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4450发布日期:2019-07-17 05:18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吸收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量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主要是在化石燃料燃烧后采用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所采用的吸收剂为有机胺溶液(有机胺可选为醇胺)。

现有有机胺碳捕集系统(注:在本申请中,贫液和富液的主体是相同的吸收剂;贫液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富液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低)通常由吸收塔、解吸塔和再沸器(再沸器将外部热蒸汽中的热量传导至解吸塔内并将冷却后的外部热蒸汽以液态水的形式排出)等组成。烟气(含有co2)从吸收塔下部进入,在塔内与由塔顶喷淋的吸收剂(贫液)逆向接触(逆向接触:烟气在吸收塔中由下往上移动,吸收剂在吸收塔中由上往下喷淋)反应,脱除了co2的烟气从吸收塔上部排出。而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剂液(富液)经富液泵抽离吸收塔后被送入解吸塔中再生(再生:释放富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气流经过冷凝器冷凝后输出。而解吸塔底的热贫液则在贫液泵作用下从吸收塔顶喷入,从而实现系统的循环。这种碳捕集系统虽然可以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但其解吸塔在再生过程中有大量的余热被浪费掉了,导致耗能太多,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吸塔在再生过程中有大量的余热被浪费掉了导致耗能太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吸收塔、解吸塔、与所述解吸塔连通的排气通道、分别与所述吸收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为所述解吸塔提供热量的再沸器,分别与所述吸收塔和所述解吸塔连通的贫液通道,以及分别与所述吸收塔和解吸塔连通的富液通道;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回收解吸塔中在释放二氧化碳时剩下的余热并将所述余热传导至所述富液通道内的热量回收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回收机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贫液通道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富液通道之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回收机构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和设置在所述贫液通道上的闪蒸罐;所述闪蒸罐具有与所述解吸塔连通的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与所述富液通道之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游的所述蒸汽通道上还设置有蒸汽压缩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所述富液通道通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与所述再沸器的出水管之间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热交换器,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四热交换器与所述富液通道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五热交换器,所述排气通道上设置有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下游的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五热交换器与所述富液通道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吸收液冷却的塔级冷却器,所述塔级冷却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吸收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喷淋碱液的烟气预处理塔,所述烟气预处理塔的底部具有第一烟气进入口,所述烟气预处理塔顶部具有第一烟气排出口,所述第一烟气排出口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喷淋水的烟气水洗塔,所述烟气水洗塔的底部具有第二烟气进入口,所述烟气水洗塔的顶部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烟气排出口,所述第二烟气进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烟气从进气通道进入到吸收塔内,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塔内的贫液吸收掉后从出气通道排出;在吸收塔内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贫液变成了富液并沿富液通道输送到解吸塔中,解吸塔内富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后从排气通道中排出,再沸器为解吸塔提供热量以使解吸塔内的富液中二氧化碳能够被释放;在解吸塔内释放了二氧化碳的富液变成了贫液后沿贫液通道输送到吸收塔中;解吸塔在释放二氧化碳中会剩余余热,该余热被热量回收机构进行回收之后并将该余热传导至贫液通道内,使得富液通道内的富液被加温,被加温后的富液进入到解吸塔内能够减少解吸塔能量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四。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高温”,“低温”是指液体加热前与加热后的称呼,可以理解地,比如:相对于同一个加热设备来说,加热前液体称为低温液体,加热后的液体称为高温液体。

可选地,“高温”是指温度高于或等于100摄氏度,“低温”指的是低于100摄氏度。

另外,“冷”可以理解为常温。比如;冷水为常温下的水。“热”可以理解为温度超过常温。具体地,可选地,常温为25℃。

在本申请中,在热交换的器件中,热源(热源:比如热水)经过的一侧为热侧,被加热物质经过的一侧为冷侧;热源从热侧的入口进去,从热侧的出口出去;被加热物质从冷侧的入口进去,从冷侧的出口出去。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说明。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吸收塔10、解吸塔11、与解吸塔11连通的排气通道t1、分别与吸收塔10连通的进气通道t21和出气通道t22、为解吸塔11提供热量的再沸器23、分别与吸收塔10和解吸塔11连通的贫液通道t31,以及分别与吸收塔10和解吸塔11连通的富液通道t32;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回收解吸塔11中在释放二氧化碳时剩下的余热并将余热传导至富液通道t32内的热量回收机构(未示出)。

