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研磨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7552发布日期:2019-05-17 21:4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研磨仪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2017年12月05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1267710.0,名称为“多杯肉果蔬全自动研磨仪”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研磨仪。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及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肉类、果品、蔬菜等与百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各种食材的检测愈来愈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检测品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这就要求检测的前处理必须快速可靠。而对与食材检测的前处理最重要的一个工序就是研磨工序,因此设计一款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的全自动研磨仪就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全自动研磨仪。

一种全自动研磨仪,包括:

杯盖,开设有杯盖定位孔;

研磨刀,包括刀体和刀片,所述刀片连接于所述刀体的一端,所述刀体远离所述刀片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杯盖定位孔;

电主轴,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用于夹持所述刀体远离所述刀片的一端,所述电主轴用于带动所述刀体转动;以及

刀体定位轴,设置于所述刀体靠近所述刀片的外侧壁,所述刀体定位轴与所述刀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端面,所述刀体定位轴与所述杯盖定位孔适配,所述杯盖定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挂刀销轴,所述刀体定位轴上对应所述挂刀销轴设置有挂刀卡槽,所述挂刀销轴能够卡设于所述挂刀卡槽中,以使所述刀体能够挂置于所述杯盖上。

一种全自动研磨仪,包括:

杯盖,开设有杯盖定位孔;

研磨刀,包括刀体和刀片,所述刀片连接于所述刀体的一端,所述刀体远离所述刀片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杯盖定位孔;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用于夹持所述刀体远离所述刀片的一端,所述驱动轴用于带动所述刀体转动;以及

挂刀机构,设置于所述刀体与所述杯盖之间,用于使所述刀体能够挂置于所述杯盖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电主轴带动刀体转动,从而带动刀片转动,实现对研磨杯内物质的研磨。通过挂刀销轴和挂刀卡槽使得刀体可以挂置在杯盖上,从而便于对不在使用状态的研磨刀的存放。进而使得杯盖能够直接作为存放研磨刀的刀库,无需另外设置刀库,节省了空间,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帯夹持导套的全自动研磨仪的其中一个研磨单元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研磨刀和杯盖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杯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包含图1所示的研磨单元的帯夹持导套的全自动研磨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研磨仪;

101-移动支架;102-安装支架;

100-研磨杯;

200-杯盖;210-杯盖定位孔;

300-研磨刀;

310-刀体;311-导向锥面;

320-刀片;

330-刀体定位轴;331-台阶端面;

400-驱动机构、电主轴;

410-夹持孔;

500-挂刀机构;

510-挂刀销轴;

520-挂刀卡槽;

521-挂刀槽;522-竖直退刀槽;

523-螺旋导向槽;

600-定位板;

610-定位沉孔;

700-限位结构;

710-脚柱孔;720-脚柱;

800-气动压紧机构;

810-压块;820-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多杯肉果蔬全自动研磨仪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全自动研磨仪10的定位板600上开有多个定位沉孔610,在定位沉孔610的边缘处开有脚柱孔710,把研磨杯100放入定位沉孔310内,转动研磨杯100使其底部的脚柱720落入到脚柱孔710内。在研磨杯100放入到定位板600上之前,首先要靠人工把刀体310装到杯盖定位孔210上,然后将杯盖200拧到研磨杯100上。安装时先将刀体310带有导向锥面311那端插入到杯盖定位孔210中,推动刀体310前进。当刀体定位轴330的台阶端面331顶住挂刀销轴510不能前进时,转动刀体310将螺旋导向槽523对正挂刀销轴510即可继续推动刀体定位轴330前进。随着刀体定位轴330的前进,挂刀槽521离挂刀销轴510越来越近,当挂刀槽521接近挂刀销轴510时立刻停止推动刀体310前进,此刻反向推动刀体310让挂刀销轴510进入到挂刀槽521内,借助自重刀体310会可靠的直立在杯盖定位孔210中不会掉落。当全部研磨杯100放好后,在开始工作时电主轴400和气动压紧机构800先移到研磨杯100上方,气动压紧机构800向下移动将杯盖200紧紧压住。然后电主轴400向下移动,借助导向锥面10刀体310会很容易插到电主轴400的夹持孔410内,接着电主轴400通过夹持孔410将刀体310牢牢夹住。紧接着电主轴400带着刀体310向上移动,此刻杯盖200被气动压紧机构800紧紧压着不会移动,当刀体310向上移动时挂刀销轴510与挂刀槽521脱开。在刀体31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挂刀销轴510和螺旋导向槽523的作用,刀体310会边向上移动边旋转。随着刀体310向上移动,竖直退刀槽522离挂刀销轴510越来越近,当挂刀销轴510进入到竖直退刀槽522时电主轴400及时改变运动方向,由向上运动改为向下运动,直到刀体定位轴330完全脱离杯盖定位孔210。此刻刀体定位轴330完全不受挂刀销轴510的束缚,接着电主轴400开始带着刀体310高速旋转,刀体310带着刀片320边旋转边向下运动直到杯底,将杯内全部物料研碎。当一个研磨杯100内的物料研碎后,电主轴400停止转动并松开刀体310,接着电主轴400向上移动彻底和刀体310脱开。此刻工作完毕后的刀体310滞留在了研磨杯100内,紧接着气动压紧机构800向上移动离开杯盖200,接着电主轴400和气动压紧机构800移动到下一个研磨杯100上方。气动压紧机构800先向下运动将研磨杯盖200压住,接着电主轴400向下运动将刀体310夹紧,后续动作与上一工位相同,以此类推将所有工位的物料研碎。依靠智能控制器,电主轴400能够精准地移动到每个研磨杯100正上方并将刀具牢牢夹住,依靠预设程序轻松地将刀体310与杯盖200脱开让刀具顺利进入研磨杯100内完成研磨作业,从而实现自动研磨。

