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295发布日期:2019-08-21 00:3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对于流体的混合通常采用螺旋搅拌叶进行,在搅拌的同时对物料进行不断的运输直至出料,但是该设备的进料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耗费人力,且对于其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启闭也需分步骤进行,较为繁琐,因而急需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在搅拌的同时对物料进行不断的运输直至出料,但是该设备的进料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耗费人力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包括混合机筒体、螺旋出料装置和转动固定装置,所述混合机筒体包括外壳、筒体s形挡板、总进料口、隔板和固定板,所述筒体s形挡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总进料口设置于外壳的上端,所述隔板设置在外壳的尾端内侧,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外壳的尾端端口;

所述螺旋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体、次进料口、出料口、排气管、防尘袋、减速机、电机、螺旋搅拌杆和轴承,所述出料筒体轴向设置在外壳内部并与隔板之间具备间隙,所述次进料口设置在出料筒体头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出料筒体的尾部并与次出料口相对设置,所述排气管与出料筒体连通,所述防尘袋位于出料口的下侧,所述减速机设置在出料筒体尾部,所述电机与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螺旋搅拌杆设置在出料筒体的转动中心,所述螺旋搅拌杆与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出料筒体外部筒体上,所述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

所述转动固定装置包括大齿轮、小齿轮、转动杆、第一转动手柄、中空丝杆、滚珠螺母、卡料公块、卡料母块、凹槽、第二转动手柄,所述大齿轮过盈配合在出料筒体的外侧,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所述小齿轮与转动杆过盈配合,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转动手柄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中空丝杆转动安装在转动杆外侧,所述滚珠螺母螺纹连接在中空丝杆上,所述卡料公块设置在滚珠螺母的头部底端,所述卡料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在出料筒体上,所述凹槽设置在卡料母块上并与卡料公块配合使用,所述第二转动手柄与中空丝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空丝杆的内壁上焊接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的内表面与转动杆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两端口对称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防尘盖。

优选地,所述卡料公块采用矩形结构,所述凹槽采用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均采用方向盘式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采用了转动固定装置,即只需转动第一转动手柄和第二转动手柄,通过各种装置的配合工作,就可以固定次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的位置,有效的解决了进料和出料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2、采用了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设计,通过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解决了出料费时费力的问题,且可以控制出料筒体转动的速度,延长装置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出料筒体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卡料母块侧视图。

图中:1外壳、2筒体s形挡板、3总进料口、4隔板、5出料筒体、6次进料口、7出料口、8排气管、9防尘袋、10减速机、11电机、12螺旋搅拌杆、13大齿轮、14小齿轮、15转动杆、16第一转动手柄、17中空丝杆、18滚珠螺母、19卡料公块、20卡料母块、21凹槽、22轴承、23防尘盖、24第二转动手柄、2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用于流体混合机的出料装置,包括混合机筒体、螺旋出料装置和转动固定装置,混合机筒体包括外壳1、筒体s形挡板2、总进料口3、隔板4和固定板25,筒体s形挡板2设置在外壳1内部,总进料口3设置于外壳1的上端,隔板4设置在外壳1的尾端内侧,固定板25设置在外壳1的尾端端口。

螺旋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体5、次进料口6、出料口7、排气管8、防尘袋9、减速机10、电机11、螺旋搅拌杆12和轴承22,出料筒体5轴向设置在外壳1内部并与隔板4之间具备间隙,次进料口6设置在出料筒体5头部,出料口7设置在出料筒体5的尾部并与次出料口7相对设置,排气管8与出料筒体5连通,防尘袋9位于出料口7的下侧,减速机10设置在出料筒体5尾部,电机11与减速机10的输出端连接,螺旋搅拌杆12设置在出料筒体5的转动中心,螺旋搅拌杆12与减速机10的输出端连接,轴承22设置在出料筒体5外部筒体上,轴承2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轴承22的两端口对称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防尘盖23。

转动固定装置包括大齿轮13、小齿轮14、转动杆15、第一转动手柄16、中空丝杆17、滚珠螺母18、卡料公块19、卡料母块20、凹槽21、第二转动手柄24,大齿轮13过盈配合在出料筒体5的外侧,小齿轮14与大齿轮13啮合,小齿轮14与转动杆15过盈配合,转动杆15转动连接在固定板25上,第一转动手柄16与转动杆15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手柄16和第二转动手柄24均采用方向盘式手柄,中空丝杆17转动安装在转动杆15外侧,滚珠螺母18螺纹连接在中空丝杆17上,中空丝杆17的内壁上焊接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的内表面与转动杆15过盈配合,卡料公块19设置在滚珠螺母18的头部底端,卡料母块2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在出料筒体5上,凹槽21设置在卡料母块20上并与卡料公块19配合使用,第二转动手柄24与中空丝杆17固定连接,卡料公块19采用矩形结构,凹槽21采用矩形结构。

在混合机混合流体原料时,出料装置的出料口7朝下,此时混合机处于工作状态,流体无法进入到出料筒体5内,不影响流体的混合,而当需要出料时,将出料装置旋转180°,由固定装置将其固定,此时次进料口6朝上,混合机通过筒体s形挡板2将流体原料带到出料筒体5的顶部,并自由落到次进料口6内,再由螺旋搅拌杆12将混合后的流体原料进行卸料,方便对其包装。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在混合机混合流体原料时,出料装置的出料口7朝下,此时混合机处于工作状态,流体无法进入到出料筒体5内,不影响流体的混合,而当需要出料时,将出料装置旋转180°,由固定装置将其固定,此时进料口朝上,混合机通过筒体s形挡板2将流体原料带到混合机筒体的顶部,并自由落到次进料口6内,再由出料筒体5将混合后的流体原料进行卸料,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方便对其包装。

当混合流体原料完成后,转动第一转动手柄16,带动转动杆15和小齿轮14转动,小齿轮14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13同步转动,大齿轮13带动出料筒体5转动,使出螺旋出料装置转动180°,使出料口7朝下,此时转动第二转动手柄24,转动第二转动手柄24带动中空丝杆17转动,中空丝杆17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滚珠螺母18向靠近卡料母块20一侧移动,使卡料公块19移入卡料母块20的凹槽21内,将螺旋出料装置固定,顺利出料;出料完成后,转动第二转动手柄24,使滚珠螺母18往右移动,使卡料公块19从卡料母块20的凹槽21内移出,同理,当需要混合机混合流体原料,转动第一转动手柄16使出螺旋出料装置转动180°,使出料口7朝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滑动”、“转动”、“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