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及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075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及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爆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储油罐罐顶气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及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压储油罐上一般设置有呼吸阀,当储油罐内的温度升高或对储油罐进行注油时,储油罐内的混合油气由呼吸阀呼出到大气中。这种挥发的可燃性的油气混合体呼出到大气中,不仅造成储油的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当这种混合油气遇到明火或静电时很容易引起储油燃烧和油罐的爆炸。由于蒸发损耗的油气主要是油品中较轻的组分,因此油品蒸发损耗不仅造成数量损失,还会导致油品的质量下降,即,汽油随着轻馏分的蒸发损耗,汽油的初馏点和10%点升高,汽化性能变坏,即汽油的启动性能变差。此外,蒸发损耗还会加速汽油氧化,增加胶质,降低辛烷值。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多个储油罐串联起来,对这些油气进行回收。但是,这种将多个储油罐串联起来进行油气回收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当某一储油罐发生燃烧、爆炸时,会导致相连的其它储油罐也发生燃烧、爆炸,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多个储油罐串联起来进行油气回收,当某一储油罐发生燃烧、爆炸时,会导致相连的其它储油罐也发生燃烧、爆炸,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性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隔爆组件的油气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多个储油罐串联起来进行油气回收,当某一储油罐发生燃烧、爆炸时,会导致相连的其它储油罐也发生燃烧、爆炸,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性问题。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包括至少一软管Ⅰ、至少一阻火器、至少一止回阀、至少一软管Ⅱ、至少一拉断阀和至少一软管Ⅲ,所述软管Ⅰ、阻火器、止回阀、软管Ⅱ、拉断阀和软管Ⅲ依次连接。优选地,所述阻火器包括阻爆轰型阻火器。优选地,所述止回阀的阀门的接触面设有用于防止打火的垫片。优选地,所述垫片的材质为T2紫铜或铝合金。优选地,所述拉断阀上的拉断螺栓能承受的拉力为1~1000N。优选地,所述拉断阀包括壳体Ⅰ、壳体Ⅱ、导流板Ⅰ、导流板Ⅱ、弹簧Ⅰ、弹簧Ⅱ、阀瓣体Ⅰ、阀瓣体Ⅱ、密封座Ⅰ、密封座Ⅱ、密封圈Ⅰ、密封圈Ⅱ和副密封圈,所述壳体Ⅰ和壳体Ⅱ的一端均设有若干相对应的耳座,所述相对应的耳座通过拉断螺栓组件连接,所述导流板Ⅰ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Ⅰ内,所述导流板Ⅰ的中部固定设有一弹簧支座Ⅰ,所述弹簧Ⅰ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Ⅰ上,所述阀瓣体Ⅰ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Ⅰ内,所述弹簧Ⅰ与所述阀瓣体Ⅰ抵接,所述密封圈Ⅰ通过所述密封座Ⅰ连接在所述壳体Ⅰ内;所述导流板Ⅱ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Ⅱ内,所述导流板Ⅱ的中部固定设有一弹簧支座Ⅱ,所述弹簧Ⅱ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Ⅱ上,所述阀瓣体Ⅱ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Ⅱ内,所述弹簧Ⅱ与所述阀瓣体Ⅱ抵接,所述密封圈Ⅱ通过所述密封座Ⅱ连接在所述壳体Ⅱ内,所述密封座Ⅰ与所述密封座Ⅱ紧密接触,所述副密封圈设置在由所述密封座Ⅰ与所述密封座Ⅱ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阀瓣体Ⅰ与所述阀瓣体Ⅱ通过阴、阳配合的结构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拉断螺栓组件包括拉断螺栓、挡销和螺母,所述拉断螺栓穿设在所述壳体Ⅰ和壳体Ⅱ相对应的耳座内,所述挡销可穿设在所述拉断螺栓一端的通孔中,所述拉断螺栓的另一端可与所述螺母螺接,通过所述挡销和所述螺母可使得所述拉断螺栓与所述壳体Ⅰ、壳体Ⅱ连接。