本发明的优点:全自动研磨仪10,每个研磨杯100内都装有单独的研磨刀300,没有交叉污染的风险。研磨杯100及研磨刀300结构简单,清洗方便。由于研磨杯100底部无孔,不需底部密封,不存在漏液问题。特别是研磨刀300可在研磨杯100内边高速旋转边上下运动,逐层研磨,无论冰冻物料还是含水量低的物料都可研磨的非常细腻。因为研磨刀300在研磨杯100内可上下移动无需借助水分让物料循环翻滚,彻底解决了果蔬研磨中水分少就无法研磨的困扰,真正做到从此研磨无忧。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研磨仪10包括杯盖200、研磨刀300和电主轴400。研磨刀300包括刀体310和刀片320,刀片320连接于刀体310的一端。杯盖200上开设有杯盖定位孔210,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穿过杯盖定位孔210并与电主轴400连接。电主轴400用于带动刀体310转动,电主轴400的端部设置有夹持孔410,夹持孔410用于夹持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刀体310靠近刀片320的外侧壁设置有刀体定位轴330,刀体定位轴330与刀体3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端面331,刀体定位轴330与杯盖定位孔210适配。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上设置有挂刀销轴510,刀体定位轴330上对应挂刀销轴510设置有挂刀卡槽520。挂刀销轴510能够卡设于挂刀卡槽520中,以使刀体310能够挂置于杯盖200上。

通过电主轴400带动刀体310转动,从而带动刀片320转动,实现对研磨杯100内物质的研磨。通过挂刀销轴510和挂刀卡槽520使得刀体310可以挂置在杯盖200上,从而便于对不在使用状态的研磨刀300的存放。进而使得杯盖200能够直接作为存放研磨刀300的刀库,无需另外设置刀库,节省了空间,节约了成本。

刀片320连接在刀体310上的方式也可以为多种。刀片320可以是直接焊接在刀体310的端部。或者刀片320可以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刀体310的端部。参见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沿刀体310插入夹持孔410的方向呈渐缩状,以使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端部形成导向锥面311。当电主轴400向下移动接近刀体310时,借助导向锥面311使得刀体310上端很容易进入电主轴400的夹持孔410内。从而便于将研磨刀300与电主轴400进行装配。

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挂刀卡槽520包括挂刀槽521、竖直退刀槽522和螺旋导向槽523,螺旋导向槽523沿刀体310的螺旋方向开设于刀体定位轴330的外侧壁,挂刀槽521和竖直退刀槽522均沿平行于刀体310的轴线的方向开设于刀体定位轴330的外侧壁,且螺旋导向槽523的一端与竖直退刀槽521的一端连通,螺旋导向槽523远离竖直退刀槽521的一端贯穿台阶端面331,竖直退刀槽522远离螺旋导向槽523的一端贯穿台阶端面331,挂刀槽521的远离刀片320的一端封闭,挂刀槽521的另一端与螺旋导向槽523连通。

