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乳化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150发布日期:2019-07-10 10:5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乳化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微反应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乳化装备。



背景技术: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一种液体被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形成乳状液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界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在化工和制药领域,制备乳状液的机械设备主要是乳化机,乳化机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乳化搅拌机、胶体磨和均质器。乳化搅拌机,所制得的乳状液其分散性差。微粒大且粗糙,稳定性也较差,也较易产生污染。胶体磨是一种离心式设备,它的主要缺点:首先,由于作离心运动,其流量是不恒定的,对于不同粘性的物料其流量变化很大。其次,由于转定子和物料间高速摩擦,故易产生较大的热量,使被处理物料变性;再次,设备离心转子表面较易磨损,而磨损后,乳化效果会显著下降。均质器主要分为:超声波破碎均质器、探头旋刃式均质器和拍击式均质器。三种方式的均质器都属于动设备,不仅有噪声,而且维护几率大,维修成本高,不能连续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乳化液粒径分布均匀、乳化稳定和不会出现破乳现象的微乳化装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乳化装备,它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夹持有乳化部,乳化部包括乳化架和至少一个乳化组件,乳化组件位于乳化架的腔体内,乳化架被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夹持,乳化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横向流道板、垂直流道孔板和纵向流道板,且位于乳化架内靠近第一换热部的乳化组件上还安装有连续相进口管和分散相进口管,分散相进口管位于连续相进口管的一侧,且连续相进口管和分散相进口管位于该乳化组件的混合区内,混合区内还设置有若干分散芯片,分散芯片上开设有若干分散孔,且分散芯片的进口端与分散相进口管的出口端连接。

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夹套和第一换热板,第一换热板位于第一换热夹套的腔体内,第一换热夹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第一换热板上开设有若干介质流动的通道,介质进出口组件与第一换热板上的通道连通。

第二换热部包括第二换热夹套和第二换热板,第二换热板位于第二换热夹套的腔体内,第二换热夹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第二换热板上开设有若干介质流动的通道,该介质进出口组件与第二换热板上的通道连通。

第一换热夹套上安装有两个介质进出口组件,换热介质从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内流入并沿着第一换热板的通道流动,最后换热介质从另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流出。

第二换热夹套上安装有两个介质进出口组件,换热介质从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内流入并沿着第二换热板的通道流动,最后换热介质从另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流出。

第一换热夹套和第二换热夹套上均安装有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第一换热板的通道上设置有与第二换热板通道连通的管道,换热介质从第一换热夹套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最后从第二换热夹套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流出。

介质进出口组件包括介质流通管,介质流通管的连接端安装有连接法兰,介质流通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连接座。

横向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横向流道,纵向流道板上开设有若干纵向流道,垂直流道孔板上开设有若干垂直孔,横向流道、纵向流道、垂直孔所在的区域为乳化组件的乳化区,且横向流道通过垂直孔与对应的纵向流道连通。

