端开设有把手凹槽,方便使用者手握提起,的紫外线灭菌器采用紫外线照射灯,限位块不与静电吸附板接触且均设置在竖直支撑板和紫外线照射灯之间,能够防止竖直支撑板移动到紫外线照射灯的位置。

进一步的,气体加湿腔的内部设置有加湿器和排风扇,加湿器水平设置在气体加湿腔的底部,排风扇竖直设置在出气口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壳体提供气体净化的空间,采用进气管连接室外,并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将气体输送到抽风腔内,采用抽风机为气体在风机腔、过滤腔、静电除尘腔和气体加湿腔的水平运动提供动力,采用风机腔存放抽风机,采用过滤腔存放多级过滤层,采用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多级过滤层,增加气体与多级过滤层的接触面积,也方便位于多级过滤层上部的灰尘向下掉落,采用收尘限位盒来接收多级过滤层上的灰尘颗粒,采用支架把手和提拉支架能竖直向上将多级过滤层拉出过滤腔,方便维修,采用静电除尘腔来存放静电吸附板,采用紫外线灭菌器对静电除尘腔内的气体进行杀菌,采用竖直支撑板支撑放静电吸附板,同时通过竖直支撑板能带动静电吸附板水平移动,从而方便静电吸附板被取出,采用排风扇为气体在气体加湿腔内的流动和出气口的排放提供动力;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滤网清洗方便,除尘杀菌效果好和具备气体加湿功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抽风转动轴和抽风扇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多级过滤层和收尘限位盒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静电吸附板和竖直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灰尘收集盒插槽和灰尘收集盒灰尘收集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进气口 3、出气口 4、进气管 5、风机腔 6、过滤腔 7、静电除尘腔 8、气体加湿腔 9、抽风机 10、风机电机 11、抽风扇叶 12、多级过滤层 13、金属丝网 14、聚四氟乙烯纤维层 15、活性炭纤维层 16、提拉支架 17、支架把手 18、连接导杆 19、滤网支撑架 20、上密封板 21、下密封板下密封板 22、拆卸通孔 23、定位凸块 24、滤网槽 25、收尘限位盒 26、灰尘收集盒 27、灰尘收集盒插槽 28、静电吸附板 29、竖直支撑板 30、通气孔 31、紫外线照射灯 32、拉伸把手 33、限位块 34、把手凹槽 35、加湿器 36、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公共场所用气体净化设备,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左端的进气口2和设置在壳体1右端的出气口3,壳体1为水平放置的矩形壳体,进气口2的左端连接有与室外连通的进气管4,壳体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设置的风机腔5、过滤腔6、静电除尘腔7和气体加湿腔8,风机腔5通过进气口2与进气管4连通,风机腔5内部设置有抽风机9,抽风机9包括水平设置的风机电机10和竖直设置在风机电机转动轴上的抽风扇叶11,风机腔5的右端竖直设置有用于固定风机电机10的固定板,固定板可采用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或十字形板,既不影响气流通过,同时又能为风机电机10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进气口2为圆形进气口,进气口2的圆心设置在风机电机转动轴的水平延长线上,进气管4的设置方便气体净化设备通过窗户或者预留孔等位置与室外连通。

过滤腔6内设置有多级过滤层12,多级过滤层1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布置的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能够有效去除室外气体中的大颗粒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提高净化效率;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均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相对于竖直设置的过滤层能够有效增加气体与多级过滤层12的接触面积,也方便位于多级过滤层12上部的灰尘向下掉落,偏于后续的收集清理,多级过滤层12的上方设置有提拉支架16,提拉支架16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把手17,多级过滤层12的下方设置有滤网支撑架19,滤网支撑架19水平设置在壳体1内腔下表面上方,滤网支撑架19左端和右端的上表面通过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导杆18与提拉支架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