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2343发布日期:2020-09-29 17:5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淋塔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



背景技术:

酸雾是硫酸雾和硝酸雾的统称,铜矿冶炼过程中,尤其是采用萃取电积方法提炼铜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硫酸挥发,且铜矿内含有大量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在反应后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的酸雾,酸雾散发在空气中的酸雾造成污染环境,且酸雾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被人体接触会危害皮肤健康,同时酸雾对人体呼吸道黏膜具有不可修复的损伤。

所以在铜矿冶炼车间需要配备专门的酸雾净化装置,传统的酸雾净化装置净化的工序比较复杂,价格较高,且过滤效率较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其结构新颖,可对酸雾进行水帘的方式进行净化,保证过滤净化效果,也可实现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且采用增压供气、抽吸负压的方式,加速气体的移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包括储液箱及设于所述储液箱顶部的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通过第一输液管连通;所述塔体内部固定安装有承托架,所述承托架的顶面安装有气盒,所述气盒的顶面连通安装有多条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壁设有出气孔,所述气盒的底部与第一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气泵的进气口用于接入酸雾;所述出气管的上方设有水帘盘,所述水帘盘包括安装环、通过连接板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环内侧的多个盘体,所述盘体与所述出气管一一对应,所述盘体的底面凹设有呈圆形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有呈圆板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凹槽的槽底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边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口形成第一环形排水口,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的外径,所述盘体的顶部均设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凹槽连通,经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排出的液体于对应的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形成第一水帘;所述安装环安装在所述塔体的内壁,所述安装环的内部设有环形腔,所述安装环的底部对应所述环形腔设有第二环形排水口,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安装环的顶面设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二快速接头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经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排出的液体于所有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形成第二水帘;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及各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均与第二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处连通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接口与所述储液箱底部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一接口连通有第三输液管,所述第三输液管上设有开关阀;所述塔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塔体内部通过第二气管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及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的出水口处均呈收窄状结构。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盒顶部固定设有多个管座,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管座螺纹连接配合。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塔体的内壁固定设有托环,所述安装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托环顶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塔体的底部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输液管设于所述塔体底部倾斜较低一侧。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箱的底部内壁倾斜设置,所述三通管于所述储液箱底部倾斜较低一侧与所述储液箱侧壁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箱的顶部架设安装有投料桶,所述投料桶用于存放高浓度的碱液,所述投料桶通过投料管与所述储液箱内部连通,所述投料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液箱的内壁安装有ph检测传感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箱的两端通过轴承穿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储液箱端壁、且端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塔体的连通处低于所述安装环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气管的气口与所述塔体的内壁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其结构新颖,第一气泵、气盒及出气管的配合,可将酸雾增压送入塔体内,并通过多条出气管喷出,有效的增大出气范围;而水帘盘中对应各出气管设置有盘体,盘体对应出气管设置有第一环形排水口,从而在各出气管的外侧形成第一水帘,且水帘盘的安装环上设置有环形腔及第二环形排水口,可对所有出气管外侧形成共用的第二水帘,酸雾经过水帘后得以过滤及净化;第一水帘、第二水帘有效的增大碱液的分布面积,使得碱液与酸雾可进行更充分的接触,保证净化效果;水帘盘、储液箱、增压泵、塔体、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之间形成循环供液系统,将碱液得以充分的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而第二气泵的设置,则可对塔体内部进行抽吸负压,进一步增大压差,确保酸雾经过水帘得以净化过滤,也进一步加速气体的移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气盒及出气管的俯视图。

图中:

