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0357发布日期:2019-08-09 21:4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式混料机通常由容器和搅拌叶片组成,在对物料成型搅拌时,由于搅拌叶片产生的旋转作用,成型料颗粒的运动方向混杂,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以增大混合程度,提高搅拌效率,适用于一般程度的有粘性、有凝聚性以及粉体中添加液体或糊状物料的混合搅拌。但现有的混料机,搅拌叶片覆盖范围小,因此会导致存在搅拌死角,不能进行全方位高混合度的搅拌,并且在出料时还会存在物料残余的问题,不能满足镍钴锰正极材料的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物料混合均匀和无搅拌死角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料筒、第一驱动组件、搅拌装置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料筒包括外部筒和内部筒,所述内部筒受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绕一垂直于支撑板的轴线转动,所述外部筒罩设于内部筒之外,并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搅拌装置装设于内部筒的内部,并受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绕内部筒的旋转轴线旋转,且与所述内部筒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外部筒的顶端设有投料口,底部设有放料口,所述内部筒的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对称轴两端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圈,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外部筒上,其输出轴垂直于支撑板,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圈沿内部筒的周向设置于其外围,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有两套,两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对于进料口镜像布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三对叶桨和三片螺旋叶片,每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对叶桨固定连接于搅拌轴上,三对叶桨绕搅拌轴的周向均匀布设。

三对所述叶桨依次伸长,使连接于其端部的螺旋叶片与内部筒内壁的间距依次缩短。

所述螺旋叶片的弧线形状与内部筒的内壁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上;搅拌轴贯穿所述内部筒,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内部筒的筒壁上,另一端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控制投料口、放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启闭以及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启停。

所述外部筒的一侧面上设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其料筒和搅拌转置在各自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同一轴线旋转,且旋转方向相反,在混合物料时,这种反向旋转会使物料内部产生大量的紊流,从而使物料运动情况混乱,增大了物料内部颗粒的交错情况,使物料混合后的均匀程度大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混料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混料机中料筒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内部筒和外部筒,两个筒体上均设有用于进出料的口,外部筒的投料口和放料口用于与管道连接,避免了在混料前后还需要花费时间和人力拆装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中第一驱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中内部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中叶桨的分布示意图。

图例说明:1、机架;11、支撑板;2、料筒;21、外部筒;211、投料口;212、放料口;213、观察窗;22、内部筒;221、进料口;222、出料口;3、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电机;32、驱动齿轮;33、从动齿圈;4、搅拌装置;41、搅拌轴;42、搅拌叶片;421、叶桨;422、螺旋叶片;5、第二驱动组件;51、第二电机;52、减速器;6、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文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镍钴锰正极材料用卧式混料机,包括机架1、料筒2、第一驱动组件3、搅拌装置4和第二驱动组件5,机架1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1,料筒2包括外部筒21和内部筒22,内部筒22受第一驱动组件3的驱动绕一垂直于支撑板11的轴线转动,外部筒21罩设于内部筒22之外,并固定连接于两块支撑板11之间;搅拌装置4装设于内部筒22的内部,并受第二驱动组件5的驱动绕内部筒22的旋转轴线旋转,且与内部筒22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混合物料时,这种反向旋转会使物料内部产生大量的紊流,从而使物料运动情况混乱,增大了物料内部颗粒的交错情况,使物料混合后的均匀程度大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混料性能。

外部筒21的顶端设有投料口211,底部设有放料口212,内部筒22的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对称轴两端设有进料口221和出料口222。投料口211和放料口212用于与管道连接,避免了在混料前后还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拆装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驱动齿轮32和从动齿圈33,第一电机31安装于外部筒21上,其输出轴垂直于支撑板11,驱动齿轮32固定于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圈33沿内部筒22的周向设置于其外围,内部筒22通过从动齿圈33与驱动齿轮32啮合传动来实现转动,结构简单,生产安装均十分方便。第一驱动组件3设有两套,两套第一驱动组件3相对于进料口221镜像布置,使各个部件之间的传力与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搅拌叶片42包括三对叶桨421和三片螺旋叶片422,螺旋叶片422的弧线形状与内部筒22的内壁形状相同,每片螺旋叶片42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对叶桨421固定连接于搅拌轴41上,三对叶桨421绕搅拌轴41的周向均匀布设,三对叶桨421依次伸长,使连接于其端部的螺旋叶片422与内部筒22内壁的间距依次缩短。三片螺旋叶片422分别对应搅拌不同径向位置的物料,搅拌力度更大,搅拌程度更彻底,能够实现整个内部筒22内部物料的无死角搅拌。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第二电机51和减速器52,减速器52的输入轴与第二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51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1上;搅拌轴41贯穿内部筒22,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内部筒22的筒壁上,另一端与减速器52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52不仅具备良好的传递性能,还能调控搅拌速度,适用于多种搅拌情况。

本实施例中,混料机还包括控制箱6,控制箱6控制投料口211、放料口212、进料口221和出料口222的启闭以及第一驱动组件3和第二驱动组件5的启停,通过控制箱6的控制,本实施例的混料机可以实现自动进料、混料以及出料,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本实施例中,外部筒21的一侧面上设有观察窗213,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窗213可以对内部混料情况进行观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