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回收用集油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282发布日期:2019-08-21 00:2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回收用集油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回收用集油组件。



背景技术:

油气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系统,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但是在现有的冷凝箱中,在冷凝油气之后的化霜过程中,化霜后的油液直接进行箱底,无法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对冷凝箱的箱体进行清理,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结构精巧,高效实用的油气回收用集油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冷箱、冷凝管和多个与冷凝管连接的板翅,冷箱上设有可供油气进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与冷凝管连接的进口和出口,冷箱的底部设有供冷凝后油液排出的排液口;所述冷凝管为锯齿状,且锯齿状冷凝的锯齿截面水平面垂直,且各个板翅固定连接在冷凝管的斜管上,冷凝管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冷凝后的油液的集液组件,所述集液组件包括多个收集锯齿状的冷凝管下端锯齿上油液的集液槽,还包括将供各个集液槽中的油液汇集导出的导液槽,各个集液槽均与导液槽连通,导液槽与排液口连接。

上述各个集液槽与导液槽之间还设有导油管,所述各个导油管上均设有可供集液槽插入的插孔,各个集液槽插入插孔后与导油管连接,各个导油管的下端汇接于导液槽。

上述导油管上带插孔的面与底面垂直,且与未带插孔的面不平行设置。

上述导油管上带插孔的面与未带插孔的面所成的角为45°。

上述集液槽上插入导油管的一端低于未插入导油管的一端,导液槽上与排液口连接的一端低于与导油管连接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凝管设置成锯齿状,可以方便油液导向锯齿状的冷凝管的下方,并方便集油槽对油液的收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管路的下方设置收集组件来对冷凝后的油液进行回收并且进行统一的处理,十分便捷。

(3)通过在导向管上设置插孔,并且通过将导向管中设置可供收集槽插入的插孔,可以方便油液的油流和收集,便捷高效。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向管的两个面设置呈不平行,通过将收集槽的油液导向斜面,然后高效的对油液进行收集。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液槽斜置,将导向管进行导出的油液进行统一的收集和导流,十分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油组件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油组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冷箱1、冷凝管3和多个与冷凝管3连接的板翅2,冷箱1上设有可供油气进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与冷凝管3连接的进口和出口,冷箱1的底部设有供冷凝后油液排出的排液口;所述冷凝管3为锯齿状,且锯齿状冷凝的锯齿截面水平面垂直,且各个板翅2固定连接在冷凝管3的斜管上,冷凝管3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冷凝后的油液的集液组件4,所述集液组件4包括多个收集锯齿状的冷凝管3 下端锯齿上油液的集液槽41,还包括将供各个集液槽41中的油液汇集导出的导液槽43,各个集液槽43均与导液槽43连通,导液槽43与排液口连接,所述各个集液槽41与导液槽43之间还设有导油管42,所述各个导油管42上均设有可供集液槽41插入的插孔,各个集液槽41插入插孔后与导油管42连接,各个导油管42的下端汇接于导液槽43,所述导油管42上带插孔的面与底面垂直,且与未带插孔的面不平行设置,所述导油管 42上带插孔的面与未带插孔的面所成的角为45°,所述集液槽41上插入导油管42的一端低于未插入导油管42的一端,导液槽41上与排液口连接的一端低于与导油管42 连接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进行油液收集时,将冷凝管3设置为锯齿状,冷凝后的油液可顺着齿尖流入集液槽中41中,并且通过导流管32流入导液槽42中,并一起通过排油口进行油液的排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