100、储液箱;200、塔体;210、承托架;220、托环;310、第一输液管;410、气盒;411、管座;420、出气管;430、第一气泵;500、水帘盘;510、安装环;511、环形腔;512、第二环形排水口;520、盘体;521、凹槽;522、限位板;523、第一环形排水口;530、第一快速接头;540、第二快速接头;550、第二输液管;560、增压泵;570、三通管;580、第三输液管;581、开关阀;610、第二气泵;620、第二气管;710、投料桶;720、投料管;730、电磁阀;740、ph检测传感器;810、搅拌轴;82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包括储液箱100及设于所述储液箱100顶部的塔体200,所述塔体200的底部与所述储液箱100的顶部通过第一输液管310连通;所述塔体200内部固定安装有承托架210,所述承托架210的顶面安装有气盒410,所述气盒410的顶面连通安装有多条出气管420,所述出气管420的外壁设有出气孔,所述气盒410的底部与第一气泵430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440连通,所述第一气泵430的进气口用于接入酸雾;所述出气管420的上方设有水帘盘500,所述水帘盘500包括安装环510、通过连接板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环510内侧的多个盘体520,所述盘体520与所述出气管420一一对应,所述盘体520的底面凹设有呈圆形状的凹槽521,所述凹槽521的槽口处设有呈圆板状的限位板522,所述限位板522与所述凹槽521的槽底通过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522的边缘与所述凹槽521的槽口形成第一环形排水口523,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523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气管420的外径,所述盘体520的顶部均设有第一快速接头530、所述第一快速接头530与所述凹槽521连通,经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523排出的液体于对应的所述出气管420的外侧形成第一水帘;所述安装环510安装在所述塔体200的内壁,所述安装环510的内部设有环形腔511,所述安装环510的底部对应所述环形腔511设有第二环形排水口512,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512与所述环形腔511连通,所述安装环510的顶面设有第二快速接头540,所述第二快速接头540与所述环形腔511连通,经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512排出的液体于所有所述出气管420的外侧形成第二水帘;所述第二快速接头540及各所述第一快速接头530均与第二输液管550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550的另一端与增压泵56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增压泵560的进水口处连通设有三通管570,所述三通管570的一接口与所述储液箱100底部连通,所述三通管570的另一接口连通有第三输液管580,所述第三输液管580上设有开关阀581;所述塔体20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气泵610,所述第二气泵610的进气口与所述塔体200内部通过第二气管620连通。

上述的一种抽吸式溶矿酸雾喷淋塔,其结构新颖,第一气泵430、气盒410及出气管420的配合,可将酸雾增压送入塔体200内,并通过多条出气管420喷出,有效的增大出气范围;而水帘盘500中对应各出气管420设置有盘体520,盘体520对应出气管420设置有第一环形排水口523,从而在各出气管420的外侧形成第一水帘,且水帘盘500的安装环510上设置有环形腔511及第二环形排水口512,可对所有出气管420外侧形成共用的第二水帘,酸雾经过水帘后得以过滤及净化;第一水帘、第二水帘有效的增大碱液的分布面积,使得碱液与酸雾可进行更充分的接触,保证净化效果;水帘盘500、储液箱100、增压泵560、塔体200、第一输液管310、第二输液管550之间形成循环供液系统,将碱液得以充分的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而第二气泵610的设置,则可对塔体200内部进行抽吸负压,进一步增大压差,确保酸雾经过水帘得以净化过滤,也进一步加速气体的移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排水口523及所述第二环形排水口512的出水口处均呈收窄状结构;该结构设计可更好的形成水帘,从而进行有效的过滤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气盒410顶部固定设有多个管座411,所述出气管420与所述管座411螺纹连接配合;该结构设计可方便出气管420的拆装,方便生产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200的内壁固定设有托环220,所述安装环5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托环220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200的底部内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输液管310设于所述塔体200底部倾斜较低一侧;所述储液箱100的底部内壁倾斜设置,所述三通管570于所述储液箱100底部倾斜较低一侧与所述储液箱100侧壁连通;该结构设计可方便碱液的回流,保证循环供液系统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100的顶部架设安装有投料桶710,所述投料桶710用于存放高浓度的碱液,所述投料桶710通过投料管720与所述储液箱100内部连通,所述投料管720上设有电磁阀730;所述储液箱100的内壁安装有ph检测传感器740;200塔体的外侧设有控制箱,控制箱上设有操控按钮、显示屏及蜂鸣器,ph检测传感器740、电磁阀730均与控制箱电连接;碱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酸碱中和后,碱液中的ph值降低,无法进一步的中和酸雾、降低过滤效率;而该结构设计,ph检测传感器740检测到储液箱100内的液体ph值低于预设值时,自动开启电磁阀730、并在开启预设时长后关闭,将存放在投料桶710的高浓度碱液投放至储液箱100内,从而提高碱液的碱性浓度,保证进行良好的酸雾过滤中和净化;需要说明的是,若完成上述动作后,ph检测传感器740检测到储液箱100的ph值无明显变化,则触发蜂鸣器,警报投料桶710内的碱液已消耗完;当然,显示屏可直观的显示储液箱100内部液体的ph值,方便进行手动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100的两端通过轴承穿设有搅拌轴810,所述搅拌轴810的一端突出于所述储液箱100端壁、且端部与驱动电机8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该结构设计可使得储液箱100内的液体得到快速且充分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管620与所述塔体200的连通处低于所述安装环510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气管620的气口与所述塔体200的内壁平齐;该结构设计确保酸雾其他经过第二水帘后才被抽出。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