挂刀时,先将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端部插入到杯盖定位孔210中,由于挂刀销轴510突出于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设置,因此在刀体310继续插入的过程中,挂刀销轴510可能会与台阶端面331发生抵接使得刀体310不能继续前进。此时转动刀体310以将螺旋导向槽523对正挂刀销轴510即可继续推动刀体310前进。挂刀销轴510沿螺旋导向槽523移动并逐渐接近挂刀槽521,当挂刀销轴510位于挂刀槽521与螺旋导向槽523连通的位置处时,反向推动刀体310使挂刀销轴510进入挂刀槽521内,此时挂刀销轴510会将刀体310牢牢挂住,借助自重刀体310会可靠的直立在杯盖定位孔210中不会掉落,从而使研磨刀300可靠地挂置在杯盖200上。需要将刀体定位轴330与杯盖定位孔210脱离时,使挂刀销轴510沿挂刀槽521朝螺旋导向槽523移动,接着挂刀销轴510沿螺旋导向槽523向竖直退刀槽522移动,挂刀销轴510进入竖直退刀槽522后,向着台阶端面331的方向移动。当挂刀销轴510脱离竖直退刀槽522时,刀体定位轴330即从杯盖定位孔210中脱出。

可以理解,挂刀销轴51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相应的挂刀卡槽520的个数也是一个。挂刀销轴510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两个挂刀销轴510对称设置在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上。相应地的挂刀卡槽520的个数也是两个,两个挂刀卡槽520分别与两个挂刀销轴510对应地设置在刀体定位轴330上。

参见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朝杯盖200的一侧表面延伸突出。通过使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朝杯盖200的一侧表面延伸突出,使得杯盖定位孔210与刀体定位轴330的配合段长度较长,提高了刀体310挂置在杯盖200上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研磨杯100和定位板600,定位板600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沉孔610。每个定位沉孔610均可用于安装研磨杯100。杯盖200盖合在研磨杯100的杯口上。可以理解,定位沉孔610的直径略大于研磨杯100的外径,使得研磨杯100能够轻松放入定位沉孔610内。定位沉孔610的底面上还开设有脚柱孔710,研磨杯100的底部对应脚柱孔710设置有脚柱720。通过设置脚柱孔710和脚柱720,在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安装到位时,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可保证研磨仪10的使用可靠性。脚柱孔7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脚柱720的个数与脚柱孔710相应,脚柱720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具体安装时,可以稍稍转动研磨杯100,使研磨杯100底部的脚柱720与定位板600上的脚柱孔710正对,从而使得脚柱720能够落入到脚柱孔710内,进而实现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的定位安装。

每个研磨杯100可分别对应盖设有一个杯盖200,且杯盖200盖合在研磨杯100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是研磨杯100的杯口内壁设有内螺纹,杯盖200设有与杯口内壁配合的环形凸筋,环形凸筋的外侧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研磨杯100的杯口外壁设有外螺纹,杯盖200设有与杯口外壁配合的环形围边,环形围边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然,研磨杯100和杯盖200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等形式形成连接。

参加图1和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气动压紧机构800。气动压紧机构800用于对杯盖200施加朝向研磨杯100的压紧力。通过气动压紧机构800能够使得杯盖200能够稳固地盖合在研磨杯100上,保证研磨刀300在相对于杯盖200转动的过程中,杯盖200不会发生晃动,使得研磨更加安全可靠。气动压紧机构80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中,气动压紧机构800包括压块810和气缸820,压块810连接于气缸820的活塞杆端部。气缸820的活塞杆伸出时,带动压块810朝杯盖200运动,以对杯盖200施加朝向研磨杯100的压紧力。

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安装支架102,安装支架102能够相对于定位板600在平行于定位板600的平面移动,电主轴400和气动压紧机构800均安装在安装支架102上。通过安装支架102,能够方便移动电主轴400和气动压紧机构800。在气动压紧机构800压紧某一杯盖200,同时电主轴400驱动对应此杯盖200上的刀体310转动完成研磨之后,气动压紧机构800和电主轴400能够方便地移动到下一个研磨杯100上方,开始新的研磨工作。

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移动支架101,沿x轴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600上,安装支架102沿y轴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支架101上。移动支架101和定位板600之间可利用沿x轴延伸的滑轨,以及与滑轨配合的滑块来实现移动支架101沿x轴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600上。而安装支架102与移动支架101之间可利用沿y轴延伸的滑轨,以及与该滑轨配合的滑块来实现安装支架102沿y轴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支架101上。进一步地,全自动研磨仪10还可以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能够控制移动支架101相对于定位板600的移动,也可以控制安装支架102相对于移动支架101的移动,从而使得电主轴400和气动压紧机构800能够精准地移动到每个研磨杯100的正上方。智能控制器还能控制气动压紧机构800将杯盖200压紧在研磨杯100上。智能控制器还能控制电主轴400对杯盖200上安装的研磨刀300进行夹持,并带动研磨刀300与杯盖200脱离而进入研磨杯100内完成研磨作业,真正实现自动化研磨。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研磨仪10包括杯盖200、研磨刀300和驱动机构400,以及挂刀机构500。研磨刀300包括刀体310和刀片320,刀片320连接于刀体310的一端。杯盖200上开设有杯盖定位孔210,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穿过杯盖定位孔210并与驱动机构400连接。驱动机构400用于带动刀体310转动。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设有夹持孔410,夹持孔410用于夹持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挂刀机构500设置于刀体310与杯盖200之间,用于使刀体310能够挂置于杯盖200上。

