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482发布日期:2020-05-26 18:2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陶瓷纤维生产初始阶段,需要将原材料(如大理石粉、长石粉石英砂粉等)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压制成坯体进行热处理。在利用现有的搅拌机在进行原材料混合时,只是单纯的采用带有搅拌叶片的搅拌轴在搅拌桶内对各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因搅拌叶片的搅拌范围有限,导致位于搅拌桶侧壁处的原料流动性差,从而导致搅拌混合效率低,且搅拌混合质量较差,继而影响了后续陶瓷纤维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在利用本混料机进行原料混合时,混料筒和搅拌轴相对同步转动,从而增强了对混料筒内的原料的搅拌强度,继而利于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架、混料筒、回转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混料筒的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在所述混料筒的下部设置一出料管,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一闸板,在所述混料筒的外部设置一环形支撑板,在所述混料筒的下部锥形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辅助推料凸台,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外齿式回转支承、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外齿式回转支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混料筒通过所述环形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外齿式回转支承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的一支板上,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驱动轮与外齿式回转支承的外圈齿相啮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形支架、搅拌电机和搅拌轴,所述∩形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形支架位于混料筒正上方,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形支架上,所述搅拌轴套置在所述混料筒内,且搅拌轴的上部与搅拌电机相连接,在所述搅拌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混料筒的下部相配合的第二搅拌叶。

优选地,在所述搅拌轴外侧套置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上方,且进料管通过连接杆与∩形支架相连接,在所述进料管的上部设置一锥形导向管,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一位于所述进料管内部的锥形分料罩。

进一步地,在所述锥形分料罩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分料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混料筒的上部内侧设置有若干螺旋搅拌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在应用过程中,混料筒在外齿式回转支承的带动下,可进行自转,混料筒在自转过程中,其内部设置的推料凸台和螺旋搅拌板可对位于混料筒侧壁处的原料进行搅拌,通过搅拌轴的搅拌,可对位于混料筒中部区域内的原料进行搅拌,从而通过混料筒的转动及搅拌轴的转动,实现混料筒内部整个范围内原料的充分快速混合搅拌,继而利于提高原料混合效率和混合质量;在混合加料初期,搅拌轴处于转动状态,原料从锥形导向管内流入到进料管后,通过锥形分散罩的转动分散作用,可提高原料在混料筒内初始分散程度,继而利于后期实现原料在混料筒内的快速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搅拌轴在混料筒内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混料筒、21环形支撑环、211支板、22出料管、221闸板、23辅助推料凸台、24螺旋搅拌板、31外齿式回转支承、32驱动电机、33驱动轮、41∩形支架、42搅拌电机、43搅拌轴、431第一搅拌叶、432第二搅拌叶、433锥形分料罩、4331分料板、44进料管、441连接杆、442锥形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纤维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混料筒2、回转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混料筒2的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锥形,在所述混料筒2的下部设置一出料管22,在所述出料管22上设置一闸板221,在所述混料筒2的外部设置一环形支撑板21,在所述混料筒2的下部锥形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辅助推料凸台23,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外齿式回转支承31、驱动电机32和驱动轮33,所述外齿式回转支承31为市场上现有成熟产品,故在此,对于外齿式回转支承31的具体结构不再做详细描述,所述外齿式回转支承3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混料筒2通过所述环形支撑板21设置在所述外齿式回转支承31上,所述驱动电机32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21的一支板23上,所述驱动轮33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上,且驱动轮33与外齿式回转支承31的外圈齿相啮合,驱动电机32可驱动驱动轮33转动,驱动轮33的转动,可实现混料筒2在外齿式回转支承31上的转动,在应用中,混料筒2的转动,可实现辅助推料凸台23对混料筒2内原料的推动搅拌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混料筒2的转动对其内原料的搅拌作用,在此,在混料筒2的上部内侧设置有若干螺旋搅拌板24,混料筒2在转动过程中,螺旋搅拌板24与混料筒2同步转动,在螺旋搅拌板24转动过程中,可促进原料在混料筒2的纵向方向流动强度,继而利于实现原料的快速混合。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形支架41、搅拌电机42和搅拌轴43,所述∩形支架4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形支架41位于混料筒2正上方,所述搅拌电机42设置在所述∩形支架41上,所述搅拌轴43套置在所述混料筒2内,且搅拌轴43的上部与搅拌电机42相连接,通过搅拌电机42的转动,可实现搅拌轴43的转动,在所述搅拌轴4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叶431,在所述搅拌轴43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混料筒2的下部相配合的第二搅拌叶432,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搅拌叶片432的转动,可实现对混料筒2内,底部原料的搅拌,以防止混料筒2内出现搅拌死角现象的发生。

为使得各原料在进入到混料筒2内时分布比较均匀,以便提高各原料在混料筒2内的混合效率,在此,在所述搅拌轴43外侧套置一进料管44,所述进料管44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431上方,且进料管44通过连接杆441与∩形支架41相连接,在所述进料管44的上部设置一锥形导向管442,在所述搅拌轴43上设置一位于所述进料管44内部的锥形分料罩433,在将原料加入到混料筒2内过程中,搅拌轴43处于旋转状态,各原料依次通过锥形导向管442进入到进料管44内,然后,再经过锥形分散罩433的分散作用撒入到混料筒2内,因锥形分散罩433处于旋转状态,从而实现对原料的打散分离,为进一步提高锥形分散罩433的分离作用,在此,在锥形分料罩433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分料板4331。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有原料需要混合的原料都依次从进料管44加入到混料筒2内后,启动驱动电机32,使得混料筒2和搅拌轴43同时对原料进行搅拌,继而可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在持续搅拌过程中,可使得混料筒2的旋转方向和搅拌轴43的旋转方向相反,以便提高对混料筒2内的原料的搅拌混合强度,在各原料达到混合要求后,停止混料筒2和搅拌轴43的转动,然后,将闸板221从出料管22内拉出,从而可将混合好的原料从混料筒2内放出。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