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1064发布日期:2021-04-06 12:1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除尘器。



背景技术:

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通过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接触圆筒部的内壁,再由于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集尘室,从而实现除尘。

以往结构的除尘器,风速不大,粉尘跟圆筒部的内壁接触不充分,较难完全掉落到集尘室,有些粉尘随气流流出,除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除尘器,其进风管的进风端采用扁平结构,提高入风速度以及离心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除尘室、风机以及进风管,所述除尘室内部形成为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顶端设有出风管,所述除尘室的底端设有集尘室,集尘室与除尘腔贯通;除尘室的侧部设有与除尘腔导通的进风口;进风管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的截面呈扁平状,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并引导风吹向所述出风管的管壁;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风端的截面呈矩形。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延伸至除尘腔的中端并形成为入风端;所述出风管的顶端延伸至除尘腔外并形成为出风端,出风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筛孔。

优选的,所述入风端内固接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颗粒吸尘棉。

优选的,所述除尘腔包括第一腔段、第二腔段、第三腔段以及第四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第二腔段、第三腔段以及第四腔段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贯通;第二腔段、第四腔段的内径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腔段的内径与第二腔段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第三腔段的内径与第二腔段的最小内径相同,第三腔段的内径与第四腔段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集尘室与第四腔段的底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尘室内设有集尘箱,集尘箱内设有除尘吸附棉;集尘箱与所述第四腔段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尘室的侧部设有开口以及门板,所述集尘箱用于由所述开口装入所述集尘室内,所述门板用于封盖所述开口。

优选的,所述集尘室的底端设有滑槽,所述集尘箱的底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用于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进风管的进风端由原先圆形状改为扁平状,即在入风时,风经扁平状结构进行压缩,提高风流速,产生更大的离心力,风中的粉尘便可更好的甩落至除尘室内壁。此外,进风口引导风至出风管的管壁外,而不是直接出风,使粉尘跟除尘室内璧充分接触,并掉落到集尘室,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除尘室;11、第一腔段;12、第二腔段;13、第三腔段;14、第四腔段;20、集尘室;21、集尘箱;22、除尘吸附棉;23、滑槽;30、风机;40、进风管;41、进风端;50、出风管;51、颗粒吸尘棉;52、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除尘室10、风机30以及进风管40,在除尘室10内部形成为除尘腔,在除尘腔的顶端设有出风管50,而除尘室10的底端设有集尘室20,该集尘室20的顶端与除尘腔的底端贯通。具体除尘室10的侧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除尘腔导通。进风管40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41,进风端41的截面呈扁平状,该进风端41与进风口连通,进风端41可引导风吹向出风管50的管壁;进风管40的另一端与风机30的出风口连通。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除尘器时,可通过风机30将外部待除尘的废气导入进风管40内,进风管40的进风端41可经进风口导入到除尘腔内,进风管40的进风端41由原先圆形状改为扁平状,即在入风时,风经扁平状结构进行压缩,提高风流速,产生更大的离心力,风中的粉尘便可更好的甩落至除尘室10内壁。此外,进风口引导风至出风管50的管壁外,而不是直接出风,使粉尘跟除尘室10内璧充分接触,并掉落到集尘室20,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端41的截面呈矩形,矩形口径的进风端41可使风流呈扁平状态进入除尘腔内,压缩效果更优。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风端41也可以是截面呈椭圆等其他结构来实现。另外,上述进风管40的进风端41可通过螺钉与集尘室20的外壁或者内壁进行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出风管50的底端延伸至除尘腔的中端,出风管50的底端形成为入风端,而出风管50的顶端延伸至除尘腔外并形成为出风端,出风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筛孔52。如此,进风端41引导废气进入除尘腔内,需要绕除尘室10内壁行走至除尘腔的中端后才会经出风管50的入风端导出,可增加废气与除尘腔的内壁接触时间,除尘效果更好。而进入到出风管50的废气可经出风端的多个筛孔52导出,可进一步过滤。

更具体的是,入风端内可固接有过滤层,过滤层为颗粒吸尘棉51,即除尘腔内除尘后的废气经颗粒吸尘棉51进一步吸附未除去的尘土,导出的气流更洁净。

进一步地,除尘腔包括第一腔段11、第二腔段12、第三腔段13以及第四腔段14,第一腔段11、第二腔段12、第三腔段13以及第四腔段14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贯通。具体第二腔段12、第四腔段14的内径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第一腔段11的内径与第二腔段12的最大内径相同,而第三腔段13的内径与第二腔段12的最小内径相同,第三腔段13的内径与第四腔段14的最大内径相同;集尘室20与第四腔段14的底端连通。如此,在废气除尘时,废气可由上至下与第一腔段11、第二腔段12、第三腔段13以及第四腔段14的内壁接触,气流行径更长,气流的灰尘可更好甩落至内壁上,而第二腔段12以及第四腔段14内径由上至下减小,即呈锥形状,可引导灰尘集中掉落。

优选的,集尘室20内设有集尘箱21,在集尘箱21内设有除尘吸附棉22;集尘箱21与第四腔段14连通,即呈锥形状的第四腔段14可引导灰尘掉落至集尘箱21,在灰尘满了之后,将集尘箱21取出便可清理。

进一步地,集尘室20的侧部设有开口以及门板,集尘箱21可由开口装入集尘室20内,或者取出,而门板可封盖开口,如此,通过开合门板,便可将集尘箱21装入或者取出。

进一步地,还可在集尘室20的底端设有滑槽23,集尘箱21的底端设有滑块,滑块用于滑动的安装于滑槽23内,即集尘箱21便可滑动的出入集尘室20,操作过程稳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除尘室、风机以及进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内部形成为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顶端设有出风管,所述除尘室的底端设有集尘室,集尘室与除尘腔贯通;除尘室的侧部设有与除尘腔导通的进风口;进风管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的截面呈扁平状,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并引导风吹向所述出风管的管壁;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的截面呈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延伸至除尘腔的中端并形成为入风端;所述出风管的顶端延伸至除尘腔外并形成为出风端,出风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筛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端内固接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颗粒吸尘棉。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腔包括第一腔段、第二腔段、第三腔段以及第四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第二腔段、第三腔段以及第四腔段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贯通;第二腔段、第四腔段的内径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腔段的内径与第二腔段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第三腔段的内径与第二腔段的最小内径相同,第三腔段的内径与第四腔段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集尘室与第四腔段的底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内设有集尘箱,集尘箱内设有除尘吸附棉;集尘箱与所述第四腔段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的侧部设有开口以及门板,所述集尘箱用于由所述开口装入所述集尘室内,所述门板用于封盖所述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的底端设有滑槽,所述集尘箱的底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用于滑动的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尘器,包括除尘室、风机以及进风管,所述除尘室内部形成为除尘腔,所述除尘腔的顶端设有出风管,所述除尘室的底端设有集尘室,集尘室与除尘腔贯通;除尘室的侧部设有与除尘腔导通的进风口;进风管的一端形成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的截面呈扁平状,所述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并引导风吹向所述出风管的管壁;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除尘器,其进风管的进风端采用扁平结构,提高入风速度以及离心力,风中的粉尘可更好的甩落至除尘室内壁,除尘更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生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