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1032发布日期:2021-03-16 22:3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油泥主要用于工艺品、五金、塑胶开模、学生雕塑,可循环使用且久置不变质。特点是对温度敏感、微温可软化塑形。工艺品等模型的雕塑,可塑性极强。

中国专利201910507744.5提供了一种研磨机,其是对在油泥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中,油分离之前将油泥污染物进行粉碎后的物料,进一步进行研磨的研磨机,包括:筒体、主机底座、驱动装置和驱动底座;筒体外壁一端的端部设有大齿轮,筒体两端的圆形底面上分别配设有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在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至少一方的内壁面设置有金属棒状材料形成的引导用螺旋结构,进料螺旋桶连接进料口;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和小齿轮,小齿轮与筒体的大齿轮啮合,从而实现电动机驱动筒体旋转。上述研磨机虽然实现对油泥的研磨加工,但是其存在研磨速率低、不易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油泥研磨的研磨速率低以及不易清洗的问题。整个研磨机的结构为上下结构,油泥不容易堵塞,因此可提高油泥的研磨速率,能适用于大批量研磨。此外,上下结构也便于清洗研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所述研磨机包括:

壳体;

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磨盘,所述磨盘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所述上磨盘和所述下磨盘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磨齿;所述上磨盘与所述储料仓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下磨盘与电机通过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集料板,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集料板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集料板上设置有出料口;

集料槽,所述集料槽设置在所述集料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油泥具有一定粘性,不易研磨均匀,所以研磨机采用上下结构进行研磨,更易出料。油泥从储料仓进入磨盘中,磨盘对油泥进行研磨后,油泥分散在集料板上,再通过出料口排出进入集料槽中,整个过程是由上至下依次进行,更利于油泥的流动。由于整个研磨机的结构为上下结构,油泥不容易堵塞,因此可提高油泥的研磨速率,能适用于大批量研磨。此外,上下结构也便于清洗研磨机。

磨盘包括上磨盘和下磨盘,上磨盘和下磨盘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磨齿,通过磨齿研磨使得油泥更为细腻均匀。油泥是通过上磨盘进料后研磨,研磨后从上磨盘和下磨盘的缝隙中流出,研磨过程对磨盘的耗损小。

集料板是收集研磨后的油泥,再通过出料口进入集料槽中。集料槽与壳体滑动连接,便于取放集料槽,从而便于油泥出料。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限位片。通过设置万向轮和限位片,便于移动研磨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工具梯。通过设置工具梯,便于添加原料(待研磨的油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具梯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工具梯的一端与壳体滑动连接,当需要工具梯时向下拉动使其与地面稳定接触即可,如果不需要工具梯时向上推动使其离开地面即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具梯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板,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横板是用于踩踏,支撑柱的一端设置第二转轴,其主要目的是使得工具梯可以转动,从而调整其角度。一般先转动工具梯使其与壳体呈一定角度,再向下拉动工具梯使其处于滑轨的最低点,并且工具梯与地面稳定接触,此时工具梯、处于限位状态的万向轮以及工具梯与滑轨的接触点处于三角稳定状态,此时工具梯不易滑动。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工具梯添加原料(待研磨的油泥)。

由于支撑柱是有两个,所以两个支撑柱的端部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使得支撑柱实现转动的功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磨盘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仓通过管道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磨盘与所述壳体通过固定轴连接。通过固定轴固定,其固定效果更好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集料板的下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料板上方安装有排料杆,所述排料杆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排料杆可以将研磨后的油泥推入出料口中,并且也利于清洗。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油泥具有一定粘性,不易研磨均匀,所以研磨机采用上下结构进行研磨,更易出料。油泥从储料仓进入磨盘中,磨盘对油泥进行研磨后,油泥分散在集料板上,再通过出料口排出进入集料槽中,整个过程是由上至下依次进行,更利于油泥的流动。由于整个研磨机的结构为上下结构,油泥不容易堵塞,因此可提高油泥的研磨速率,能适用于大批量研磨。此外,上下结构也便于清洗研磨机。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示意图一。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示意图二。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示意图三。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上磨盘和下磨盘处于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上磨盘和下磨盘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下磨盘、第一转轴和集料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下磨盘、第一转轴和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下磨盘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上磨盘与固定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中上磨盘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壳体;2-万向轮;3-限位片;4-工具梯,401-支撑柱,402-横板,403-第二转轴;5-滑轨;6-储料仓;7-磨盘,701-上磨盘,7011-进料口,702-下磨盘,703-磨齿;8-固定轴;9-电机;10-第一转轴;11-出料口;12-排料杆;13-集料板;14-集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所述研磨机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上设置有限位片3(每一个万向轮2上均设置有限位片3);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工具梯4,所述工具梯4包括支撑柱401,所述支撑柱4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板402,所述支撑柱401的一端连接第二转轴403,所述第二转轴403与滑轨5滑动连接,所述滑轨5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

储料仓6,所述储料仓6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

磨盘7,所述磨盘7包括上磨盘701和下磨盘702,所述上磨盘701和所述下磨盘702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磨齿703;所述上磨盘701上设置有进料口7011,所述进料口7011与所述储料仓6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上磨盘701与所述壳体1通过固定轴8连接;所述下磨盘702与电机9通过第一转轴10传动连接,所述电机9安装在集料板13的下方;

集料板13,所述第一转轴10贯穿所述集料板13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集料板13上设置有出料口11;所述集料板13上方安装有排料杆12,所述排料杆12与所述第一转轴10固定连接;

集料槽14,所述集料槽14设置在所述集料板13的下方并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

研磨过程:待研磨的油泥从储料仓6中通过管道进入进料口7011,然后再通过上磨盘701和下磨盘702相接触的面上的磨齿703进行研磨,研磨后的油泥从上磨盘701和下磨盘702的夹缝流出并滴落至集料板13中,由于转轴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排料杆12转动,排料杆12会将油泥推动至出料口11中,最后油泥进入集料槽14中。当集料槽14快满时,可以取出集料槽14并将研磨后的油泥存放在固定地点。

加料过程:一般先转动工具梯4使其与壳体1呈一定角度,再向下拉动工具梯4使其处于滑轨5的最低点,并且工具梯4与地面稳定接触,此时工具梯4、处于限位状态的万向轮2以及工具梯4与滑轨5的接触点处于三角稳定状态,此时工具梯4不易滑动。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工具梯4添加原料(待研磨的油泥)。添加完成后,先向上推动工具梯4,再转动工具梯4,使得工具梯4离开地面即可。

图1中研磨机的工具梯4处于收纳状态,并且集料槽14也没有打开,此时一般为工作状态。

图2中研磨机的工具梯4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一般为加料过程。

图3中研磨机的集料槽14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工具梯4处于收纳状态,此时一般为转移研磨后的油泥过程。

图4为研磨机的内部示意图,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结构为上下结构,并且集料板13的出料口11与集料槽14是通过一个中空通道连接,可以避免物料四处分散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中油泥从储料仓6进入磨盘7中,磨盘7对油泥进行研磨后,油泥分散在集料板13上,再通过出料口11排出进入集料槽14中,整个过程是由上至下依次进行,更利于油泥的流动。由于整个研磨机的结构为上下结构,油泥不容易堵塞,因此可提高油泥的研磨速率,能适用于大批量研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