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813发布日期:2019-11-12 23: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涂层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对一些管路的涂层常用浸涂设备,此类浸涂设备一般适合工艺确定后的产品处理,如申请号为CN201720084837.8的浸涂设备,适合批量的对导尿管进行加工涂覆,不适于产品还处于设计开发阶段的加工,具体存在一下缺点:

1)设备费用成本较高;

2)设备往往为定制件,交货期比较久;

3)直立式浸涂设备对涂层厚度控制不均一(上端部分比较薄,下端比较厚)。

而目前研发人员在设计开发时,往往是用手工浸涂,手工浸涂存在以下缺点:

1)占用研发人员的时间;

2)手工涂覆无法保证涂料的厚度范围,和涂料的均一度;

3)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机进行连续运行;

4)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紫外溶液;

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增加紫外模块或者涂覆模块。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适用于研发阶段且无需手工浸涂的管路涂层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保证了管路涂层的均匀性和均一度,同时提高了研发阶段过程中的涂层效率,且费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包括:

沿管路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涂覆机构和紫外固化机构;

所述涂覆机构为管状结构,所述涂覆机构的侧壁为中空侧壁并形成用于存放涂料液的涂料腔;

所述涂料腔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涂料腔相通的进料通道;

所述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所述涂覆层与管路的外侧壁贴合;

所述紫外固化机构设有光路朝向管路设置的紫外灯。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海绵吸取涂料腔内的涂料液,并利用海绵本身的空隙结构将涂料液在管路与涂覆层贴合时过渡给管路的外侧壁从而实现管路的涂层,由于本涂覆机构为管状结构,从而保证了管路涂层的均匀性和均一度,同时提高了研发阶段过程中的涂层效率;更优的,当管路被涂覆机构涂层后便进入紫外固化机构被固化,从而实现了涂层与固化的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涂层效率;更优的,本设备费用成本低。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涂覆层靠近所述涂料腔一侧垫设有一薄板,所述薄板设有通液孔;或,所述涂料腔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朝向所述涂覆层凸起。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薄板或限位凸台对涂覆层进行支撑,保证涂覆层与管路的贴合性,并增强涂覆层连接的紧固性和牢靠性,延长涂覆层的使用寿命;更优的薄板或限位凸台还可限制海绵被管路挤压程度,确保于涂覆层渗透出的涂料量适量,从而保证涂层的薄厚程度在误差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涂覆机构包括同圆设置的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所述第一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涂料腔,所述第一子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所述第二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涂料腔,所述第二子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所述第一弧形腔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子涂料腔连通的第一子进料通道;所述第二弧形腔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子涂料腔连通的第二子进料通道;所述第一弧形腔壁与第一支臂连接,所述第二弧形腔壁与第二支臂连接;所述第一支臂远离所述第一弧形腔壁一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支臂远离所述第二弧形腔壁一侧的第二端部铰接;使得所述第一弧形腔壁和/或第二弧形腔壁可绕铰接点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从而实现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的扣合和分离,从而便于管路于涂覆机构的放置,确保管路与涂覆机构的同轴性,避免管路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破损现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自锁铰接;当管路处于涂层状态时,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处于自锁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第二弧形腔壁处于扣合状态,所述第一弧形腔壁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弧形腔壁的内侧壁均与管路贴合。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自锁功能,从而保证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的扣合的牢固性和紧固性,保证了管路于涂覆机构中前进的稳定性以及涂层的均匀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涂覆机构和所述紫外固化机构之间设有涂料回收槽,所述涂料回收槽的槽口朝向管路设置;和/或,所述涂覆层为海绵层或凝胶层。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涂料回收槽回收过多的涂料,从而节省成本。

