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0664发布日期:2020-09-18 20:3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指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炼焦厂以及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大,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废气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害较大。

在废气净化处理中,常通过过滤网、活性炭等净化物去除废气中的难降解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当净化物发生活性降低、达到使用寿命或发生故障(如过滤网堵塞)等状况时,排出至外界大气中的气体并未净化完全,且工作人员不了解排出的气体净化情况,后续仍通过该发生状况的净化物进行废气处理,导致废气处理效果不佳需要停止设备进行维护,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需要操作人员定期检查维护,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它可以实现当废气处理组件处理效率不高时,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及时进行废气处理组件的更换,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右两外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进气孔和出气孔相连通的可供废气通过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内设有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组件,所述壳体右端固设有用于驱动转动件在壳体内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出气孔内顶端固设有气体探测器,所述壳体上端固设有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和气体探测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可以实现当废气处理组件处理效率不高时,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及时进行废气处理组件的更换,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侧,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开设于上壳体的左右两外端,所述控制器固设于上壳体上端,当废气处理组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将上壳体从下壳体上拆下,并使驱动电机将转动件(上的通气孔)转动至(下壳体上方的)合适位置,方便对相应的废气处理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包括滚柱和开设于滚柱侧端的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滚柱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包围圈内转动,其中一个所述通气孔与进气孔和出气孔相连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下壳体内壁并延伸至壳体内与滚柱相固定,当废气处理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控制器驱动驱动电机转动相应的时间,使得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的废气处理件转离进气孔和出气孔,并使得未使用过的通气孔内的废气处理件转动至与进气孔和出气孔对应的位置,重新进行废气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废气处理组件包括分别卡接于通气孔内壁的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且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废气经进气孔进入通气孔对,依次经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进行处理,最后经出气孔排出的为较为干净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位于靠近通气孔截面长度的四分之一部位处,使驱动电机带动滚柱转动过程中,被过滤网截留下来的杂质不易掉落至滚柱与壳体之间的转动缝隙中,进而不易对滚柱的转动造成阻碍。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当废气处理组件处理效率不高时,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及时进行废气处理组件的更换,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2)壳体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上侧,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开设于上壳体的左右两外端,控制器固设于上壳体上端,当废气处理组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将上壳体从下壳体上拆下,并使驱动电机将转动件(上的通气孔)转动至(下壳体上方的)合适位置,方便对相应的废气处理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3)转动件包括滚柱和开设于滚柱侧端的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滚柱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包围圈内转动,其中一个通气孔与进气孔和出气孔相连通,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下壳体内壁并延伸至壳体内与滚柱相固定,当废气处理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控制器驱动驱动电机转动相应的时间,使得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的废气处理件转离进气孔和出气孔,并使得未使用过的通气孔内的废气处理件转动至与进气孔和出气孔对应的位置,重新进行废气的处理。

(4)废气处理组件包括分别卡接于通气孔内壁的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且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废气经进气孔进入通气孔对,依次经过滤网、活性炭和紫外灯进行处理,最后经出气孔排出的为较为干净的气体。

(5)制器过滤网位于靠近通气孔截面长度的四分之一部位处,使驱动电机带动滚柱转动过程中,被过滤网截留下来的杂质不易掉落至滚柱与壳体之间的转动缝隙中,进而不易对滚柱的转动造成阻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面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进气孔、31滚柱、32通气孔、41过滤网、42活性炭、43紫外灯、5控制器、6气体探测器、7出气孔、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废气处理装置,它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相互卡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位于下壳体12的上侧,进气孔2和出气孔7分别开设于上壳体11的左右两外端,控制器5固设于上壳体11上端,当废气处理组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将上壳体11从上拆下,并使驱动电机8将转动件(上的通气孔32)转动至(下壳体12上方的)合适位置,方便对相应的废气处理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壳体1左右两外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7,壳体1内设有与进气孔2和出气孔7相连通的可供废气通过的转动件,转动件包括滚柱31和开设于滚柱31侧端的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32,滚柱31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形成的包围圈内转动,其中一个通气孔32与进气孔2和出气孔7相连通,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下壳体12内壁并延伸至壳体1内与滚柱31相固定,当废气处理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时,控制器5驱动驱动电机8转动相应的时间,使得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故障的废气处理件转离进气孔2和出气孔7,并使得未使用过的通气孔32内的废气处理件转动至与进气孔2和出气孔7对应的位置,重新进行废气的处理。

转动件内设有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组件废气处理组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废气处理组件包括分别卡接于通气孔32内壁的过滤网41、活性炭42和紫外灯43,且过滤网41、活性炭42和紫外灯43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废气经进气孔2进入通气孔32对,依次经过滤网41、活性炭42和紫外灯43进行处理,最后经出气孔7排出的为较为干净的气体。

过滤网41位于靠近通气孔32截面长度的四分之一部位处,使驱动电机8带动滚柱31转动过程中,被过滤网41截留下来的杂质不易掉落至滚柱31与壳体1之间的转动缝隙中,进而不易对滚柱31的转动造成阻碍。

壳体1右端固设有用于驱动转动件在壳体1内转动的驱动电机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型号的驱动电机8,出气孔7内顶端固设有气体探测器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型号的气体探测器6,壳体1上端固设有控制器5,驱动电机8和气体探测器6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废气处理过程中,废气从进气孔2进入通气孔32内,废气在通气孔32内依次经过滤网41、活性炭42和紫外灯43处理后,再经出气孔7排出,经出气孔7排出的过程中,气体探测器6对废气中难降解物质成分的相关指数是否达标进行检测,当指数未达标时,说明过滤网41、活性炭42或紫外灯43中的某一个或多个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或出现故障如堵塞等状况,将该信息反馈至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8启动,驱动电机8带动滚柱31转动,使已使用过得废气处理组件转离进气孔2和出气孔7,未经使用的废气处理组件转动至与进气孔2和出气孔7相对应的位置,继续进行后续废气处理操作,可以实现当废气处理组件处理效率不高时,通过转动件的转动,使得原本处理能力不足的废气处理组件转离进气孔和出气孔,并及时进行新的废气处理组件的更换,使未经使用的处理能力高的废气处理组件进行后续废气处理工作,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