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812发布日期:2019-09-12 10: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降作用去除污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沉淀池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斜板沉淀池因在池中加设斜板,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在使用过程中,污水从斜板的下部进水,进入斜板之间的通道向上流,沉淀下来的污泥在流动中倾斜向下滑,被沉降。

公告号为CN 20715318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和置于池体内的斜板填料,所述池体的一侧设有进水室,所述进水室内设有沉淀器。该实用新型通过在池体一侧设进水室,污水经进水室初步沉淀后,再进入池体内的斜板填料进行进一步沉淀。该实用新型的斜板固定设置在沉淀池内,污水由斜板的下部进入斜板之间的通道向上流,悬浮物沉淀在斜板上并沿斜板向下滑,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或者当水质水量变化时,其沉淀效率和出水水质明显降低,极易导致斜板间严重积泥与堵塞,甚至压塌斜板,需对斜板填料及时进行清理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并且清理过程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该污水处理用沉淀池能够有效避免斜板发生堵塞,提高沉淀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平行、间隔设置在沉淀池本体内的若干个斜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设置有固定架,每一所述斜板均与所述固定架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还设有驱动所有所述斜板同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动设于沉淀池本体内的活动拉杆,每一所述斜板的一端与活动拉杆铰接,所述活动拉杆两端分别设有驱动活动拉杆移动的拉绳。

作为优选地,所述拉绳在牵引电机的牵引下移动,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连接,所述拉绳卷设在所述卷筒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活动拉杆的两侧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上,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导向杆分别连接于活动拉杆和卷筒。

作为优选地,所述斜板的上方设置有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喷淋管、供水管以及水泵,所述供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喷淋管,另一端连接供水区,所述水泵设于所述供水管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沉淀池还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沉淀池本体池壁上的出水口与沉淀池本体连通,所述供水管由所述集水槽供水。

作为优选地,所述斜板下方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内的污泥通过污泥管排出。

作为优选地,所述斜板和污泥斗之间设置有一阻泥板。

作为优选地,所述阻泥板与斜板之间设置有流速仪。

作为优选地,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牵引电机、流速仪以及角度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沉淀池本体内壁设置有固定架,每一斜板均与固定架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沉淀池本体内还设有驱动所有斜板同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斜板,从而改变相邻两个斜板之间的间距以及间隙通道的垂直度,改变堆积在斜板上淤泥的受力情况,能够在沉淀池本体内水质水量变化的情况下适应调节并促进斜板上沉淀的积泥沉降,避免斜板间产生积泥与堵塞,提高沉降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斜板上方设置有冲洗装置,冲洗装置包括喷淋管、供水管以及水泵,供水管一端连通喷淋管,另一端连接集水槽,水泵设于供水管上,水泵将集水槽中的水泵送至喷淋管,通过喷淋管上的喷头对斜板进行冲洗,可有效去除斜板上的积泥;冲洗装置冲洗过程中使用的水是来自于沉淀池内排出的清水,无需另行准备水,节约环保;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斜板与污泥斗之间设置有一阻泥板,进入沉淀池本体内的污水先经过阻泥板,再向上进入斜板下部,继而向上流,阻泥板可以对上浮的悬浮物进行预先隔离,减小上浮的悬浮物比例,减小进入到斜板的悬浮物数量,同时,阻泥板也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有利于悬浮物在斜板处更好地沉淀;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活动拉杆通过拉绳驱动相对于沉淀池本体运动,拉绳在牵引电机的牵引下移动,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筒连接,拉绳卷设在卷筒上,牵引电机带动活动拉杆一侧的卷筒卷绕另一侧的卷筒松弛实现对活动拉杆的牵引,继而调节斜板之间的间隔,以适应沉淀池本体内水质水量的变化;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阻泥板和斜板之间设置有一流速仪,用以对流入斜板的污水流速进行检测,斜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用以对斜板转动的角度进行检测,流速仪将检测的污水流速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信息下发指令给牵引电机,牵引电机启动,带动活动拉杆运动,带动斜板绕铰接点转动,待转动目标角度后,角度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下发指令给牵引电机,牵引电机停止,斜板倾斜角度调节自动化程度高,能适应沉淀池本体内水质水量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沉淀池本体;11、固定架;12、导向杆;13、出水口;14、污泥斗;15、污泥管;16、阻泥板;17、流速仪;20、斜板;21、活动拉杆;22、角度传感器;30、驱动机构;31、牵引电机;32、卷筒;33、拉绳;40、集水槽;50、冲洗装置;51、喷淋管;52、供水管;53、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0以及平行、间隔设置在沉淀池本体10内的若干个斜板20,沉淀池本体10内壁设置有固定架11,每一斜板20均与固定架11侧壁竖直转动连接,沉淀池本体10内还设置有驱动所有斜板20同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30。斜板20在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沿同方向转动,从而能够改变相邻两个斜板20之间的间距以及间隙通道的垂直度,改变堆积在斜板20上淤泥的受力情况,使淤泥更易滑落。

