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2769发布日期:2021-02-05 17:5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工业生产当中,涉及到大量燃料气,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氢气、转炉煤气等的生产与使用,这些燃料气一般都含有一些不需要的杂质或者污染成分。通常,为净化这些燃料气,会采用水或水溶液对这些燃料气进行清洗。
[0003]
在燃料气的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小雾滴混入,这就形成了机械夹杂水。另外,所述燃料气中本身也含有饱和水蒸气,当燃料气温度降低时,饱和水蒸气析出也会转化成机械夹杂水。这些机械夹杂水在燃料气后续的生产、使用中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粘在金属表面腐蚀材料,在低处聚集堵塞管路,致使计量检测仪表失灵损坏,吸收燃料发热量降低热效率等,因此要尽可能地去除燃料气中的机械夹杂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去除燃料气中机械夹杂水的气体脱水装置。
[0005]
一种气体脱水装置,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勾板,相邻的所述第一平勾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供气流通过,所述气流沿第一方向流入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平勾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迎风面与第一背风面,所述第一迎风面朝向所述气流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平勾板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进风侧边与第一出风侧边,所述第一出风侧边朝向所述第一迎风面折弯形成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迎风面之间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
[0006]
一种气体脱水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平勾板组与第二平勾板组,所述第一平勾板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勾板,所述第二平勾板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平勾板,气流沿所述第一方向流过所述气体脱水装置,所述第一平勾板包括朝向气流的第一迎风面,所述第二平勾板包括朝向气流的第二迎风面,所述第一迎风面与所述第二迎风面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平勾板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进风侧边与第一出风侧边,所述第一出风侧边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二平勾板还包括相对的第二进风侧边与第二出风侧边,所述第二出风侧边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
[0007]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的平勾板形成相对气流方向倾斜的迎风面,使得气流撞击所述迎风面并在迎风面形成水膜,同时在平勾板的出风侧边形成相对气流方向倾斜的沟槽,水膜在沟槽处可以快速得到脱离,从而高效地脱除气流中的机械夹杂水。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图1所示气体脱水装置的侧视图。
[0010]
图3为图1所示气体脱水装置的第一平勾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为图3所示第一平勾板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2]
图5为第一平勾板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6为图1所示气体脱水装置的第二平勾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7为图6所示第二平勾板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5]
图8为第二平勾板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0017]
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用于气体,特别是燃料气,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氢气、转炉煤气等的脱水处理。如图1与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气体脱水装置包括第一平勾板组10与第二平勾板组20,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与第二平勾板组20沿所述气流的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即图示x方向交替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平勾板组10与第二平勾板组20之间形成有小的间隔。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内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流道12,所述第二平勾板组20内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22的方向不一致,两者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优选地为钝角。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平勾板组10、20均为两组,所述四平勾板组10、20的流道12、22整体上呈“//”形,沿气流方向呈连续折弯延伸。所述气流在由第一流道12进入第二流道22或者由第二流道22进入第一流道12时,其流向会随着流道方向的变化而产生相应地变化。
[0018]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在使用时,通常置于一横截面呈方形的气流管道 30内,所述x方向即为所述管道30的长度方向,也即是管道30的轴向;所述y方向即为所述管道30的宽度方向,所述z方向即为所述管道3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平勾板14、第二平勾板24相对于x方向的偏转方向相反,如第一平勾板14向左偏转、第二平勾板24 向右偏转等,两者的偏转角度的大小基本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流道12、 22相对于x方向的偏转角度的大小也可以不同。