通过驱动机构400带动刀体310转动,从而带动刀片320转动,实现对研磨杯100内物质的研磨。通过挂刀机构500使得刀体310可以挂置在杯盖200上,从而便于对不在使用状态的研磨刀300的存放。这样,通过挂刀机构500使得杯盖200能够直接作为存放研磨刀300的刀库。从而无需另设刀库,节省了空间,节约了成本。

刀片320连接在刀体310上的方式也可以为多种。刀片320可以是直接焊接在刀体310的端部。或者刀片320可以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刀体310的端部。参见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一端沿刀体310插入夹持孔410的方向呈渐缩状,以使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端部形成导向锥面311。当驱动机构400向下移动接近刀体310时,借助导向锥面311使得刀体310上端很容易进入驱动机构400的夹持孔410内。从而便于将研磨刀300与驱动机构400进行装配。

参见图1,驱动机构400可以是电主轴,电主轴具有驱动轴,驱动轴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刀体310的夹持孔410。驱动机构400还可以是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有驱动轴,驱动轴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刀体310的夹持孔410。

挂刀机构500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多种。参见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挂刀机构500包括挂刀销轴510和挂刀卡槽520,刀体310靠近刀片320的外侧壁设置有刀体定位轴330,刀体定位轴330与刀体3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端面331,刀体定位轴330与杯盖定位孔210适配。挂刀销轴510设置在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上,挂刀卡槽520对应挂刀销轴510设置在刀体定位轴330上。挂刀销轴510能够卡设于挂刀卡槽520中,以使刀体310能够挂置于杯盖200上。通过挂刀销轴510和挂刀卡槽520使得刀体310可以挂置在杯盖200上,从而便于对不在使用状态的研磨刀300的存放。进而使得杯盖200能够直接作为存放研磨刀300的刀库,无需另外设置刀库,节省了空间,节约了成本。

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挂刀卡槽520包括挂刀槽521、竖直退刀槽522和螺旋导向槽523,螺旋导向槽523沿刀体310的螺旋方向开设于刀体定位轴330的外侧壁,挂刀槽521和竖直退刀槽522均沿平行于刀体310的轴线的方向开设于刀体定位轴330的外侧壁,且螺旋导向槽523的一端与竖直退刀槽521的一端连通,螺旋导向槽523远离竖直退刀槽521的一端贯穿台阶端面331,竖直退刀槽522远离螺旋导向槽523的一端贯穿台阶端面331,挂刀槽521的远离刀片320的一端封闭,挂刀槽521的另一端与螺旋导向槽523连通。

挂刀时,先将刀体310远离刀片320的端部插入到杯盖定位孔210中,由于挂刀销轴510突出于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设置,因此在刀体310继续插入的过程中,挂刀销轴510可能会与台阶端面331发生抵接使得刀体310不能继续前进。此时转动刀体310以将螺旋导向槽523对正挂刀销轴510即可继续推动刀体310前进。挂刀销轴510沿螺旋导向槽523移动并逐渐接近挂刀槽521,当挂刀销轴510位于挂刀槽521与螺旋导向槽523连通的位置处时,反向推动刀体310使挂刀销轴510进入挂刀槽521内,此时挂刀销轴510会将刀体310牢牢挂住,借助自重刀体310会可靠的直立在杯盖定位孔210中不会掉落,从而使得研磨刀300能够可靠地挂置在杯盖200上。需要将刀体定位轴330与杯盖定位孔210脱离时,使挂刀销轴510沿挂刀槽521朝螺旋导向槽523移动,接着挂刀销轴510沿螺旋导向槽523向竖直退刀槽522移动,挂刀销轴510进入竖直退刀槽522后,向着台阶端面331的方向移动。当挂刀销轴510脱离竖直退刀槽522时,刀体定位轴330即从杯盖定位孔210中脱出。可以理解,挂刀销轴51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相应的挂刀卡槽520的个数也是一个。挂刀销轴510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两个挂刀销轴510对称设置在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上。相应地的挂刀卡槽520的个数也是两个,两个挂刀卡槽520分别与两个挂刀销轴510对应地设置在刀体定位轴330上。

