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990发布日期:2019-05-11 01:1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建筑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废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施工废水主要采用三级沉淀过滤方式过滤,施工废水经过三级沉淀池后,人工控制使其进入蓄水池从而实现重复利用。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沉淀过滤效率低,并且处理后的施工用水仍含有大量泥沙等杂质,难以有效地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废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废水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同时与进水管(2)和排水管(3)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内设有一个过滤器(4),该过滤器通过支撑架(5)固定支撑在沉淀池(1)底部;所述过滤器(4)具有同轴设置的内筒(4a)和外筒(4b),这两个筒上均密布有过滤孔,且这两个筒的顶部敞口;所述外筒(4b)底部的敞口由底板(4c)封闭,该底板为漏斗状结构,而内筒(4a)底部与底板(4c)固定,且内筒(4a)底部沿周向开有一组过沙缺口;所述内筒(4a)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一过滤材料(4d),内、外筒(4a、4b)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二过滤材料(4e),底板(4c)中心过孔的底部接有一个排污阀,且所述进水管(2)将污水排入内筒(4a)中。

本案摒弃了传统的三级沉淀过滤方式,转而采用过滤器过滤污水中的泥沙。污水进入内筒后,颗粒较大的泥沙被第一过滤材料初步过滤,颗粒较大的泥沙聚集到漏斗状的底板中心处,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内、外筒之间的区域,颗粒较小的泥沙被第二过滤材料(4e)过滤,被阻挡的较小颗粒泥沙沉积在底板底部,通过过沙缺口后聚集到底板中心处,且过滤后的净水流到过滤器外面,并通过排水管排到沉淀池外面。当底板上沉积的泥沙较多时,可以打开排污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案中底板采用漏斗状结构,一是便于被过滤的沙子自动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底板的中心处,以便通过排污阀排出,二是漏斗状结构与过沙缺口相配合,有利于内、外筒之间的沙子聚集到底板的中心处,不仅能保证过滤效果,又能减少清洗第二过滤材料的工作量,一举多得。

为了便于取材,所述第一过滤材料(4d)采用人造棉,第二过滤材料(4e)采用海绵。

为了控制液位,所述沉淀池(1)顶部设有电子液位控制器(6),该电子液位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2)是否向内筒(4a)中注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三级沉淀过滤方式,转而采用过滤器过滤污水中的泥沙,且过滤器过滤泥沙的效果好,效率高,泥沙能聚集在底板中心处,并通过排污阀排出,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沉淀过滤方式过滤效果不佳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过滤器去掉过滤材料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废水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同时与进水管2和排水管3相通,排水管3的进水端伸到沉淀池1底部。沉淀池1顶部设有外购的电子液位控制器6,该电子液位控制器用于控制进水管2上的水泵工作状态,进而控制进水管2是否向内筒4a中注水。并且,电子液位控制器6控制进水管2是否向内筒4a中注水的技术为现有技术。

沉淀池1内设有一个过滤器4,该过滤器4通过支撑架5固定支撑在沉淀池1底部。过滤器4具有同轴设置的内筒4a和外筒4b,内筒4a和外筒4b上均密布有过滤孔,且这两个筒的顶部均敞口。外筒4b底部的敞口由底板4c封闭,该底板为漏斗状结构,而内筒4a底部与底板4c固定,且内筒4a底部沿周向开有一组过沙缺口(图中未标出)。内筒4a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一过滤材料4d,内筒4a和外筒4b之间的区域设有第二过滤材料4e。第一过滤材料4d采用人造棉,第二过滤材料4e采用海绵。底板4c中心过孔的底部接有一个排污阀(图中未画出),且进水管2将污水排入内筒4a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