本技术方案中,创造性的利用海绵层和凝胶层渗透性实现涂料液的均布和涂覆,涂覆效率和效果良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涂覆机构为同圆设置的C型结构,沿所述涂覆机构径向方向延展的缓冲层将所述C型结构隔设成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所述第一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涂料腔,所述第一子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所述第二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涂料腔,所述第二子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涂料液可通过所述缓冲层于所述第一子涂料腔和所述第二子涂料腔之间流通;所述第一弧形腔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子涂料腔连通的第三子进料通道;所述第一弧形腔壁和所述第二弧形腔壁卡合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易于实现且易于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紫外固化机构为管状结构,所述紫外固化机构的侧壁为中空侧壁并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紫外灯的紫外腔;所述紫外腔的内侧壁对应所述紫外灯的位置为透光部,使得所述紫外灯的光路透过所述透光部朝向管路;所述紫外固化机构与所述涂覆机构同轴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涂覆机构和紫外固化机构均为管状机构且同轴设置,确保了管路在前进过程中的直线性,以实现管路涂层和固化的同时进行,缩短了管路涂层的整个流程所耗时间,提高了管路的涂层效率,节约管路涂层所需的时间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紫外灯沿所述紫外固化机构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和/或,所述紫外灯周向布置于管路的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紫外灯的布置,提高了管路紫外固化的品质以及固化程度的均一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紫外固化机构包括同圆设置的第三弧形腔壁和第四弧形腔壁;所述第三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紫外腔,所述第一子紫外腔对应所述紫外灯的位置为透光部;所述第四弧形腔壁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紫外腔,所述第二子紫外腔对应所述紫外灯的位置为透光部;所述第三弧形腔壁与第三支臂连接,所述第四弧形腔壁与第四支臂连接;所述第三支臂远离所述第三弧形腔壁一侧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支臂远离所述第四弧形腔壁一侧的第四端部铰接;使得所述第三弧形腔壁和/或第四弧形腔壁可绕铰接点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从而实现第三弧形腔壁和第四弧形腔壁的扣合和分离,从而便于管路于紫外固化机构的放置,确保管路与紫外固化机构的同轴性,避免管路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破损现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自锁铰接;当管路处于固化状态时,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处于自锁状态,使得所述第三弧形腔壁和所述第四弧形腔壁处于扣合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的自锁功能,从而保证第三弧形腔壁和第四弧形腔壁的扣合的牢固性和紧固性,保证了管路于紫外固化机构中前进的稳定性以及涂层固化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海绵吸取涂料腔内的涂料液,并利用海绵本身的空隙结构将涂料液在管路与涂覆层贴合时过渡给管路的外侧壁从而实现管路的涂层,由于本涂覆机构为管状结构,从而保证了管路涂层的均匀性和均一度,同时提高了研发阶段过程中的涂层效率;更优的,当管路被涂覆机构涂层后便进入紫外固化机构被固化,从而实现了涂层与固化的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涂层效率;更优的,本设备费用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从而实现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的扣合和分离,从而便于管路于涂覆机构的放置,确保管路与涂覆机构的同轴性,避免管路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破损现象。更优的,通过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自锁功能,从而保证第一弧形腔壁和第二弧形腔壁的扣合的牢固性和紧固性,保证了管路于涂覆机构中前进的稳定性以及涂层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涂覆机构和紫外固化机构均为管状机构且同轴设置,确保了管路在前进过程中的直线性,以实现管路涂层和固化的同时进行,缩短了管路涂层的整个流程所耗时间,提高了管路的涂层效率,节约管路涂层所需的时间成本。更优的,通过多个紫外灯的布置,提高了管路紫外固化的品质以及固化程度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涂覆机构的一种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涂覆机构,11.第一弧形腔壁,111.第一子进料通道,112.把手,113.第一子涂料腔,12.第二弧形腔壁,121.第二子进料通道,122.第二子涂料腔,13.涂覆层,14.第一支臂,15.第二支臂,16.第三进料通道,17.缓冲层,18.卡口,2.紫外固化机构,21.第三弧形腔壁,211.第一子紫外腔,22.第四弧形腔壁,221.第二子紫外腔,23.紫外灯,24.第三支臂,25.第四支臂,3.涂料回收槽,3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7所示,一种包覆式管路涂层设备,包括:沿管路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涂覆机构1为管状结构,涂覆机构1的侧壁为中空侧壁并形成用于存放涂料液的涂料腔;涂料腔的外侧壁设有与涂料腔相通的进料通道;涂料腔的内侧壁为涂覆层13,涂覆层13与管路的外侧壁贴合;紫外固化机构2设有光路朝向管路设置的紫外灯23。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进料通道向涂料腔注涂料液,涂覆层13会吸收涂料液,从而使得涂料液充满涂覆层13的空隙,当管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单根管路)通过管状结构的涂覆机构1的内部空间时,由于涂覆层13与管路的外侧壁贴合(在具体应用中,管路的外侧壁的径向尺寸不小于涂覆层13所形成的内径尺寸(即涂覆机构1的内径尺寸)),从而使得涂覆层13的涂料液涂抹于管路的外侧壁以实现管路的涂层。