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6324发布日期:2021-02-09 21: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化工生产领域中,常常需要将多种原料进行聚合,并且当反应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容易产生危险,所以在混合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搅拌速度、反应温度,聚合工艺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控制初始反应温度,物料滴加速度。
[0003]
现有的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聚合反应仍通过高位槽用手工来控制加料下料等操作,手动开启或关闭阀门十分费时费力,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且高位槽占地空间高,配料加料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反应装置,本混合反应装置可以自动对反应原料进行底架,减少人工操作的步骤,提高自动化程度,保障生产安全。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混合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原料罐、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第一滴加罐、第二滴加罐、第三滴加罐、第四滴加罐和反应釜组件,第一原料罐与第一滴加罐、第三滴加罐通过第一管组连接,第二原料罐与第二滴加罐、第四滴加罐通过第二管组连接,第三原料罐与第二滴加罐、第四滴加罐通过第三管组连接,第一滴加罐、第二滴加罐、第三滴加罐、第四滴加罐分别与反应釜组件通过滴加罐路连接。
[0007]
进一步的,第一管组、第二管组和第三管组的结构相似,第一管组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y形管路和第一动力泵,第一控制阀连接在第一动力泵与第一原料罐之间,控制进出料,第一动力泵通过第一y形管路与第一滴加罐、第三滴加罐连接。
[0008]
进一步的,在第一动力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以对第一原料罐进行进料。
[0009]
进一步的,第一滴加罐与第一动力泵之间设有第一进液阀,控制第一滴加罐进液,第三滴加罐与第一动力泵之间设有第二进液阀,控制第三滴加罐进液。
[0010]
进一步的,滴加罐路包括滴加罐出液管和反应釜连接管,反应釜连接管与反应釜组件连接,滴加罐出液管与反应釜连接管连接。
[0011]
进一步的,反应釜组件包括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反应釜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连接。
[0012]
进一步的,在第一反应釜的进液口处安装有第一反应釜阀,控制第一反应釜进液,在第二反应釜的进液口处安装有第二反应釜阀,控制第二反应釜进液。
[0013]
进一步的,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相互连通,在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蠕动泵和反应釜阀,控制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进行液体交换。
[0014]
进一步的,在滴加罐出液管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和滴加阀,滴加阀固定安装在蠕
动泵与第一滴加罐之间。
[0015]
进一步的,在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均安装有出料管组,出料管组上安装有出料阀和出料泵。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滴加罐、第二滴加罐、第三滴加罐、第四滴加罐的设置,便于对原料滴加的速度进行控制,控制反应物的反应速率,控制初始反应温度,保障安全生产,并且无需人工参与加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第一原料罐1,第二原料罐2,第三原料罐3,第一滴加罐4,第二滴加罐5,第三滴加罐6,第四滴加罐7,反应釜组件8,第一管组9,第二管组10,第三管组11,第一控制阀12,第一y形管路13,第一动力泵14,第一进料管15,第一进液阀16,第二进液阀17,滴加罐路18,第二控制阀19,第二y形管路20,第二动力泵21,第二进料管22,第三进液阀23,第四进液阀24,第三控制阀25,第三y形管路26,第三动力泵27,第三进料管28,第五进液阀29,第六进液阀30,滴加罐出液管31,反应釜连接管32,第一反应釜33,第二反应釜34,第一反应釜阀35,第二反应釜阀36,第一蠕动泵37,反应釜阀38,蠕动泵39,滴加阀40,出料管组41,出料阀42,出料泵4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0020]
