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9712发布日期:2021-03-23 11:0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中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河道生态水在治理时,通常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供氧来起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是上游的河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污泥,污泥很容易随着河水流动至下游,从而降低了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具有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游位置处的防护坡,所述防护坡的斜面朝向河道的上游,并且所述防护坡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防护坡的斜面上水平设置有长条形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空腔的上端,并且所述进水口内嵌设有过滤芯,所述防护坡背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长条形的出水口,并且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空腔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上述净化系统应用于城市河道内时,将防护坡横向固定于河道的上游位置处,此时即可对河道的上游进行拦截。当上游的河水向下流动时,河水沿着进水口流入空腔内,同时利用过滤芯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水的过滤。随后清澈的河水再沿着出水口排出至下游位置处,实现上游河水中泥沙的过滤。因此通过设置带有过滤功能的防护坡,在河道的上游位置处对泥沙进行拦截,从而降低整条河道内泥沙的含量,保证下游位置处河水的清澈,从而提高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芯的表面与所述防护坡的斜面相平齐,所述防护坡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对支撑座,一对所述支撑座之间水平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过滤芯的一侧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抵触所述过滤芯的表面,并且所述防护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双向丝杆旋转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坡工作时,利用驱动机构控制双向丝杆旋转,此时双向丝杆控制安装座水平往复运动,并驱动清洁刷同步运动。与此同时,即可利用清洁刷对过滤芯的表面进行清刷,保证过滤芯的通透性,同时提高过滤芯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空腔的两端内壁,且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并且所述转轴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叶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防护坡外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从动轮,并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外壁缠绕有同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沿着进水口流入空腔内时,河水冲击叶轮并驱动叶轮旋转,此时叶轮带动转轴以及主动轮同步旋转。随后在同步带和从动轮的配合作用下,控制从动轮以及双向丝杆同步旋转,实现双向丝杆的旋转控制。因此通过利用河水的冲击力控制双向丝杆旋转,实现河水动能的充分利用,无需使用其他的驱动源,从而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坡的上端朝向上游方向弯折形成导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急流的河水冲击防护坡时,利用导流板对河水进行导向,使得越过防护坡上端的河水可以重新流至防护坡的斜面位置处,从而实现河水的充分过滤,避免泥沙流至下游,保证下游河水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护坡的上端,并且所述导流板的内侧壁与所述防护坡的斜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水冲击导流板时,河水的冲击力将驱动导流板向外翻转,同时导流板拉动弹簧伸长。此时即可利用弹簧的弹力为河水的冲击力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从而避免导流板出现折断现象,增大导流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坡的斜面上设置有塑料草坪,所述塑料草坪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水流至防护坡的斜面上时,利用塑料草坪对河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截流,实现泥沙的初步过滤,从而降低过滤芯的工作负担,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空腔的底壁呈倾斜状设置,且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空腔的底壁设置为倾斜状,加速河水的流动速率,使得过滤后的雨水可以快速沿着出水口排出,避免河水囤积在空腔内,保证防护坡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带有过滤功能的防护坡,在河道的上游位置处对泥沙进行拦截,从而降低整条河道内泥沙的含量,保证下游位置处河水的清澈,从而提高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

2.通过设置往复运动的清洁刷,及时对过滤芯的表面进行清刷,保证过滤芯的通透性,同时提高过滤芯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3.通过设置高稳定性的导流板对越过防护坡上端的河水进行导流,使河水重新流至防护坡的斜面位置处,实现河水的充分过滤,避免泥沙流至下游,保证下游河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防护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防护坡;11、塑料草坪;12、支撑座;13、双向丝杆;14、安装座;15、清洁刷;2、空腔;3、进水口;4、过滤芯;5、出水口;6、导流板;61、弹簧;7、驱动机构;71、转轴;72、叶轮;73、主动轮;74、从动轮;75、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城市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系统,包括设置于河道上游位置处的防护坡1,并且防护坡1的斜面朝向河道的上游。

如图1、图2所示,防护坡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防护坡1的斜面上水平设置有长条形的进水口3,进水口3连通空腔2的上端,且嵌设有过滤芯4。

如图1、图2所示,防护坡1背离进水口3的一侧设置有长条形的出水口5,并且出水口5连通空腔2的下端。

如图1、图2所示,防护坡1的斜面上设置有塑料草坪11,塑料草坪11位于进水口3的下方。空腔2的底壁呈倾斜状设置,且靠近出水口5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当将上述净化系统应用于城市河道内时,将防护坡1横向固定于河道的上游位置处,此时即可对河道的上游进行拦截。当上游的河水向下流动时,河水先经过塑料草坪11,此时即可利用塑料草坪11对河水中的大颗粒泥沙进行截流和过滤。

随后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河水沿着进水口3流入空腔2内,并且当流经进水口3位置时,即可利用过滤芯4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水的过滤。随后清澈的河水再沿着出水口5排出至下游位置处,实现上游河水中泥沙的过滤。

因此当上游河水向下游方向流动时,可以答复的降低河水中泥沙的含量,从而降低整条河道内泥沙的含量,保证下游位置处河水的清澈,提高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

如图1、图2所示,防护坡1的上端朝向上游方向弯折形成导流板6,导流板6的下端转动连接于防护坡1的上端,并且导流板6的内侧壁与防护坡1的斜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簧61。

当急流的河水冲击防护坡1时,河水将越过防护坡1,此时在导流板6的作用下对河水进行导向,使得越过防护坡1上端的河水可以重新流至防护坡1的斜面位置处,实现全部河水的充分过滤。

并且当河水冲击导流板6时,河水的冲击力将驱动导流板6向外翻转,同时导流板6拉动弹簧61伸长。此时即可利用弹簧61的弹力为河水的冲击力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从而避免导流板6出现折断现象。

如图1、图2所示,过滤芯4的表面与防护坡1的斜面相平齐,防护坡1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对支撑座12,一对支撑座12之间水平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3。

如图1、图2所示,双向丝杆13上设置有安装座14,安装座14朝向过滤芯4的一侧设置有清洁刷15,清洁刷15抵触过滤芯4的表面,并且防护坡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向丝杆13旋转的驱动机构7。

当防护坡1工作时,利用驱动机构7控制双向丝杆13旋转,此时双向丝杆13控制安装座14水平往复运动,并驱动清洁刷15同步运动。与此同时,即可利用清洁刷15对过滤芯4的表面进行清刷,保证过滤芯4的通透性,同时提高过滤芯4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如图1、图2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水平设置于空腔2内的转轴71,转轴71转动连接于空腔2的两端内壁,且位于进水口3和出水口5之间,并且转轴71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叶轮72。

如图1、图2所示,转轴71位于防护坡1外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主动轮73,双向丝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从动轮74,并且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73与从动轮74的外壁缠绕有同步带75。

当雨水沿着进水口3流入空腔2内时,河水冲击叶轮72并驱动叶轮72旋转,此时叶轮72带动转轴71以及主动轮73同步旋转。随后在同步带75和从动轮74的配合作用下,控制从动轮74以及双向丝杆13同步旋转,实现双向丝杆13的旋转控制。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