如此,烟气从进气通道t21进入到吸收塔10内,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塔10内的贫液吸收掉后从出气通道t22排出;在吸收塔10内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贫液变成了富液并沿富液通道t32输送到解吸塔11中,解吸塔11内富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后从排气通道t1中排出,再沸器23为解吸塔11提供热量以使解吸塔11内的富液中二氧化碳能够被释放;在解吸塔11内释放了二氧化碳的富液变成了贫液后沿贫液通道t31输送到吸收塔10中;解吸塔11在释放二氧化碳中会剩余余热,该余热被热量回收机构进行回收之后并将该余热传导至贫液通道t31内,使得富液通道t32内的富液被加温,被加温后的富液进入到解吸塔11内能够减少解吸塔11能量的消耗。

余热的形式有多种,有的蕴含在排出的液体中(比如贫液中),有的蕴含在排出的气体中(比如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有的还蕴含在解吸塔11其他地方,只要该余热能够被回收并传导至富液通道t32内即可,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贫液通道t31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贫液通道t31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贫液通道t31内具有用于驱动贫液通道t31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富液通道t32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富液通道t32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富液通道t32内具有用于驱动富液通道t32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通道t21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通道t21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通道t21内具有用于驱动进气通道t21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气通道t22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气通道t22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气通道t22内具有用于驱动出气通道t22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量回收机构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9,贫液通道t31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9与富液通道t32之间进行热交换。如此,贫液从解吸塔11中输出之后自身会残留有热量,该部分热量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9传导至富液通道t32以使富液通道t32内的贫液温度升高。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9为间壁式换热器。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19为板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型、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管壳式换热器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量回收机构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0和设置在贫液通道t31上的闪蒸罐24;闪蒸罐24具有与解吸塔11连通的蒸汽通道t4;蒸汽通道t4通过第二热交换器20与富液通道t32之间进行热交换。如此,贫液通道t31内的贫液经过闪蒸罐24之后,闪蒸罐24生成的液体继续沿着贫液通道t31流动,闪蒸罐24中产生的气体部分沿着蒸汽通道t4输送,且蒸汽通道t4内蒸汽的热量通过第二热交换器20传导至富液通道t32内的富液中以加热富液通道t32内的富液。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通道t4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通道t4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通道t4内具有用于驱动蒸汽通道t4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器20为间壁式换热器。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器20为板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型、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管壳式换热器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热交换器20上游的蒸汽通道t4上还设置有蒸汽压缩机25。如此,蒸汽压缩机25能够提高蒸汽通道t4内的温度,使得蒸汽通道t4通过第二热交换器20传递至贫液通道t31内的热量更多;另外,蒸汽压缩机25能够提升蒸汽通道t4内的压力,使得进入到解吸塔11内时与解吸塔11中蒸汽的压力更加平衡,有利于保护解吸塔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包括第三热交换器21,富液通道t32通过第三热交换器21与再沸器23的出水管t5之间进行热交换。如此,再沸器23中的出水管t5中排出的热水内的热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21传递到富液通道t32内,重新利用了出水管t5废水中的热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管t5呈管道状。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管t5为圆管。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管t5内具有用于驱动出水管t5内液体/气体移动的泵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热交换器21为间壁式换热器。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热交换器21为板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型、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管壳式换热器中任意一种。

具体地,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温蒸汽s16从再沸器23热侧入口进入再沸器23中,通过相变将热量传递给从再沸器23冷侧入口进入的再热贫液s15,再热贫液s15经加热后重新从冷侧出口注入解吸塔11中用以提高二氧化碳再生所需的热量。高温蒸汽s16在再沸器23中冷凝成高温水s17从再沸器23热侧出口排出。热富液s9经解吸再生后形成热贫液s10从解吸塔11底部出口排出,经闪蒸罐24入口进入闪蒸罐24中,所生成的闪蒸蒸汽s12和中温贫液s11分别从闪蒸罐24顶部出口和底部出口排出。闪蒸蒸汽s12从蒸汽压缩机25入口进入蒸汽压缩机25中,经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压缩蒸汽s13后排出。压缩蒸汽s13从第二热交换器20热侧入口进入第二热交换器20中,经冷却降温后成为饱和蒸汽s14。随后饱和蒸汽s14从解吸塔11底部气体入口进入解吸塔11中进行供热。