优选地,所述阀瓣体Ⅰ包括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Ⅰ,所述阀瓣Ⅰ的前端设有连接体Ⅰ,后端设有弹簧限位轴Ⅰ,所述弹簧限位轴Ⅰ的中部设有台阶Ⅰ,所述弹簧限位轴Ⅰ的后端伸入所述弹簧支座Ⅰ内,所述台阶Ⅰ可与所述弹簧支座Ⅰ抵接;所述阀瓣体Ⅱ包括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Ⅱ,所述阀瓣Ⅱ的前端设有连接体Ⅱ,后端设有弹簧限位轴Ⅱ,所述弹簧限位轴Ⅱ的中部设有台阶Ⅱ,所述弹簧限位轴Ⅱ的后端伸入所述弹簧支座Ⅱ内,所述台阶Ⅱ可与所述弹簧支座Ⅱ抵接;所述连接体Ⅰ与所述连接体Ⅱ通过相互配合的阴、阳结构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密封座Ⅰ与所述密封圈Ⅰ的部分接触面为球面Ⅰ,所述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Ⅰ的密封面为球面Ⅱ,球面Ⅰ、球面Ⅱ的曲率相同;所述密封座Ⅱ与所述密封圈Ⅱ的部分接触面为球面Ⅲ,所述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Ⅱ的密封面为球面Ⅳ,球面Ⅲ与球面Ⅳ的曲率相同。优选地,所述软管Ⅰ的长度为7-10m,所述软管Ⅱ的长度为1-3m,所述软管Ⅲ的长度为1-3m。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若干储油罐、若干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阻火器Ⅹ和油气回收装置,每一储油罐上均设有一呼吸阀,所述储油罐与其上的呼吸阀之间设有一三通阀,每一三通阀与一隔爆组件连接,所述隔爆组件包括至少一软管Ⅰ、至少一阻火器、至少一止回阀、至少一软管Ⅱ、至少一拉断阀和至少一软管Ⅲ,所述软管Ⅰ、阻火器、止回阀、软管Ⅱ、拉断阀和软管Ⅲ依次连接,所述软管Ⅰ与所述三通阀连接,每一软管Ⅲ与所述阻火器Ⅹ连接,所述阻火器Ⅹ与所述油气回收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软管Ⅰ的长度为7-10m,所述软管Ⅱ的长度为1-3m,所述软管Ⅲ的长度为1-3m。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本发明的隔爆组件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储油罐之间的油气输出管路上,当其中一个储油罐由于特殊情况发生爆炸时,隔爆组件可防止相邻的其他储油罐发生连锁爆炸,从而提高了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性;2、本发明的隔爆组件在切断后只需更换拉断螺栓组件即可恢复正常工作,维护成本极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隔爆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拉断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拉断螺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油气回收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完整的知晓本发明的内容并可以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公开了大量的细节。但是,很显然地,没有这些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能够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实现本发明的效果。这些细节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而选择的最优的实施方式,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无需创造性劳动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包括软管Ⅰ1、阻火器2、止回阀3、软管Ⅱ4、拉断阀5和软管Ⅲ6,所述软管Ⅰ1、阻火器2、止回阀3、软管Ⅱ4、拉断阀5和软管Ⅲ6依次连接。将本发明的隔爆组件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储油罐之间的油气输出管路上,当其中一个储油罐由于特殊情况发生爆炸时,隔爆组件可防止相邻的其他储油罐发生连锁爆炸,从而提高了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阻火器2为阻爆轰型阻火器。