值得说明的是,当进料通道不注涂料液时,进料通道为封堵状态,即进料通道远离涂料腔一侧的端部通过塞子或盖子实现封堵;当然,进料通道也可通过与装有涂料液的存储装置连接,从而避免涂料液于进料通道的滴落而浪费。当管路完成涂料涂抹后会被后端设置的紫外固化机构2的紫外灯23照射而实现涂料液的固化,进而同时实现管路的涂抹和固化,从而缩短管路的涂层时间,提高管路涂层的工作效率。且为了提高管路于涂覆机构1的涂抹均一性,管路前进的方式优选为旋转式前进方式。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涂覆层13为海绵层或凝胶层。优选地,涂覆层13靠近涂料腔一侧垫设有一薄板,薄板设有通液孔。通过薄板的承托使得海绵被管路挤压得程度受限,从而保证涂覆层13流向管路一侧的涂料液的稳定性,保证同一管径的管路涂层的均一性。优选地,薄板与涂料腔的内侧壁之间沿涂覆机构1的间距小于等于涂料腔沿涂覆机构1的径向尺寸,即薄板与涂覆层13之间设有间隙。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设置于涂料腔内侧壁的限位凸台实现对涂覆层13的限位作用,且限位凸台朝向涂覆层13凸起,限位凸台沿涂覆机构1的径向尺寸小于等于涂料腔沿涂覆机构1的径向尺寸。值得说明是,薄板或限位凸台的设置根据管路涂层的厚度需要进行适应调整。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涂覆机构1包括同圆设置的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第一弧形腔壁11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涂料腔113,第一子涂料腔113的内侧壁为涂覆层13;第二弧形腔壁12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涂料腔122,第二子涂料腔122的内侧壁为涂覆层13;第一弧形腔壁11设有与第一子涂料腔113连通的第一子进料通道111;第二弧形腔壁12设有与第二子涂料腔122连通的第二子进料通道121;第一弧形腔壁11与第一支臂14连接,第二弧形腔壁12与第二支臂15连接;第一支臂14远离第一弧形腔壁11一侧的第一端部与第二支臂15远离第二弧形腔壁12一侧的第二端部铰接;使得第一弧形腔壁11和/或第二弧形腔壁12可绕铰接点转动。优选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为自锁铰接;当管路处于涂层状态时,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于自锁状态,使得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处于扣合状态,第一弧形腔壁11的内侧壁和第二弧形腔壁12的内侧壁均与管路贴合。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一弧形腔壁11和/或第二弧形腔壁12转动的稳定性,两个第二支臂15夹设一个第一支臂14设置。且两个第四支臂25夹设一个第三支臂24形成一个夹紧机构,涂覆机构1设有若干个(一个或一个以上)夹紧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夹紧机构可靠近C型结构的开口处设置,也可远离C型结构的开口处设置。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8和9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涂覆机构1为同圆设置的C型结构,沿涂覆机构1径向方向延展的缓冲层17将C型结构隔设成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第一弧形腔壁11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涂料腔113,第一子涂料腔113的内侧壁为涂覆层13;第二弧形腔壁12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涂料腔122,第二子涂料腔122的内侧壁为涂覆层13;涂料液可通过缓冲层17于第一子涂料腔113和第二子涂料腔122之间流通;第一弧形腔壁113设有与第一子涂料腔113连通的第三子进料通道16;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卡合连接。优选地,第二弧形腔壁12靠近C型结构的端部设有便于第一弧形腔壁11插接的卡口18,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腔壁11通过插接卡口18而实现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的同圆设置,进而实现管路的包覆。值得说明的是,第三子进料通道16也可设置于第二弧形腔壁12,且卡口18也可设置于第一弧形腔壁11。优选地,缓冲层可为凝胶层、海绵层、设有通孔的缓冲板均可。当然,缓冲层为凝胶层或海绵层时也可设置通孔。缓冲层可缓冲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之间涂料液的流通速度,保证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的均有涂料液。在实际应用中,设有第三子进料通道16的第一弧形腔壁11优选高于第二弧形腔壁12设置,使得涂料液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缓冲层17由第一子涂料腔113流向第二子涂料腔122。优选地,第二弧形腔壁12设有第一子出料通道,从而便于第二子涂料腔122内的涂料液的排出(当然,在涂料过程中,第一子出料通道处于封堵状态,如利用盖帽、塞子等)。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涂料液。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9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或四的基础上,紫外固化机构2为管状结构,紫外固化机构2的侧壁为中空侧壁并形成用于安装紫外灯23的紫外腔;紫外腔的内侧壁对应紫外灯23的位置为透光部,使得紫外灯23的光路透过透光部朝向管路;紫外固化机构2与涂覆机构1同轴设置。优选地,紫外固化机构2包括同圆设置的第三弧形腔壁21和第四弧形腔壁22;第三弧形腔壁21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子紫外腔211,第一子紫外腔211对应紫外灯23的位置为透光部;第四弧形腔壁22的中空腔体形成第二子紫外腔221,第二子紫外腔221对应紫外灯23的位置为透光部;第三弧形腔壁21与第三支臂24连接,第四弧形腔壁22与第四支臂25连接;第三支臂24远离第三弧形腔壁21一侧的第三端部与第四支臂25远离第四弧形腔壁22一侧的第四端部铰接;使得第三弧形腔壁21和/或第四弧形腔壁22可绕铰接点转动。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三弧形腔壁21和/或第四弧形腔壁22转动的稳定性,两个第四支臂25夹设一个第三支臂24设置。且两个第四支臂25夹设一个第三支臂24形成一个夹紧机构,紫外固化机构2设有若干个(一个或一个以上)夹紧机构。

