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4619发布日期:2021-03-30 19: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四氧化三锰废水处理的沉降塔。



背景技术:

四氧化三锰含氨-氮废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前,会有大量的悬浮物在其废水处理水中。如果将这些废水未经预处理直接送入膜生物反应器,则会给膜生物反应器带来沉重而昂贵的负担,成本较高。因此需要相对便宜的方法和相关设备来对工艺废水进行前期处理,在将含悬浮物较多的废水引入膜生物反应器之前,要去除相当大比例的悬浮物。目前,大多生产四氧化三锰厂家采用多级水泥沉降横槽进行处理,成本高,效果差,出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处理沉降塔,这样沉降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成本低。

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处理沉降塔,上部优选为圆筒形,下部优选为圆锥形,其底部具有用于排污的出口管。优选地,沉降塔的底部是平的,并且出口管位于沉降塔靠近平底的一侧。沉降塔包括废水输送泵和进水管,用于将待处理废水输送到沉降塔中。进水管在出口管的上方。絮凝剂通过絮凝剂加入器加入到进水管中,与待处理废水混合。在沉降塔内设置流体偏转器,进水管流入的新进废水经过三通,由上喷嘴引向流体偏转器,同时下喷嘴将一部分新进废水引向沉降塔的平坦底部。通过流体偏转器和上喷嘴、下喷嘴的共同作用,使新进废水与沉降塔中已经存在的废水和先前沉降的部分固体混合,并产生湍流。上喷嘴引入的废水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在流体偏转器上方设置有阻挡环,以防止新进废水直接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而是将新进废水导向沉降塔的中心,使其中的固体悬浮物大部分返回至沉降塔下部。

新进废水进入沉降塔,原沉降塔内上部的含悬浮物很低的废水从溢流口流出。关闭进水管的控制阀后,沉降塔内废水静止沉降,进入沉降期。

在实际操作中,沉降期结束后在沉降塔底部的“污泥”浆料不完全排出,每次留一部分固体作为“核”与新进废水混合,通过湍流被分散悬浮在沉降塔的下部,新进废水的固体颗粒与“核”接触时因四氧化三锰粉末的强粘附性特性以及絮凝剂的共同作用下聚结,粘附在“核”上。新进废水终止后,粘附在“核”上的固体重新沉降形成污泥。沉降期结束后,大部分污泥从出口管排出。

为减少沉降期时间,新进废水的流速要快速降低,而且不能直接冲击沉降塔下部含污泥较多的废水上,因此在上喷嘴上部设置伞形的流体偏转器,将新进废水流度降低到所需的较低水平,并使含悬浮物较多的新进废水沿沉降塔壁向上移动。在沉降塔上部圆筒形偏下位置设置阻挡环,阻挡环的宽度为沉降塔上部圆筒形直径的1/50至1/20之间,阻挡环为圆环板。阻挡环将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的新进废水导向沉降塔的中心,使固体悬浮物的大部分返回至沉降塔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保留一部分固体作为“核”降低絮凝剂的用量,用流体偏转器和阻挡环,减少悬浮物沉降距离,有效减少沉降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的示意图。其中:1、废水输送泵;2、进水管;3、絮凝剂加入器;4、下喷嘴;5、三通;6、上喷嘴;7、流体偏转器;8、阻挡环;9、溢流口;10出口管;1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处理沉降塔,上部优选为圆筒形,下部优选为圆锥形,其底部具有用于排污的出口管10。优选地,沉降塔的底部是平的,并且出口管10位于沉降塔靠近平底的一侧。沉降塔包括废水输送泵1和进水管2,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水输送到沉降塔中。进水管2在出口管10的上方。絮凝剂通过絮凝剂加入器3加入到进水管2中,与待处理废水混合。在沉降塔内设置流体偏转器7,进水管2流入的新进废水经过三通5,由上喷嘴6引向流体偏转器7,同进下喷嘴4将一部分新进废水引向沉降塔的平坦底部。通过流体偏转器7和上喷嘴6、下喷嘴4的共同作用,使新进废水与沉降塔中已经存在的废水和先前沉降的部分固体混合,并产生湍流。上喷嘴6引入的废水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在流体偏转器7上方设置有阻挡环8,以防止新进废水直接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而是将新进废水导向沉降塔的中心,使其中的固体悬浮物大部分返回至沉降塔下部。

新进废水进入沉降塔,原沉降塔内上部的含悬浮物很低的废水从溢流口9流出。关闭新进废水的控制阀11,沉降塔内废水静止沉降,进入沉降期。

在实际操作中,沉降期结束后在沉降塔底部的“污泥”浆料不完全排出,每次留一部分固体作为“核”与新进废水混合,通过湍流被分散悬浮在沉降塔的下部,新进废水的固体颗粒与“核”接触时因四氧化三锰粉末的强粘附性特性以及絮凝剂的共同作用下聚结,粘附在“核”上。进水终止后,粘附在“核”上的固体重新沉降形成污泥。沉降期结束后,大部分污泥从出口管10排出。

为减少沉降期时间,新进废水的流速要快速降低,而且不能直接冲击沉降塔下部含污泥较多的废水上,因此在上喷嘴6上部设置伞形的流体偏转器7,将新进废水流度降低到所需的较低水平,并使含悬浮物较多的新进废水沿沉降塔壁向上移动。在沉降塔上部圆筒形偏下位置设置阻挡环8,阻挡环8的宽度为沉降塔上部圆筒形直径的1/50至1/20之间,阻挡环8为圆环板。阻挡环8将沿着沉降塔壁向上移动的新进废水导向沉降塔的中心,使固体悬浮物的大部分返回至沉降塔下部。



技术特征:

1.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包括沉降塔的下部空间内有流体偏转器;沉降塔下部连接进水管;沉降塔底部有出口管;排污后,会保留一部分在沉降塔底部的带固体的废水;新进废水通过三通从上喷嘴和下喷嘴喷出与保留的废水混合后沉降;沉降后的污泥大部分从出口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沉降塔底部是平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沉降塔下部空间内有流体偏转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流体偏转器为伞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新进废水通过三通后从上喷嘴和下喷嘴喷出新进废水的重量比为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流体偏转器上方设置有阻挡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氧化三锰废水沉降塔,其特征在于阻挡环的宽度为沉降塔上部圆筒直径的1/50至1/20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四氧化三锰废水处理沉降塔,上部优选为圆筒形,下部优选为圆锥形,其底部具有用于排污的出口。沉降塔包括一个进水管,用于将废水的进水输送到沉降塔中。进水管的高度在出口管的上方。在沉降塔内设置流体偏转器,上喷嘴引新进废水向流体偏转器,下喷嘴将新进废水引向沉降塔的平坦底部。通过流体偏转器和上喷嘴的共同作用,使新引入的废水与沉降塔中已经存在的废水和先前沉降的部分固体混合,并产生湍流。在流体偏转器上方设置有阻挡环,使固体悬浮物大部分返回至沉降塔下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保留一部分固体作为“核”降低絮凝剂的用量,用流体偏转器和阻挡环,有效减少沉降时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伍宏斌;吴秀玲;李峥;谢戈;刘革建;张宏;杨学燕;王慧兰;祖国红;柏晖;张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