乳化组件的混合区内开设有与乳化区连通的导流槽。

第一换热夹套和第二换热夹套之间还夹持有垫架,第一换热板、乳化部和第二换热板均位于垫架的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乳化部内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乳化通道,物料不断的被纵横交错的流道剪切,从而保证了乳化液粒径分布均匀和稳定,从而使得物料在后期不会出现破乳现象。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设置不同的介质进出口组件,从而使得换热介质按照不同的方式进出,从而可实现多个微乳化装备的串联或并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乳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混合区和乳化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4 为乳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3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 为图5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7 为图5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换热夹套,2-第二换热夹套,3-第一换热板,4-第二换热板,5-乳化部,6-垫架,7-介质进出口组件,8-第一换热部,9-第二换热部,71-连接法兰,72-介质流通管,73-温度传感器连接座,51-乳化组件,52-乳化架,53-乳化区,54-混合区,55-分散相进口管,56-连续相进口管,57-分散芯片,58-导流槽,511-横向流道板,512-垂直流道孔板,513-纵向流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微乳化装备,它包括第一换热部8和第二换热部9,第一换热部8和第二换热部9之间夹持有乳化部5,乳化部5包括乳化架52和至少一个乳化组件51,乳化组件51位于乳化架52的腔体内,乳化架52被第一换热部8和第二换热部9夹持,如图3和图4所示,乳化组件51包括依次层叠的横向流道板511、垂直流道孔板512和纵向流道板513,且位于乳化架52内靠近第一换热部8的乳化组件51上还安装有连续相进口管56和分散相进口管55,分散相进口管55位于连续相进口管56的一侧,且连续相进口管56和分散相进口管55位于该乳化组件51的混合区54内,混合区54内还设置有若干分散芯片57,分散芯片57上开设有若干分散孔,且分散芯片57的进口端与分散相进口管55的出口端连接,分散孔的直径较小,分散相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到分散芯片57内,然后分散相喷射而出,喷射出的分散相对连续相进行冲击,从而加速分散相与连续相的混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8上开设有与连续相进口管56和分散相进口管55对应的通孔,连续相进口管56和分散相进口管55分别与对应的通孔连接,在通孔上设置连接座,通过连接座,连续相进口管56与连续相输送设备连接,分散相进口管55与分散相输送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横向流道板511上开设有若干横向流道,纵向流道板513上开设有若干纵向流道,垂直流道孔板512上开设有若干垂直孔,横向流道、纵向流道、垂直孔所在的区域为乳化组件51的乳化区53,且横向流道通过垂直孔与对应的纵向流道连通,进一步的,乳化组件51的混合区54内开设有与乳化区53连通的导流槽58,分散相和连续相混合好后,顺着导流槽58进入到乳化区53内,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流道的两端均与垂直孔的一端连通,垂直孔的另一端与一纵向流道连通,通过横向流道、垂直孔和纵向流道形成乳化通道,混合好后的物料流经乳化通道时,物料不断的被纵横交错的流道剪切,保证乳化液粒径分布均匀和稳定,从而使得物料在后期不会出现破乳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8包括第一换热夹套1和第一换热板3,第一换热板3位于第一换热夹套1的腔体内,第一换热夹套1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第一换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介质流动的通道,介质进出口组件7与第一换热板3上的通道连通,第二换热部9包括第二换热夹套2和第二换热板4,第二换热板4位于第二换热夹套2的腔体内,第二换热夹套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第二换热板4上开设有若干介质流动的通道,该介质进出口组件7与第二换热板4上的通道连通,进一步的,第一换热夹套1上安装有两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换热介质从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内流入并沿着第一换热板3的通道流动,最后换热介质从另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流出,第二换热夹套2上安装有两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换热介质从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内流入并沿着第二换热板4的通道流动,最后换热介质从另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流出,换热介质进入第一换热板3以及进入第二换热板4后,换热介质均匀分布在第一换热板3和第二换热板4内的通道内,从而使得第二换热板4和第一换热板3上的热能分布均匀,从而使得乳化部上的物料受热均匀,便于乳化部内物料的温度控制,提高物料的乳化质量,第一换热夹套1和第二换热夹套2上设置两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使得换热介质从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进入,然后从另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流出,因此可以将若干微乳化装备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连接到一根换热介质供应管上,从而实现多个微乳化装备的并联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进出口组件7包括介质流通管72,介质流通管72的连接端安装有连接法兰71,介质流通管72的另一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连接座73,连接法兰71用于与换热介质输送设备连接,温度传感器连接座73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的监控到换热介质进出口温度并进行信号反馈,以便于对换热介质温度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夹套1和第二换热夹套2之间还夹持有垫架6,第一换热板3、乳化部5和第二换热板4均位于垫架6的腔体内,从而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垫架6,从而满足多个乳化部5的夹持安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点在于,第一换热夹套1和第二换热夹套2上均安装有一个介质进出口组件7,第一换热板3的通道上设置有与第二换热板4通道连通的管道,换热介质从第一换热夹套1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换热板3和第二换热板4,最后从第二换热夹套2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进出口组件7交错分布,如第一换热夹套1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安装在左上角,则第二换热夹套2的介质进口组件7则安装在右下角,第一换热夹套1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安装在左下角,则第二换热夹套2的介质进口组件7则安装在右上角,第一换热夹套1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安装在右上角,则第二换热夹套2的介质进口组件7则安装在左下角,第一换热夹套1上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安装在左下角,则第二换热夹套2的介质进口组件7则安装在右上角,因此可以将该微乳化装备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的换热介质进入端与另一微乳化装备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的换热介质出口端连接,该微乳化装备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的换热介质出口端与其它微乳化装备的介质进出口组件7的换热介质进口端连接,从而实现多个微乳化装备的串联。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