可选地,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温水s17从第三热交换器21热侧入口进去第三热交换器21中,高温水s17换热降温后成为冷回水s31从热侧出口排出回到供热管网系统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包括第四热交换器22,排气通道t1通过第四热交换器22与富液通道t32进行热交换。如此,排气通道t1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中带有热量,该热量通过第四热交换器22传递到富液通道t32内。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热交换器22为间壁式换热器。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热交换器22为板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型、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管壳式换热器中任意一种。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富液s4分成两股分流第一富液分流s8和第二富液分流s18,其中第二富液分流s18从第四热交换器22冷侧入口进入第四热交换器22中,第二富液分流s18在回收解吸塔11产生的初始产品气s19中的水蒸气潜热后从冷侧出口排出进入解吸塔11中,而初始产品气s19则在第四热交换器22中降温后进入二氧化碳水洗塔28中。通过第二富液分流s18在第四热交换器22回收初始产品气s19中的水蒸气热量,可进一步降低再沸器23的供热负荷,从而降低系统再生能耗。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热交换器22热侧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解吸塔11顶部气体出口和二氧化碳水洗塔28底部入口相连,第四热交换器22冷侧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富液泵18出口和解吸塔11顶部液体入口相连。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还包括第五热交换器29,排气通道t1上设置有气体压缩机32,气体压缩机32下游的排气通道t1通过第五热交换器29与富液通道t32进行热交换。如此,气体压缩机32对排气通道t1内的气体(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时便于存储,同时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通过第五热交换器29传递到富液通道t32内。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热交换器29为间壁式换热器。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热交换器29为板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型、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以及管壳式换热器中任意一种。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热交换器29冷侧入口和出口分别与第四热交换器22冷侧出口和解吸塔11第二塔级液体入口相连,第五热交换器29热侧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气体冷却器33,第一二氧化碳冷却器35,第二二氧化碳冷却器37出口和冷却水冷却器40入口相连。冷却水冷却器40出口与气体冷却器33,第一二氧化碳冷却器35,第二二氧化碳冷却器37入口相连;具体地,第二富液分流s18经第四热交换器22换热升温后从冷侧出口排出,经第五热交换器29冷侧入口进入第五热交换器29中,升温后从冷侧出口排出进入解吸塔11第二塔级液体入口。二氧化碳冷却水s28从气体冷却器33,第一二氧化碳冷却器35,第二二氧化碳冷却器37入口进去对应的冷却器中并回收压缩后二氧化碳高温热量成为高温冷却水s29。高温冷却水s29从第五热交换器29热侧入口进入第五热交换器29中,降温后从第五热交换器29热侧出口排出,随后进入冷却水冷却器40中进一步降温成为二氧化碳冷却水s28。通过设置第五热交换器29将压缩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富液再生,可进一步降低再沸器23的供热负荷,从而降低系统再生能耗。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富液s9在解吸塔11中再生产生的初始产品气s19从解吸塔顶部气体出口排出,经二氧化碳水洗塔28底部气体入口进入塔中。初始产品气s19中含有少量的挥发性吸收剂组分在二氧化碳水洗塔28中脱除后成为净化产品气s20。净化产品气s20经冷凝器30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31,所得冷凝水s21回流至二氧化碳水洗塔28中作为洗涤水,吸收了挥发的吸收剂组分的回收水s22从水洗塔底部液体出口流出,经解吸塔11顶部液体入口进行解吸塔11中。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31顶部出口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s23进入气体压缩机32压缩,随后经气体冷却器33冷却,如此经过连续三级压缩冷却得到液态二氧化碳s24。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所需吸收剂补液s25通过吸收液储罐27入口注入吸收液储罐27中,与再生降温后贫液s30从吸收液储罐27底部出口经吸收液泵41输送至吸收液冷却器15冷却后注入吸收塔11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吸收液冷却的塔级冷却器14,塔级冷却器14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吸收塔10连通。如此,吸收塔10中的贫液(或介于贫液与富液浓度之间的中贫液)通过塔级冷却器14冷却之后回流至吸收塔10内(可选地:回流到吸收塔10内的贫液从吸收塔10顶部喷淋下来),使得吸收塔10内贫液的温度得以降低,从而提高吸收液负荷(吸收液负荷:单位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液s3进入吸收塔10内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将导致吸收液温度升高,这将降低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在吸收塔10末级塔级将较高温度的半贫液s7抽出,经塔级冷却器14冷却后重新注入吸收塔中。反应后的初始富液s4从吸收塔10底部液体出口排出,经富液泵18输送从第一热交换器19冷侧入口进入换热器中,加热升温后从第一热交换器19冷侧出口排出,随后从第二热交换器20冷侧入口进入换热器中,加热升温后从第二热交换器20冷侧出口排出,从第三热交换器21冷侧入口进入换热器,加热升温后从第三热交换器21冷侧出口排出,所得热富液s9从解吸塔11第二塔级液体入口进入解吸塔11中进行二氧化碳再生。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中温贫液s11(中温贫液s11:闪蒸罐24输出的液体)经贫液泵26输送从第一热交换器19热侧入口进入第一热交换器19中,冷却降温后从第一热交换器19热侧出口排出进入吸收液储罐27中。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塔级冷却器14入口与吸收塔10末级塔级液体出口相连,塔级冷却器14出口与吸收塔10末级塔级液体入口相连。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喷淋碱液的烟气预处理塔12,烟气预处理塔12的底部具有第一烟气进入口(未示出),烟气预处理塔12顶部具有第一烟气排出口(未示出),第一烟气排出口与进气通道t21连通。如此,烟气从进气通道t21进入到吸收塔10内之前,先经过烟气预处理塔12进行喷淋碱液,用于除去脱除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可选地,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烟气预处理塔12气体出口与吸收塔10气体入口相连,烟气预处理塔12底部液体出口与碱液泵38入口相连,碱液泵38出口与碱液冷却器39入口相连,碱液冷却器39出口与烟气预处理塔12顶部入口相连。