优选地,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为自锁铰接;当管路处于固化状态时,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处于自锁状态,使得第三弧形腔壁21和第四弧形腔壁22处于扣合状态。值得说明的是,紫外腔的内侧壁优选为透光壁,且透光壁优选与紫外腔的外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紫外灯23后期的维护、更换等,具体可通过卡扣、栓接、螺接、凹凸配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紫外灯23沿紫外固化机构2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优选地,紫外灯23周向布置于管路的外侧。示例性的,如图5-7所示,紫外灯23设有六圈并沿紫外固化机构2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每一圈的紫外灯23的数量为六个,且每一圈紫外灯23中的其中三个设置于第三弧形腔壁21(即第一子紫外腔211内),另外三个设置于第四弧形腔壁22(即第二子紫外腔221内)。优选地,紫外灯23均等距设置。值得说明的是,紫外灯23的圈数以及每一圈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甚至,紫外灯23为环形紫外灯亦可。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的扣合和打开,以及第三弧形腔壁21和第四弧形腔壁22的扣合和打开;第一弧形腔壁11和/或第二弧形腔壁12设有把手112;第三弧形腔壁21和/或第四弧形腔壁22设有把手112。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9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四或五的基础上,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之间设有涂料回收槽3,涂料回收槽3的槽口31朝向管路设置。优选地,当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均为管状结构时,涂料回收槽3优选设置于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的下方,且涂覆机构1与涂料回收槽3连接并承托于上方,紫外固化机构2与涂料回收槽3连接并承托于上方。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支架;对应不同管径设置的涂覆机构1和/或紫外固化机构2可替换安装于固定支架。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也可固定在桌子、试验台或其可支撑的物体上。优选地,涂料回收槽3固接于固定支架,而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分别与固定支架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第一弧形腔壁11和第二弧形腔壁12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弧形腔壁12与固定支架可拆卸式连接,如凹凸配合、卡扣连接、螺栓螺母等。优选地,第一弧形腔壁11优选为劣弧腔壁,使得管路在前进时更为稳定。优选地,第三弧形腔壁21和第四弧形腔壁22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第四弧形腔壁22与固定支架可拆卸式连接,如凹凸配合、卡扣连接、螺栓螺母等。优选地,第三弧形腔壁21优选为劣弧腔壁。优选地,当涂覆机构1和紫外固化机构2均为管状结构时,紫外固化机构2的内径尺寸不小于涂覆机构1的内径尺寸。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