导杆18分别设置在多级过滤层12的左侧和右侧,本实例中两个连接导杆18的位置设置在滤网支撑架19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能够在通过连接导杆18带动滤网支撑架19上升的过程中保证滤网支撑架19的平稳上升;提拉支架16包括覆盖在壳体1上方的上密封板20和竖直穿过壳体1上侧壁的下密封板21,上密封板20的面积大于下密封板21的面积且与下密封板21一体成型,过滤腔6上端的壳体1上开设有拆卸通孔22,本实施例中的拆卸通孔22为方孔,拆卸通孔22的面积与下密封板21的面积相适配且小于上密封板20的面积,从而使下密封板21能够插设在拆卸通孔22内,上密封板20覆盖在拆卸通孔22的上方,滤网支撑架19位于拆卸通孔22的正下方,滤网支撑架19的宽度小于拆卸通孔22的孔径宽度,能够在提拉支架16的提拉下竖直向上通过拆卸通孔22,上密封板壳体1的上侧壁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块23,两个定位凸块23分别位于上密封板20的左侧和右侧以对提拉支架16的上部进行定位,能够防止上密封板20在壳体1的上方水平移动,下密封板21的下端开设有三个开口向下的滤网槽24,三个滤网槽24分别与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的水平位置对应,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的上端均倾斜向上插入到对应的滤网槽24内,通过滤网槽24对多级过滤层12进行固定,防止多级过滤层12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同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提拉支架16和壳体1之间以及提拉支架16和定位凸块23之间设置气体密封条,防止气体从过滤腔6的内部泄漏到壳体1的外侧,气体密封条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详细的介绍;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的底部左侧均对应设置有用于接收从多级过滤层12上脱落下的灰尘颗粒的收尘限位盒25,收尘限位盒25上方开口设置,收尘限位盒25的数量为三个,收尘限位盒25固定设置在滤网支撑架19的上侧壁上,三个收尘限位盒25以及位于多级过滤层12右侧的连接导杆18能够依次配合,对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的下端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在滤网支撑架19上进行限位,滤网槽24、收尘限位盒25以及位于多级过滤层12右侧的连接导杆18的设置,能够保证多级过滤层12的稳定设置,使多级过滤层12能在提拉支架16的提拉下竖直向上脱离过滤腔6。多个收尘限位盒25的底部均设置有贯穿收尘限位盒25底部的收尘通孔,滤网支撑架19上与收尘通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贯穿滤网支撑架19的灰尘下落孔,滤网支撑架19的前侧壁上还开设有灰尘收集盒插槽27,灰尘收集盒插槽内插设有灰尘收集盒26,灰尘收集盒26上方开口设置,收尘限位盒25通过收尘通孔和灰尘下落孔与灰尘收集盒26连通,能够收集不同收尘限位盒25内下落的有害物质。灰尘收集盒插槽27左端和右端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滑槽,灰尘收集盒26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滑块插入同侧的滑槽内且与滑槽滑动连接,能够方便的从灰尘收集盒插槽27中取出或插入,能对灰尘收集盒26进行更换和清理;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够连接导杆18带动滤网支撑架19向上运动,同时通过滤网支撑架19和提拉支架16共同提升多级过滤层12,降低多级过滤层12受到的拉伸力,对多级过滤层12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滤网支撑架19也能带动灰尘收集槽26和收尘限位盒25上升,方便在在壳体1的外部清洗多级过滤层12的同时对灰尘收集槽26和收尘限位盒25也进行清理。

静电除尘腔7内设置有多个水平设置的静电吸附板28和位于静电吸附板28上方的紫外线灭菌器,静电吸附板28采用带有正负电荷的金属极板,多个静电吸附板28的水平长度相同,静电吸附板28通过高频高压电源进行供电,静电吸附板28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多个静电吸附板28均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以增强静电吸附板28的吸附效果,多个静电吸附板28的左端均与设置在静电吸附板28左侧的竖直支撑板29连接,竖直支撑板29上设置有多个连通过滤腔6和静电除尘腔7的通气孔30,通气孔30的上下位置对应静电吸附板28的间隙设置,多个通气孔30呈阵列分布,多排通气孔30和静电吸附板28在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使过滤腔6内的气体进入到