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384发布日期:2019-08-21 00:4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压容器安全联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企业涉及许多聚合釜人孔的开关操作,聚合釜内介质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且在聚合过程存在高温、高压等特性,一旦人员误操作,在聚合过程或釜内未泄压期间将人孔盖打开,就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设计此联锁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聚合釜内带压或人孔密封水槽带压时,人员误操作导致聚合釜人孔开启的问题,而加装的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包括聚合釜人孔、人孔盖、高压水管和液压油缸,所述人孔盖设在聚合釜人孔上方,聚合釜人孔壁中夹层有聚合釜密封水槽,聚合釜密封水槽与高压水管连通,高压水管管路上设有连通至PLC控制系统的两位三通阀和压力变送器;在聚合釜人孔与人孔盖一侧分别铰接有固定板与插孔板,固定板上安装有与高压水管连通的液压油缸,在液压油缸上装有安全销,并可插入插孔板的插孔中。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有进一步优选的方案:

优选的,所述两位三通阀包括分别设在高压水管管路连通至外部高压水系统的三通管路两侧的两位三通阀R和两位三通阀M,两位三通阀R与两位三通阀M分别安装泄压管。

优选的,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设在高压水管管路两位三通阀M一侧的压力变送器L和设在聚合釜上的压力变送器Z。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通过高压水管与两位三通阀R、两位三通阀M、压力变送器L及密封水槽串联。

优选的,所述安全销上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人孔盖上设有连通至PLC控制系统的接近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聚合釜人孔上设置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可以避免人员误操作开启聚合釜人孔,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接近开关,2-人孔盖,3-两位三通阀M,4-两位三通阀R,5-安全销,6-压力变送器Z,7-密封水槽,8-压力变送器L,9-液压油缸,10-人孔,11-固定板,12-插孔板,13-高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小型聚合釜人孔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包括与聚合釜密封水槽7连通的高压水管13,高压水管13管路上设有两位三通阀M3、两位三通阀R4和压力变送器Z6、压力变送器L8;在聚合釜人孔10与人孔盖2上分别铰接有固定板11与插孔板12,固定板11上安装有与高压水管13连通的液压油缸9,安全销5安装在液压油缸9上,并可插入插孔板12的插孔中。

工作时,人孔盖2在关闭状态下,液压油缸9活塞与安全销5及插孔板12上的插孔处于对齐状态,液压油缸9通过高压水管13与两位三通阀R4、两位三通阀M3、压力变送器L8及密封水槽7处于串联状态,两位三通阀R4与两位三通阀M3分别安装泄压管,两位三通阀R4与两位三通阀M3之间高压水管连接外部高压水系统。

当聚合釜带压工作时,接近开关1接近人孔盖2状态;两位三通阀M3为常开状态,两位三通阀R4为常闭状态,安全销5依靠弹簧力向上锁住人孔盖2。

当聚合釜反应完毕,釜内压力为0MP时,压力变送器Z6将信号传送至PLC,(这时运行指示灯熄灭,开锁指示灯亮起为闪烁状态),具备了开锁的条件;但人孔盖密封水槽7内压力未释放,安全销5依旧处于锁紧状态。

按开锁按钮后,首先关闭两位三通阀M3高压水路并将密封水槽7内压力释放(这时会看到泄压管有水流出),同时压力变送器L8将信号反馈到PLC,两位三通阀R4打开,高压水作用到液压油缸9上,油缸活塞动作将安全销5打开(控制箱上的开锁指示灯为常亮状态),最后可以旋开人孔盖2。

操作者旋开人孔盖2后,接近开关1触点将信号反馈,控制箱上闭锁指示灯处于闪烁状态;开锁指示灯熄灭。

当关闭人孔盖2后,接近开关1将信号反馈,(这时,闭锁指示灯为常亮状态,表明人孔盖2已旋合到位可以锁上安全销5)。按下闭锁按钮后,两位三通阀R4动作,关闭高压水并将液压油缸9内压力泄出,安全销5依靠弹簧力将人孔盖2锁住;同时两位三通阀M3动作,打开高压水到密封水槽7内,水槽充压后,压力变送器L8将信号反馈到PLC,(这时闭锁指示灯熄灭,开锁指示灯亮起),聚合釜可以正常进料作业。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