一种混合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原料罐1、第二原料罐2、第三原料罐3、第一滴加罐4、第二滴加罐5、第三滴加罐6、第四滴加罐7和反应釜组件8,第一原料罐1与第一滴加罐4、第三滴加罐5通过第一管组9连接,第二原料罐2与第二滴加罐5、第四滴加罐7通过第二管组10连接,第三原料罐3与第二滴加罐5、第四滴加罐7通过第三管组11连接,第一滴加罐4、第二滴加罐5、第三滴加罐6、第四滴加罐7分别与反应釜组件8通过滴加罐路18连接,通过第一滴加罐4、第二滴加罐5、第三滴加罐6、第四滴加罐7的设置,便于对原料滴加的速度进行控制,控制反应物的反应速率,控制初始反应温度,保障安全生产,并且无需人工参与加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0021]
第一管组9、第二管组10和第三管组11的结构相似,第一管组9包括第一控制阀12、第一y形管路13和第一动力泵14,第一控制阀12连接在第一动力泵14与第一原料罐1之间,第一动力泵14控制第一原料罐1进出料,即,第一动力泵用于将第一进料管处的原料输送至第一原料罐内,也可以将第一原料罐内的原料输送至滴加罐处,第一动力泵14通过第一y形管路13与第一滴加罐4、第三滴加罐6连接。
[0022]
在第一动力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15,以对第一原料罐1进行进料,便于对第一原料罐1内储存的原料进行追加。
[0023]
第一滴加罐4与第一动力泵14之间设有第一进液阀16,控制第一原料罐1内的原料流入第一滴加罐4内,第三滴加罐6与第一动力泵14之间设有第二进液阀17,控制第一原料罐1内的原料流入第三滴加罐6内。
[0024]
第二管组10包括第二控制阀19、第二y形管路20和第二动力泵21,第二控制阀19连
接在第二动力泵21和第二原料罐2之间,第二动力泵21控制第二原料罐2进出料,即第二动力泵21用于将第二进料管处的原料输送至第二原料罐2内,也可以将第二原料罐2内的原料输送至滴加罐处,第二动力泵21通过第二y形管路20与第二滴加罐5、第四滴加罐7连接。
[0025]
在第二动力泵2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料管22,以对第二原料罐2进行进料,便于对第二原料罐2内储存的原料进行追加。
[0026]
第二滴加罐5与第二动力泵21之间设有第三进液阀23,控制第二原料罐2内的原料流入第二滴加罐4内,第四滴加罐7与第二动力泵21之间设有第四进液阀24,控制第二原料罐2内的原料流入第四滴加罐7内。
[0027]
第三管组10包括第三控制阀25、第三y形管路26和第三动力泵27,第三控制阀25连接在第三动力泵27和第三原料罐3之间,第三动力泵27控制第三原料罐进出料,即,第三动力泵27用于将第三进料管处的原料输送至第三原料罐3内,也可以将第三原料罐3内的原料输送至滴加罐处,第三动力泵27通过第三y形管路26与第二滴加罐5、第四滴加罐7连接。
[0028]
在第三动力泵27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进料管28,以对第三原料罐3进行进料,便于对第三原料罐3内储存的原料进行追加。
[0029]
第二滴加罐5与第三动力泵27之间设有第五进液阀29,控制第三原料罐3内的原料流入第二滴加罐4内,第四滴加罐7与第三动力泵27之间设有第六进液阀30,控制第三原料罐3内的原料流入第四滴加罐7内。
[0030]
滴加罐路18包括滴加罐出液管31和反应釜连接管32,反应釜连接管32与反应釜组件8连接,滴加罐出液管31与反应釜连接管32连接,用于将滴加罐中的原料输送至反应釜内。
[0031]
反应釜组件8包括第一反应釜33和第二反应釜34,反应釜连接管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反应釜33和第二反应釜连接34。
[0032]
在第一反应釜33的进液口处安装有第一反应釜阀35,控制第一反应釜33进液,在第二反应釜34的进液口处安装有第二反应釜阀36,控制第二反应釜34进液。
[0033]
第一反应釜33与第二反应釜34相互连通,在第一反应釜33与第二反应釜3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蠕动泵37和反应釜阀38,控制第一反应釜33和第二反应釜34进行液体交换。
[0034]
在滴加罐出液管31上固定安装有蠕动泵39和滴加阀40,滴加阀40固定安装在蠕动泵39与第一滴加罐4之间,优选的,每个滴加罐与反应釜连接管21之间的滴加罐出液管31结构一致。
[0035]
在第一反应釜33和第二反应釜34上均安装有出料管组41,出料管组41上安装有出料阀42和出料泵43,出料管组41用于反应釜出料。
[003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3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