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6595发布日期:2020-03-27 20:1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纺织的染整行业中,会使用染色机对面料进行染色。现有技术中,染色机在染色的时候,进出布口都是关闭的,没有染液气体溢出,但是部分工艺和染色机进出布时,盖子是没有关闭的,会有少数染化料气体溢出来,进而对空气造成污染。随着环保治理越来越重视和国家对环保的高度要求,不能置之不理,对此需要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该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能够减少染化料气体从缸口溢出,进而减少对空气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厂房生产车间的若干个染色机,所述染色机均设置有若干个出布口,所述出布口处均设置有吸风口;

还包括与所述吸风口连通的车间吸风管;

还包括设置于厂房楼顶的碱液喷淋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uv光催化氧化装置和排放管;

所述车间吸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出口与所述uv光催化氧化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uv光催化氧化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排放管连通。

所述车间吸风管通过连接的吸风机进行吸风。

每个所述染色机均设置有两个出布口。

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进气端设置于碱液喷淋装置的底部,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出气端设置于碱液喷淋装置的顶部。

所述碱液喷淋装置进入的废气由下而上传输,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碱液由上而下喷淋。

所述出布口设置于所述染色机的染缸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厂房生产车间的若干个染色机,染色机均设置有若干个出布口,出布口处均设置有吸风口;还包括与吸风口连通的车间吸风管;还包括设置于厂房楼顶的碱液喷淋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uv光催化氧化装置和排放管;车间吸风管的出风端与碱液喷淋装置的进气端连接,碱液喷淋装置的出气端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进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出口与uv光催化氧化装置的进口连接,uv光催化氧化装置的出口与排放管连通。由于通过在染色机的出布口处设置吸风口,并通过车间吸风管将染化料产生的污染气体集中收集并输送到厂房楼顶依次经碱液喷淋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和uv光催化氧化装置进行处理后再经排放管排放,能够减少染化料气体从缸口溢出,进而减少对空气造成污染,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够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染色机1;

出布口2;

车间吸风管3;

厂房楼顶4;

碱液喷淋装置5;

活性炭吸附装置6;

uv光催化氧化装置7;

排放管8;

染缸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染色机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厂房生产车间的若干个染色机1,染色机1均设置有若干个出布口2,出布口2处均设置有吸风口;还包括与吸风口连通的车间吸风管3;还包括设置于厂房楼顶4的碱液喷淋装置5、活性炭吸附装置6、uv光催化氧化装置7和排放管8;车间吸风管3的出风端与碱液喷淋装置5的进气端连接,碱液喷淋装置5的出气端与活性炭吸附装置6的进口连接,活性炭吸附装置6的出口与uv光催化氧化装置7的进口连接,uv光催化氧化装置7的出口与排放管8连通。由于通过在染色机1的出布口2处设置吸风口,并通过车间吸风管3将染化料产生的污染气体集中收集并输送到厂房楼顶4依次经碱液喷淋装置5、活性炭吸附装置6和uv光催化氧化装置7进行处理后再经排放管8排放,能够减少染化料气体从缸口溢出,进而减少对空气造成污染,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车间吸风管3通过连接的吸风机进行吸风。

本实施例中,每个染色机1均设置有两个出布口2,出布口2处均设置有吸风口,进而便于收集废气。

本实施例中,碱液喷淋装置5的进气端设置于碱液喷淋装置5的底部,碱液喷淋装置5的出气端设置于碱液喷淋装置5的顶部,进而便于气体的传输和喷淋。

本实施例中,碱液喷淋装置5进入的废气由下而上传输,碱液喷淋装置5的碱液由上而下喷淋,进而具有喷淋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出布口2设置于染色机1的染缸9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