参见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朝杯盖200的一侧表面延伸突出。通过使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朝杯盖200的一侧表面延伸突出,使得杯盖定位孔210与刀体定位轴330的配合段长度较长,提高了刀体310挂置在杯盖200上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挂刀机构5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刀体310外侧壁的外螺纹段,以及设置于杯盖定位孔210的孔壁上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实现刀体310挂置于杯盖200上。可以理解,挂刀机构500还能够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将刀体310挂置于杯盖200上的结构即可。

参见图1和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研磨杯100和定位板600,定位板600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沉孔610。每个定位沉孔610均可用于安装研磨杯100。杯盖200盖合在研磨杯100的杯口上。可以理解,定位沉孔610的直径略大于研磨杯100的外径,使得研磨杯100能够轻松放入定位沉孔610内。定位沉孔610和研磨杯100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700,限位结构700用于在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安装到位时,阻止研磨杯100相对于定位沉孔610的转动。通过限位结构700,在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安装到位时,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可保证研磨仪10的使用可靠性。

每个研磨杯100可分别盖设有一个杯盖200,且杯盖200盖合在研磨杯100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是研磨杯100的杯口内壁设有内螺纹,杯盖200设有与杯口内壁配合的环形凸筋,环形凸筋的外侧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或者,研磨杯100和杯盖200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研磨杯100的杯口外壁设有外螺纹,杯盖200设有与杯口外壁配合的环形围边,环形围边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然,研磨杯100和杯盖200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等形式形成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700包括设置于定位沉孔610的底面上的脚柱孔710,以及对应脚柱孔710设置于研磨杯100底部的脚柱720。脚柱孔7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脚柱720的个数与脚柱孔710相应,脚柱720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具体安装时,可以稍稍转动研磨杯100,使研磨杯100底部的脚柱720与定位板600上的脚柱孔710正对,从而使得脚柱720能够落入到脚柱孔710内,进而实现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的定位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700可以是包括限位筋和限位槽,限位筋设置在定位沉孔610的孔壁上,限位槽对应限位筋设置在研磨杯100的外侧壁上。当将研磨杯100安装于定位沉孔610中时,可调整研磨杯100的位置使得限位筋卡设于限位槽中,从而能够阻止研磨杯100相对于定位沉孔610转动。可以理解,限位结构700还能够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在研磨杯100与定位沉孔610安装到位时,阻止研磨杯100相对于定位沉孔610的转动即可。

参见图1和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用于对杯盖200施加朝向研磨杯100的压紧力。从而使得杯盖200能够稳固地盖合在研磨杯100上,保证研磨刀300在相对于杯盖200转动的过程中,杯盖200不会发生晃动,使得研磨更加安全可靠。压紧机构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中,压紧机构包括压块810和驱动源,压块810连接于驱动源的输出端。驱动源用于带动压块810靠近或者远离杯盖200。驱动源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等。驱动源可以带动压块810朝杯盖200运动,以对杯盖200施加朝向研磨杯100的压紧力。

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安装支架102,安装支架102能够相对于定位板600在平行于定位板600的平面移动,驱动机构400和压紧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支架102上。通过安装支架102,能够方便移动驱动机构400和压紧机构。在压紧机构压紧某一杯盖200同时驱动机构400驱动对应此杯盖200上的刀体310转动完成研磨之后,压紧机构和驱动机构400通过安装支架102能够方便地移动到下一个研磨杯100上方,开始新的研磨工作。

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全自动研磨仪10还包括移动支架101,沿x轴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600上,安装支架102沿y轴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支架101上。移动支架101和定位板600之间可利用沿x轴延伸的滑轨,以及与滑轨配合的滑块来实现移动支架101沿x轴可移动地安装在定位板600上。而安装支架102与移动支架101之间可利用沿y轴延伸的滑轨,以及与该滑轨配合的滑块来实现安装支架102沿y轴可移动地安装在移动支架101上。进一步地,全自动研磨仪10还可以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能够控制移动支架101相对于定位板600的移动,也可以控制安装支架102相对于移动支架101的移动,从而使得驱动机构400和压紧机构能够精准地移动到每个研磨杯100的正上方。智能控制器还能控制压紧机构将杯盖200压紧在研磨杯100上。智能控制器还能控制驱动机构400对杯盖200上安装的研磨刀300进行夹持,并带动研磨刀300与杯盖200脱离而进入研磨杯100内完成研磨作业,真正实现自动化研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