[0019]
请同时参阅图3与图4,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包括若干竖直地设置于xy平面上第一平勾板14,所述第一平勾板14沿y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并相对于x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相邻的两个第一平勾板14之间形成一所述的第一流道12。所述第一平勾板14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 140与第二侧面141。由于所述第一平勾板14偏离x方向,所述第一侧面140朝向气流并与之呈一小于90度的夹角,作为第一迎风面;所述第二侧面141背向气流,作为第一背风面。所述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的第一流道12时,以一定入射角流向所述第一迎风面140 并在第一迎风面140的作用下产生方向的改变,使得第一迎风面140附近的气流的流动相对地更为紊乱。
[0020]
请同时参阅图6与图7,所述第二平勾板组20包括若干竖直地设置于xy平面上第二平勾板24,所述第二平勾板24沿y方向平行间隔排布并相对于x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相邻的
两个第二平勾板24之间形成一所述的第二流道22。所述第二平勾板24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 240与第二侧面241。由于所述第二平勾板24偏离x方向,所述第一侧面240朝向气流并与之呈一小于90度的夹角,作为第二迎风面;所述第二侧面241背向气流,作为第二背风面。所述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平勾板组20的第二流道22时,以一定入射角流向所述第二迎风面240 并在第一迎风面240的作用下产生方向的改变,使得第二迎风面240附近的气流的流动相对地更为紊乱。
[0021]
沿气流方向,位于最前端的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一迎风面140直接面向输入的气流;所述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一背风面141面向位于其下游的相邻一第二平勾板24的第二迎风面 240,两者之间呈一钝角;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第二背风面241面向位于其下游的相邻另一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一迎风面140,两者之间同样呈一钝角。气流在流过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22的方向不同,气流流动的方向会不断变化;同时由于第一平勾板14与第二平勾板24与气流的流向形成夹角,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交替地射向第一迎风面140与第二迎风面240,进一步使得气流的方向不断地发生改变。
[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勾板14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142与第二侧边143、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边144与第四侧边145。其中,所述第一侧边142朝向所述气流,作为第一进风侧边;所述第二侧边143背向所述气流,作为第一出风侧边。所述第三侧边144连接于第一、第二侧边142、143的顶端;第四侧边145连接于第一、第二侧边142、 143的底端。所述第三、第四侧边144、145平行于xy平面,但相对于x方向或y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一进风侧边142、第一出风侧边143相对于xy平面倾斜一定角度,同时相对于z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一出风侧边143朝向第一迎风面 140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一折边146,所述第一折边146与第一迎风面140之间形成第一沟槽147,所述第一沟槽147相对于气流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均倾斜一定角度。
[0023]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还包括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一固定件16,所述第一固定件16可以是平板状或者是框状等,其壁面上形成有多个插槽18。所述插槽18 平行间隔设置,插槽18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平勾板14的数量相当,插槽18的尺寸、形状与所述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三侧边144/第四侧边145相对应。所述每一第一平勾板14的第三侧边144/第四侧边145对应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6的插槽18中,构成第一平勾板组 10。应当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各个第一平勾板14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一体结构,省略所述第一固定件16。
[0024]
气流在流过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的第一流道12的过程中,会撞击所述第一平勾板14 的第一迎风面140并迅速改变方向,气流中的夹杂水粘附于所述第一迎风面140上形成水膜。由于气流的摩擦作用,所述水膜顺着所述第一迎风面140被带到所述第一出风侧边143处的第一沟槽147,由于第一沟槽147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方向有一定夹角,第一沟槽147处的水在重力和气流沿第一沟槽147方向分速度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脱离第一平勾板14向下滴落,实现脱附,如此所述第一平勾板14可以持续地实现气流脱水除杂。
[0025]
