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5826发布日期:2021-04-30 09:3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



背景技术:

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但有颜色的物质并不一定是染料,作为染料,必须能够使一定颜色附着在纤维上,且不易脱落、变色。染料通常溶于水中,一部份的染料需要媒染剂使染料能黏着于纤维上。染料和色素吸收部份波长的光,所以看起来带有颜色。与染料比较,色素并不溶于水中,亦不会附着于其他物质上。为了确保多种染料混合的使用效果,需要对染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目前,在使用搅拌釜对混合染料进行搅拌时,此时染料时液态存在的,只为了加快染料混合,都会提升搅拌环境的温度,而搅拌釜工作过程中温度会超过加热装置预设值,自发进行降温所需时间较长,在该时间段中高温就容易破坏染料内部结构,降低了染料后续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来解决这人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搅拌釜工作过程中温度会超过加热装置预设值,自发进行降温所需时间较长,在该时间段中高温就容易破坏染料内部结构,降低了染料后续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体,所述搅拌釜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与搅拌釜体气焊连接,所述搅拌釜体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且电加热器与搅拌釜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搅拌釜体的外部设置有集热板,且集热板与搅拌釜体的外壁贴合连接,所述集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且水泵和储水箱均与支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水泵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水管,且注水管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储水箱和冷凝管道的内部,所述冷凝管道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回流管。

优选的,所述搅拌釜体的下方设置有下料仓,且下料仓与支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下料仓的一端延伸至搅拌釜体的内部,所述下料仓的外部设置有第一下料阀,且第一下料阀与下料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下料仓的内部设置有滤网,且滤网与下料仓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下料仓的一侧设置有排渣管,且排渣管的一端延伸至下料仓的内部,所述排渣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二下料阀,且第二下料阀与排渣管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釜体的上方设置有釜盖,所述搅拌釜体与釜盖之间设置有锁紧块,且锁紧块与搅拌釜体和釜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釜盖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釜盖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釜盖的上方设置有电机,且电机与釜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贯穿釜盖并延伸至搅拌釜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两侧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设置有若干个,且搅拌杆均与转轴气焊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一端贯穿釜盖并延伸至釜盖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且气泵与支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气泵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一端贯穿搅拌釜体并延伸至搅拌釜体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外部设置有气动阀甲,且气动阀甲与进气管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贯穿釜盖并延伸至搅拌釜体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外部设置有气压表,所述气压表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阀乙,且气动阀乙和气压表均与排气管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电加热器、冷凝管道和集热板的设置,借助电加热器可以对搅拌釜进行加热,从而增加搅拌釜内部温度,而温度传感器则可以对搅拌釜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控搅拌釜内部温度,而集热板则可以快速的将搅拌釜壳壁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借助水泵将水体注入到冷凝管道中,即可利用水体将热量进行吸收并转移,从而达到冷却的效果,从而实现搅拌釜搅拌温度的调控。解决了可以对搅拌釜进行升温,且能够对升温温度进行调控,并准确的监控搅拌釜内部的温度,提高了搅拌效率的问题。

2.该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气泵、排气管和气压表的设置,在气泵的作用下可以将气体注入到搅拌釜中,借助气泡可以加快染料进行混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合效率,而气压表则可以检测搅拌釜内部气压大小,在内部气压过大时经排气管将其排泄出去,从而控制搅拌釜内部稳定。解决了可以向搅拌釜中注气,利用气体产生的气泡加快染料混合,并能调控搅拌釜内部气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釜体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与釜盖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仓与搅拌釜体连接关系图。