水平设置的静电吸附板28的间隙内,能够充分的促使气体内的有害杂质被静电吸附板28吸附,显著的增强静电吸附板28的吸附效果,紫外线灭菌器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灯31,紫外线照射灯31位于竖直支撑板29的右侧且与壳体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紫外线灭菌器能够对静电除尘腔7内的气体起到杀菌作用;竖直支撑板29的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分别与壳体1的上侧壁表面和下侧壁表面接触,且竖直支撑板29的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以及壳体1的上侧壁表面和下侧壁表面均为光滑表面,竖直支撑板29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拉伸把手32,在取出提拉支架16和多级过滤层12的情况下,维护人员能够利用拉伸把手32带动竖直支撑板29水平向左移动,静置状态下,拉伸把手32的左端抵靠在位于多级过滤层12的右侧的连接导杆18上,防止拉伸把手32向左移动,位于竖直支撑板29右侧的壳体1内腔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33,两个限位块33能够限制竖直支撑板29的位置,防止竖直支撑板29继续向右移动,静电吸附板28、竖直支撑板29和拉伸把手32的左右长度之和小于拆卸通孔22的左右宽度,方便静电吸附板28和竖直支撑板29竖直向上穿过拆卸通孔22,竖直支撑板29的右侧面上端开设有把手凹槽34,方便使用者手握提起已移动到过滤腔6内的竖直支撑板29和静电吸附板28并将其取出。

气体加湿腔8的内部设置有加湿器35和排风扇36,加湿器35水平设置在气体加湿腔8的底部,出气口3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壁上,排风扇36竖直设置在出气口3处,排风扇36的与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加湿器35设置在排风扇36的左侧,加湿器35加湿器的雾化水蒸气出气口位于气体加湿腔8内,从加湿器35的雾化水蒸气出气口输出的水蒸气能够随净化后的空气一同从出气口3排除,起到空气加湿效果,加湿器35的结构和对加湿器35的控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开启抽风机9、排风扇36和高频高压电源,室外的气体在抽风机9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风机腔5内,然后风机腔5内的气体在抽风机9的作用下向右进入过滤腔6内,过滤腔6内的气体依次通过金属丝网13、聚四氟乙烯纤维层14和活性炭纤维层15,气体内的大颗粒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被多级过滤层12吸附,然后下落到收尘限位盒25的内部,收尘限位盒25内部的颗粒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通过收尘通孔进入到灰尘收集槽26内进行收集,经过多级过滤层12过滤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0进入到静电除尘腔7,位于静电吸附板28之间的气体会由静电吸附板28吸取走细小的灰尘颗粒,而静电吸附板28内的气体会在紫外线照射灯的照射下进行杀菌,然后静电除尘腔7内的气体通过连接通孔进入到气体加湿腔8的内部,然后在排风扇36的作用下向出气口3移动,然后从出气口3排出,在气体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打开加湿器35,使进入到气体加湿腔8内的气体均通过加湿器35的上方,经过加湿后才会通过排风扇36向右运动;当本实用新型需要进行维护和清理时,首先关闭抽风机9、排风扇36、高频高压电源和加湿器35,然后通过支架把手17带动提拉支架16向上运动,然后提拉支架16通过连接导杆18带动滤网支撑架19竖直向上运动,通过提拉支架16和滤网支撑架19共同带动多级过滤层12向上运动,将多级过滤层12提升到壳体1的外侧进行维护和清理,灰尘收集槽26能够统一收集多个收尘限位盒25内的灰尘颗粒,为提高清理速度,可以通过更换灰尘收集槽26来快速的完成清理工作,然后通过拉伸把手32水平带动竖直支撑板29和与竖直支撑板29连接的静电吸附板28向右运动,当竖直支撑板29和静电吸附板28移动到拆卸通孔22下方时,通过把手凹槽34带动竖直支撑板29和静电吸附板28向上运动,然后通过拆卸通孔22移动到壳体1的外部,然后对静电吸附板28的灰尘颗粒进行冲洗等处理,当对静电吸附板28的清理结束后,将竖直支撑板29和静电吸附板28放入到过滤腔6内,然后推着竖直支撑板29移动到静电除尘腔7内,直至竖直支撑板29移动到限位块33的位置停止,然后将滤网支撑架19和多级过滤层12通过放入拆卸通孔22到过滤腔6内,提拉支架16卡设在两个定位凸块23之间且通过设置气体密封条来做好气体的密封工作,最后完成多级过滤层12的安装,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滤网清洗方便,除尘杀菌效果好和具备气体加湿功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