类似地,所述第二平勾板24大致为平行四边形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242与第二侧边243、以及相对的第三侧边244与第四侧边245。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第一侧边242朝向所述气流,作为第二进风侧边,所述第二进风侧边242与第一进风侧边142相平行;第二侧边243背向所述气流,作为第二出风侧边,所述第二出风侧边243与第一出风侧边143相平行;
第三侧边244连接于第一、第二侧边242、243的顶端;第四侧边245连接于第一、第二侧边242、243的底端。所述第三、第四侧边244、245平行于xy平面,但相对于x方向或y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侧边244、245与第一平勾板14的侧边144、 145呈一定夹角。所述第二进风侧边242、第二出风侧边243相对于xy平面倾斜一定角度,同时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二出风侧边243朝向第二迎风面240的方向折弯形成有第二折边246,所述第二折边246与第二迎风面240之间形成第二沟槽247。所述第二沟槽247与第一沟槽147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同样地相对于气流方向与竖直方向均倾斜一定角度。
[0026]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平勾板组20还包括固定安装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第二固定件26,所述第二固定件26整体呈平板状或框状,其壁面上形成有多个插槽28。所述插槽28平行间隔设置,插槽28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数量相当,插槽28的尺寸、形状与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第三侧边244/第四侧边245相对应。所述每一第二平勾板24的第三侧边244/ 第四侧边245对应地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6的插槽28中,构成第二平勾板组20。应当理解地,所述第二固定件26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6还可以是一体结构,从而所述第一平勾板组10与第二平勾板组20在组装后为一整体。当然,所述各个第二平勾板24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一体结构,省略所述第二固定件26。
[0027]
类似地,气流在流过所述第二平勾板组20的第二流道22的过程中,会撞击所述第二平勾板24的第二迎风面240并迅速改变方向,气流中的夹杂水粘附于所述第二迎风面240上形成水膜。由于气流的摩擦作用,所述水膜顺着所述第二迎风面240被带到所述第二出风侧边243处的第二沟槽247,由于第二沟槽247的延伸方向与气流方向有一定夹角,第二沟槽 247处的水在重力和气流沿第二沟槽247方向分速度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脱离第二平勾板24 向下滴落,实现脱附,如此所述第二平勾板24同样可以持续地实现气流脱水除杂。
[0028]
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在使用时,气流顺序地流过各个平勾板组10、20并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向,在每一平勾板组10、20进行一次脱水,如图示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两个第二平勾板组20可以进行四次脱水,有效去除气体中的夹杂水。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水膜脱附速度快,气流中存在的微小固体颗粒,也可以很好地清洗下来,不会堵塞流道,所以对于固体夹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脱除作用。再另外,即使气体处理量超过设计工况时,气流速度的增大意味着其沿沟槽147、247方向的分速度增大,水膜脱附作用增强,而且气流速度的增加也意味着气流转向的惯性力增加,气水分离效果增强,所以虽然总处理气体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其脱水效率不会明显变化,基本保持稳定。
[0029]
另外,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还可以在相邻的平勾板组10、20之间设置丝网40,如图1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在气流方向上最末端的两个平勾板组10、20之间的间隔中装设有丝网40,以捕捉气体当中的水颗粒,使气体得到进一步地滤清。所述丝网40还可以设置于所述气体脱水装置的气流出风侧,即设置于最末一个平勾板组20的第二出风侧边243,进一步加强气流的脱水除杂效果。
[0030]
上述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两个第二平勾板组20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所述气体脱水装置可以有n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n个第二平勾板组20(n为不小于1的整数),如交替设置的四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四个第二平勾板组20,顺序设置的单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单个第二平勾板组20等;或者所述气体脱水装置仅设置单个第一平勾板组10或者单个第二平勾板组20;或者所述气体脱水装置可以有n个第
二平勾板组20与n+1个第一平勾板组10,如交替设置的四个第一平勾板组10与三个第二平勾板组20等,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0031]
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包括相对气流方向倾斜一定角度的第一平勾板14、第二平勾板 24,使得气流撞击所述迎风面142、242并在迎风面142、242形成水膜,同时在第一平勾板 14、第二平勾板24的出风侧边146、246形成相对气流方向倾斜一定角度的沟槽147、247,水膜在所述沟槽147、247处可以快速得到脱离,从而高效地脱除气流中的机械夹杂水,而且气流阻力损失小,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检修方便,不易堵塞,免维护。本实用新型气体脱水装置在某厂高炉煤气的脱水应用中,脱水效率大于99%,明显提高了热风炉的热风温度,而且煤气燃烧更稳定,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003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