可选地,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初始烟气s1从烟气预处理塔12底部气体入口进入塔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预处理碱液s26发生反应,从而脱除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预处理后烟气s2从吸收塔10底部气体入口进入塔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液s3反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胺法吸收捕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喷淋水的烟气水洗塔13,烟气水洗塔13的底部具有第二烟气进入口(未示出),烟气水洗塔13的顶部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第二烟气排出口(未示出),第二烟气进气口与排气通道t1连通。如此,烟气经过烟气水洗塔13喷淋清洗之后更加洁净,清洗后的延期从第二烟气排出口排出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环境中以减少污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烟气水洗塔13底部气体入口与吸收塔10顶部气体出口相连,烟气水洗塔13底部液体出口与洗涤水泵16入口相连,洗涤水泵16出口与洗涤水冷却器17入口相连,洗涤水冷却器17出口与烟气水洗塔13顶部液体入口相连。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脱碳后烟气s5从吸收塔10顶部气体出口排出,经烟气水洗塔13底部气体入口进入塔中,与塔顶喷淋下来的水洗塔喷淋水s27接触,脱碳后烟气s5中夹带的挥发性吸收剂组分被洗涤水吸收,得到的净化烟气s6从洗涤塔顶部气体出口排出,可经烟囱排入大气中。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塔10液体出口与富液泵18入口相连,富液泵18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19冷侧入口相连;第一热交换器19冷侧出口与第二热交换器20冷侧入口相连,第二热交换器20冷侧出口与第三热交换器21冷侧入口相连;第三热交换器21冷侧出口与解吸塔11第二塔级液体入口相连;解吸塔11塔底第一液体出口与再沸器23冷侧入口相连,再沸器23冷侧出口与解吸塔11塔底第一液体入口相连(解析塔11通过第一液体出口和第一液体入口与再沸器23之间形成一个热循环);解吸塔11塔底第二液体出口与闪蒸罐24入口相连,解吸塔11塔顶气体出口与二氧化碳水洗塔28气体入口相连;闪蒸罐气24气体出口与蒸汽压缩机25入口相连,闪蒸罐24液体出口与贫液泵26入口相连;蒸汽压缩机25出口与第二热交换器20热侧入口相连,第二热交换器20热侧出口与解吸塔11塔底第一气体入口相连;贫液泵26出口与第一热交换器19热侧入口相连,第一热交换器19热侧出口与吸收液储罐27入口相连;吸收液储罐27出口与吸收液泵41入口相连,吸收液泵41出口与吸收液冷却器15入口相连,吸收液冷却器15冷却器出口与吸收塔10塔顶液体入口相连。二氧化碳水洗塔28底部气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解吸塔11顶部气体出口和顶部液体入口相连,二氧化碳水洗塔28顶部气体出口和液体入口分别与冷凝器30入口和气液分离器31液体出口相连;气液分离器31入口和气体出口分别与冷凝器31出口和气体压缩机32入口相连;气体压缩机32出口与气体冷却器33入口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