所述阻爆轰型阻火器可在市场上购买。采用阻爆轰型阻火器可以阻隔爆炸时点燃能量的传递。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止回阀3可为旋启式止回阀。所述止回阀3的阀门31的接触面的周向设有用于防止打火的垫片311。所述垫片311的材质为T2紫铜或铝合金。在阀门31的接触面设置T2紫铜或铝合金垫片311可防止阀门31关闭时产生火花。进一步地,所述拉断阀上的拉断螺栓能承受的拉力为1~1000N。拉断螺栓能承受的拉力可根据储油罐的设计压力和止回阀的内径确定。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拉断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断阀包括壳体Ⅰ511、壳体Ⅱ526、导流板Ⅰ512、导流板Ⅱ525、弹簧Ⅰ513、弹簧Ⅱ524、阀瓣体Ⅰ514、阀瓣体Ⅱ523、密封座Ⅰ516、密封座Ⅱ521、密封圈Ⅰ515、密封圈Ⅱ522和副密封圈54,所述壳体Ⅰ511和壳体Ⅱ526的一端均设有若干相对应的耳座518、528,所述相对应的耳座518、528通过拉断螺栓组件53连接,所述导流板Ⅰ512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Ⅰ511内,所述导流板Ⅰ512的中部固定设有一弹簧支座Ⅰ517,所述弹簧Ⅰ513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Ⅰ517上,所述阀瓣体Ⅰ51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Ⅰ517内,所述弹簧Ⅰ513与所述阀瓣体Ⅰ514抵接,所述密封圈Ⅰ515通过所述密封座Ⅰ516连接在所述壳体Ⅰ511内;所述导流板Ⅱ525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Ⅱ526内,所述导流板Ⅱ525的中部固定设有一弹簧支座Ⅱ527,所述弹簧Ⅱ524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Ⅱ527上,所述阀瓣体Ⅱ523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弹簧支座Ⅱ527内,所述弹簧Ⅱ524与所述阀瓣体Ⅱ523抵接,所述密封圈Ⅱ522通过所述密封座Ⅱ521连接在所述壳体Ⅱ526内,所述密封座Ⅰ516与所述密封座Ⅱ521紧密接触,所述副密封圈54设置在由所述密封座Ⅰ516与所述密封座Ⅱ521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阀瓣体Ⅰ514与所述阀瓣体Ⅱ523通过阴、阳配合的结构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密封圈Ⅰ515、所述密封圈Ⅱ522由耐低温聚四氟乙烯制成,内衬弹性不锈钢骨架,分别靠所述密封座Ⅰ516、所述密封座Ⅱ521压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座Ⅰ516与所述密封圈Ⅰ515的部分接触面5161为球面Ⅰ,所述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Ⅰ的密封面5141为球面Ⅱ,球面Ⅰ、球面Ⅱ的曲率相同;所述密封座Ⅱ与所述密封圈Ⅱ的部分接触面为球面Ⅲ,所述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Ⅱ的密封面为球面Ⅳ,球面Ⅲ与球面Ⅳ的曲率相同。上述结构具有防火功能,即若因现场失火而烧坏软密封时,阀瓣便与密封座接触形成金属硬密封,依靠硬密封能够防止介质的大量泄漏。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拉断螺栓组件53包括拉断螺栓531、挡销532和螺母533,所述拉断螺栓531穿设在所述壳体Ⅰ511和壳体Ⅱ526相对应的耳座518、528内,所述挡销532可穿设在所述拉断螺栓531一端的通孔中,所述拉断螺栓531的另一端可与所述螺母533螺接,通过所述挡销532和所述螺母533可使得所述拉断螺栓531与所述壳体Ⅰ511、壳体Ⅱ526连接。当所述拉断螺栓531发生断裂时,阀瓣体Ⅰ514、阀瓣体Ⅱ523分别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外运动,进而与密封圈紧密贴合,防止内部介质流出。本发明的拉断螺栓组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其中,拉断阀5中的拉断螺栓531能承受的拉力为1~1000N。当拉断螺栓531受到的拉力大于其能承受的拉力时,拉断螺栓531会发生断裂或脱离,此时,所述阀瓣体Ⅰ514与所述阀瓣体Ⅱ523分别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外运动,与密封圈接触进行密封,以防止内部介质流出。