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2736发布日期:2020-08-05 02:0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属于增塑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塑剂类产品是聚氯乙烯最常用的一种助剂,可使制品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增塑剂具有优良的增塑效果,可以用于硝基纤维素涂料,有良好的软化作用,其稳定性、耐挠曲性、黏结性和防水性均优于其他无机助剂。

增塑剂类产品在聚醋酸乙烯、醇酸树脂、硝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及氯丁橡胶、丁腈橡胶、工程塑料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增塑剂类产品的生产在国内普遍采用间歇生产的方式,其生产工艺是采用酸酐或酸和一元醇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化完毕后,然后加入适量碱性溶液中和掉未反应完的单酯和催化剂,经分层分离掉废水,水洗后的产品物料进入脱醇釜脱醇,在减压的条件下,脱除过量未反应完全的一元醇。对于部分质量要求高的增塑剂产品,为了增加产品的纯度,还需要采用汽提装置经汽提的方式除去产品中的微量有机杂质,最后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得到最终产品。

目前国内在汽提工段中大部分的工厂采用在釜内抽真空直接通入蒸汽汽提的方法,采用此种工艺进行汽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在反应釜进行汽提生产效率较低,汽提时间长;高压蒸汽无法充分利用,能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可以提高汽提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的汽提时间;提高了高压蒸汽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使产品质量稳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包括产品中间罐、预热筒体、蒸汽发生器和汽提塔;所述产品中间罐通过第一物料泵与预热筒体的顶部物料进口相连通;所述预热筒体顶部的冷凝气出口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的冷凝气进口相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管路与预热筒体底部的蒸汽进口和汽提塔内腔相连通;所述预热筒体底部的物料出口通过第二物料泵与汽提塔内部的喷淋盘管相连通;所述预热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设置,预热筒体的内部穿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蒸汽进管,第一蒸汽进管的底部与蒸汽进口相连通,第一蒸汽进管的顶部与冷凝气出口相连通,第一蒸汽进管的外壁与预热筒体内壁之间的空腔内安装有螺旋叶片,空腔的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汽提塔的内腔上部安装有同轴设置的第二蒸汽进管,第二蒸汽进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蒸汽盘管,蒸汽盘管分别与第二蒸汽进管相连通,蒸汽盘管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蒸汽进管的顶部安装有喷淋盘管,喷淋盘管的正上方安装有阻液透气层。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设置有补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汽提塔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物料在螺旋叶片的导流作用下螺旋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吸收第一蒸汽进管内高压蒸汽的热量,物料从而实现预热,预热后的物料进入喷淋盘管内进行喷淋,喷淋过程中物料内的微量杂质在蒸汽盘管排出高压蒸汽的作用下从塔顶带出,汽提塔的塔底收集成品从而实现产品的连续汽提;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在先预热后汽提,提高了汽提效率,大大缩短产品的汽提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盘管进行均匀出气,提高了高压蒸汽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本实用新型使得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汽提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产品中间罐,2-预热筒体,21-第一蒸汽进管,22-蒸汽进口,23-冷凝气出口,24-螺旋叶片,25-物料进口,26-物料出口,3-蒸汽发生器,31-冷凝气进口,32-补液口,33-蒸汽出口,4-汽提塔,41-第二蒸汽进管,42-蒸汽盘管,43-喷淋盘管,44-阻液透气层,5-第一物料泵,6-第二物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增塑剂连续汽提的系统,包括产品中间罐1、预热筒体2、蒸汽发生器3和汽提塔4。

所述产品中间罐1通过第一物料泵5与预热筒体2的顶部物料进口25相连通;所述预热筒体2的顶部和底部密封设置,预热筒体2的内部穿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蒸汽进管21,第一蒸汽进管21的底部与蒸汽进口22相连通,第一蒸汽进管21的顶部与冷凝气出口23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进管21的外壁与预热筒体2内壁之间的空腔内安装有螺旋叶片24,空腔的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25,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26,螺旋叶片24起到导流的作用,螺旋叶片24使物料螺旋向下流动,物料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吸收第一蒸汽进管21内高压蒸汽的热量,从而达到升温的效果,使物料进行充分预热。

所述冷凝气出口23通过管路与蒸汽发生器3的冷凝气进口31相连通,冷凝气出口23将做功后的蒸汽排出后重新导入蒸汽发生器3内加热蒸发,实现水分的循环利用;所述蒸汽发生器3还设置有补液口32和蒸汽出口33,补液口32用于补充水分,蒸汽出口33连接有两条气体支路,一条气体支路与第一蒸汽进管21底部的蒸汽进口22相连通,为预热筒体2提供热量来源,另一条气体支路与第二蒸汽进管41的底部相连通,为汽提塔4提供热量来源。

所述汽提塔4的内腔上部安装有同轴设置的第二蒸汽进管41,第二蒸汽进管41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蒸汽盘管42,蒸汽盘管42分别与第二蒸汽进管41相连通,蒸汽盘管42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蒸汽盘管42将高压蒸汽排出,高压蒸汽为汽提提供热量;所述第二蒸汽进管41的顶部安装有喷淋盘管43,喷淋盘管43通过第二物料泵6与预热筒体2底部的物料出口26相连通,物料在预热筒体2内部预热后通过第二物料泵6泵入喷淋盘管43内进行均匀喷淋;所述喷淋盘管43的正上方安装有阻液透气层44;所述汽提塔4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蒸汽将物料内的微量杂质由气体出口带出;所述汽提塔4的塔底用于收集成品从而实现产品的连续汽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蒸汽发生器3生成的高压蒸汽同时进入第一蒸汽进管21和第二蒸汽进管41内;产品中间罐1内的物料经第一物料泵5泵入第一蒸汽进管21与预热筒体2之间的夹腔,物料在螺旋叶片24的导流作用下螺旋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吸收第一蒸汽进管21内高压蒸汽的热量,物料从而实现预热,预热后的物料通过第二物料泵6进入喷淋盘管43内进行喷淋,物料在喷淋过程中,物料内的微量杂质在蒸汽盘管42排出高压蒸汽的作用下从塔顶带出,汽提塔4的塔底收集成品从而实现产品的连续汽提;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在先预热后汽提,提高了汽提效率,大大缩短产品的汽提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盘管42进行均匀出气,提高了高压蒸汽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本实用新型使得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