驱动机构30包括活动设于沉淀池本体10内的活动拉杆21。斜板20垂直方向的中部通过销钉与固定架11铰接,每一斜板20绕固定架11转动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活动拉杆21。本实施例中铰接部位位于斜板20的底部,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为斜板20的顶部。活动拉杆21两端分别设有驱动活动拉杆21移动的拉绳33。本实施例中拉绳33在牵引电机31的牵引下移动,牵引电机31的输出轴与卷筒32连接带动卷筒32转动,拉绳33卷设在卷筒32上。活动拉杆21两侧的卷筒32在牵引电机31的作用下转动,使得一侧拉绳33卷绕另一侧拉绳33放松,以使得活动拉杆21向一侧移动。活动拉杆21的两侧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固定设置在沉淀池本体10内壁上,拉绳33绕过导向杆12分别连接于活动拉杆21和卷筒32。另外,斜板20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22,用于监测斜板20的转动角度。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斜板20的上方设置有冲洗装置50,冲洗装置50包括喷淋管51、供水管52以及水泵53,供水管52一端连通喷淋管51,另一端连接供水区,水泵53设于供水管52上,水泵53将水通过供水管52泵送至喷淋管51,并通过喷淋管51对其下方的斜板20进行喷淋冲洗。供水区可以是另行准备的水,这样供水管52需要牵设到距离沉淀池本体10较远的水龙头或者是水池,麻烦且浪费水。本实用新型冲洗装置50使用的水是沉淀池本体10沉淀处理后获得的清水。在沉淀池本体10旁设置有一集水槽40,集水槽40通过沉淀池本体10池壁上的出水口13与沉淀池本体10连通,沉淀池本体10内清水从出水口13溢流流出进入集水槽40,供水管52插入集水槽40中,由集水槽40供水。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斜板20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斗14,污泥斗14内的污泥通过污泥管15排出。在斜板20和污泥斗14之间设置有一阻泥板16,其可对上浮的悬浮物进行预先隔离,减小上浮的悬浮物比例,减小进入到斜板20的悬浮物数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水的流速,有利于悬浮物在斜板20处更好地沉淀。阻泥板16与斜板20之间设置有流速仪17,用以监测进入斜板20的污水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电机31、流速仪17以及角度传感器22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实现斜板20的自动化控制。流速仪17将监测的污水流速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信息下发指令给牵引电机31,牵引电机31启动,带动活动拉杆21运动,带动斜板20绕铰接点转动,待转动目标角度后,角度传感器22将角度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下发指令给牵引电机31,牵引电机31停止,完成斜板20倾斜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可适应对不同沉降颗粒的沉降。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直接通过控制中心下发指令或者是直接启动牵引电机31,带动活动拉杆21移动,调节斜板20的倾斜角度,继而改变斜板20之间的间隔,以方便其上积落的悬浮物沉降,避免沉降过程中出现斜板20堵塞的情况。

虽然已经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