图中:1、搅拌釜体;2、釜盖;3、进料口;4、电机;5、排气管;6、转轴;7、温度传感器;8、锁紧块;9、搅拌杆;10、下料仓;11、第一下料阀;12、排渣管;13、储水箱;14、水泵;15、注水管;16、回流管;17、气泵;18、进气管;19、气动阀甲;20、支架;21、冷凝管道;22、气压表;23、气动阀乙;24、第二下料阀;25、滤网;26、电加热器;27、集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混合染料用搅拌釜,包括搅拌釜体1,搅拌釜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架20,且支架20与搅拌釜体1气焊连接,搅拌釜体1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26,且电加热器26与搅拌釜体1通过螺钉连接,电加热器26可以对搅拌釜进行加热,从而升高搅拌釜内部搅拌温度,搅拌釜体1的外部设置有集热板27,且集热板27与搅拌釜体1的外壁贴合连接,集热板27可以快速的将热量吸收,集热板27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21,冷凝管道21便于水体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吸收转移,支架20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箱13,储水箱13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4,且水泵14和储水箱13均与支架20通过螺钉连接,水泵14的两侧均设置有注水管15,且注水管15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储水箱13和冷凝管道21的内部,冷凝管道21与储水箱13之间设置有回流管16。

进一步,搅拌釜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料仓10,且下料仓10与支架20通过螺钉连接,下料仓10的一端延伸至搅拌釜体1的内部,下料仓10的外部设置有第一下料阀11,且第一下料阀11与下料仓10通过螺钉连接,下料仓10的内部设置有滤网25,且滤网25与下料仓10的内壁贴合连接,下料仓10的一侧设置有排渣管12,且排渣管12的一端延伸至下料仓10的内部,排渣管1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下料阀24,且第二下料阀24与排渣管12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滤网25可以对排泄的染料进行过滤,将不满足使用需求的染料截留下来并经排渣管12排泄出去,并与后续对其进行二次处理,提高了染料使用效率。

进一步,搅拌釜体1的上方设置有釜盖2,搅拌釜体1与釜盖2之间设置有锁紧块8,且锁紧块8与搅拌釜体1和釜盖2通过螺钉连接,釜盖2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且温度传感器7与釜盖2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7可以检测搅拌釜内部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破坏了染料内部结构,降低染料使用质量。

进一步,釜盖2的上方设置有电机4,且电机4与釜盖2通过螺钉连接,电机4输出端的下方设置有转轴6,且转轴6的一端贯穿釜盖2并延伸至搅拌釜体1的内部,转轴6的两侧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杆9设置有若干个,且搅拌杆9均与转轴6气焊连接,电机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3,且进料口3的一端贯穿釜盖2并延伸至釜盖2的下方。通过电机4带动转轴6和搅拌杆9转动,从而对搅拌釜中的染料进行搅拌混合。

进一步,支架20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17,且气泵17与支架20通过螺钉连接,气泵17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8,且进气管18的一端贯穿搅拌釜体1并延伸至搅拌釜体1的内部,进气管18的外部设置有气动阀甲19,且气动阀甲19与进气管18密封连接。通过气泵17可以将气体经进气管18注入到搅拌釜中,借助气体产生的气泡加快了染料混合。

进一步,电机4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管5,且排气管5的一端贯穿釜盖2并延伸至搅拌釜体1的内部,排气管5的外部设置有气压表22,气压表22的一侧设置有气动阀乙23,且气动阀乙23和气压表22均与排气管5密封连接。通过气压表22可以检测搅拌釜中的气压大小,在气压过大时将气体从排气管5排泄出去,从而控制搅拌釜内部气压稳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待混合的染料通过进料口3加入到搅拌釜中,开启电机4和电加热器26,在电加热器26的作用提升了搅拌釜内部的温度,在电机4的作用下带动转轴6和搅拌杆9转动,从而对加入的染料进行搅拌混合。在搅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7检测搅拌釜内部的温度,在温度过高时停止电加热器26开启水泵14,在水泵14的作用下可以将水体注入到冷凝管道21中,在温差的作用下,利用流动的水体将热量进行吸收并转移,而回流管16则可以将吸收热量的水体回流到储水箱13中将其进行中和;在温度过低时,继续开启电加热器26,且水泵14不会被开启。开启气泵17,在气泵17的作用下将气体注入到搅拌釜中,当气体与染料接触时会产生气泡,借助搅拌釜可以加快染料的混合,而气压表22则可以对搅拌釜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测,在气压过大时经排气管5排泄出去,从而控制搅拌釜内部气压的稳定。气泵17与气动阀甲19同步驱动,气压表22与气动阀乙23同步驱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