进一步地,所述阀瓣体Ⅰ514包括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Ⅰ,所述阀瓣Ⅰ的前端设有连接体Ⅰ,后端设有弹簧限位轴Ⅰ,所述弹簧限位轴Ⅰ的中部设有台阶Ⅰ,所述弹簧限位轴Ⅰ的后端伸入所述弹簧支座Ⅰ内,所述台阶Ⅰ可与所述弹簧支座Ⅰ抵接;所述阀瓣体Ⅱ523包括双球面陀螺形阀瓣Ⅱ,所述阀瓣Ⅱ的前端设有连接体Ⅱ,后端设有弹簧限位轴Ⅱ,所述弹簧限位轴Ⅱ的中部设有台阶Ⅱ,所述弹簧限位轴Ⅱ的后端伸入所述弹簧支座Ⅱ内,所述台阶Ⅱ可与所述弹簧支座Ⅱ抵接;所述连接体Ⅰ与所述连接体Ⅱ通过相互配合的阴阳结构活动连接。阴、阳配合的结构包括凸体和凹槽,凸体可与凹槽相配合。将阀瓣Ⅰ514、阀瓣Ⅱ523设计为双球面陀螺形结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减小介质的流通阻力从而减少压力损失,同时还可避免介质流过时紊流现象的产生。所述弹簧限位轴Ⅰ的后端起导向作用;台阶起限位作用,可限制因介质的流速和压力的变化而对阀门开度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软管Ⅰ1的长度为7-10m,所述软管Ⅱ4的长度为1-3m,所述软管Ⅲ6的长度为1-3m。当储油罐发生爆炸时,由于设计储油罐时罐顶为弱焊接,储油罐爆炸时罐顶会被顶开,这样油品只是在发生爆炸的储油罐内燃烧,相当于一个超大的火炬,若储油罐与硬管连接则储油罐罐顶掀不开,可能会导致罐身损伤,使油品漏出,从而导致整个罐区都变成火海,扩大事故,而采用软管I1与储油罐连接则可避免罐身损伤,以防止油品漏出。所述软管I1的长度可根据储油罐的半径来确定,需要比储油罐的半径大1米左右。当拉断阀的拉断螺栓断裂时,内压会把壳体Ⅰ511和壳体Ⅱ526分离,如果拉断阀的两端与硬管连接,则壳体Ⅰ511与壳体Ⅱ526的分离效果非常差,不能起到拉断并密封的作用,而将拉断阀分别与所述软管II、III连接,则壳体Ⅰ511与壳体Ⅱ526的分离效果好,且能起到拉断并密封的作用。实施例2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若干储油罐7、若干实施例1中的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阻火器Ⅹ9和油气回收装置10,每一储油罐7上均设有一呼吸阀8,所述储油罐7与其上的呼吸阀8之间设有一三通阀(图中未画),每一三通阀与一隔爆组件连接,所述隔爆组件包括软管Ⅰ1、阻火器2、止回阀3、软管Ⅱ4、拉断阀5和软管Ⅲ6,所述软管Ⅰ1、阻火器2、止回阀3、软管Ⅱ4、拉断阀5和软管Ⅲ6依次连接,所述软管Ⅰ1与所述三通阀连接,每一软管Ⅲ5与所述阻火器Ⅹ9连接,所述阻火器Ⅹ9与所述油气回收装置10连接。所述阻火器Ⅹ9与所述油气回收装置10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阀门。将本发明的隔爆组件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储油罐之间的油气输出管路上,当其中一个储油罐由于特殊情况发生爆炸时,隔爆组件可防止相邻的其他储油罐发生连锁爆炸,从而提高了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软管Ⅰ1的长度为7-10m,所述软管Ⅱ4的长度为1-3m,所述软管Ⅲ6的长度为1-3m。进一步地,所述拉断阀5上的拉断螺栓能承受的拉力为1~1000N。拉断螺栓能承受的拉力可根据储油罐的设计压力、拉断阀弹簧的弹力和止回阀的内径确定。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油气回收系统,该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的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隔爆组件。下面对隔爆组件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假设某一储油罐内的油气由于某种特殊情况而引起爆炸,爆炸的火焰经阻火器2熄灭,爆炸产生的高压通过止回阀3进入拉断阀5,拉断阀5在压力的作用下自动断开,该管路停止工作,停止工作后止回阀3关闭,管路内的液体不再流动,可防止火焰倒灌。同时也阻止了高压传递到其它储油罐中,对其它储油罐起到保护作用。当排空管线后要进行恢复工作时,先检查密封圈Ⅰ515、所述密封圈Ⅱ522和副密封圈54是否损坏(比如是否被烧坏),有损坏则卸下密封座Ⅰ516、所述密封座Ⅱ521更换密封圈Ⅰ515、所述密封圈Ⅱ522;否则只需更换新的拉断螺栓组件便可。恢复操作时,将阀瓣体的阳头结构插入另一阀瓣体的阴头结构中,只需人力压紧开启阀瓣体,对正两壳体上的耳座,穿上新的拉断螺栓,穿入挡销并拧紧螺母,即可完成恢复工作。本发明的隔爆组件在切断后只需更换拉断螺栓组件即可恢复正常工作,维护成本极低。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