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0012发布日期:2021-01-15 13:1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雾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喷雾器将液体雾化喷出,以附着在外部物体上,但附着外部物体上的雾化的液体容易从外部物体上滑落,因此,会对雾化的液体造成浪费,对雾化的液体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雾化的液体的利用率高的喷雾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雾器,包括:

喷雾器壳,具有用于盛放液体的容置腔;

通电模块,与所述喷雾器壳连接,所述通电模块用于给所述容置腔内的所述液体通电,以使所述液体带第一电荷;及

喷头,与所述喷雾器壳连接,所述喷头用于将带第一电荷的所述液体雾化并喷出至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且所述第一电荷与所述第二电荷的电性相反。

优选地,所述喷雾器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喷雾器壳连接,所述风机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风机用于为所述喷头提供将所述容置腔内带第一电荷的所述液体经所述喷头雾化喷出至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的动力。

优选地,所述喷雾器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喷雾器壳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喷雾器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喷头包括喷头壳、传输件及喷雾组件,所述传输件和所述喷雾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喷头壳内,所述传输件和所述喷雾组件连接,所述传输件和所述喷头壳连接,所述喷头壳与所述风机连接,所述风机用于为所述喷雾组件提供旋转的动力,使得所述喷雾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传输件旋转以在所述喷雾组件的内部形成真空环境。

优选地,所述喷雾组件包括风叶组件和喷雾件,所述喷雾件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喷雾件具有喷雾口,所述传输件穿过所述风叶组件并伸入至所述喷雾件内,所述风机用于为所述风叶组件提供旋转的动力,所述风叶组件带动所述喷雾件相对于所述传输件旋转以在所述喷雾口内形成真空环境。

优选地,所述喷雾口的内径从所述喷雾件连接所述风叶组件的一端至所述喷雾件远离所述风叶组件的一端递增。

优选地,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和连接管,所述风叶和所述喷雾件均套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传输件套设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内,所述风叶能够相对于所述传输件旋转,以通过所述连接管带动所述喷雾件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喷雾器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伸入至所述容置腔内以使得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液体相接触,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通电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喷雾器还包括供能件,所述供能件与所述通电模块电连接,所述供能件用于给所述通电模块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电模块给容置腔内的液体通电,以使液体带第一电荷,喷头将带第一电荷的液体喷出至外部物体上,由于雾化的液体带有第一电荷,雾化的液体能够吸附在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使得外部物体能够充分吸收雾化的液体,提高了对雾化的液体的利用率,此外,由于液体均带第一电荷,所以液体之间会产生相斥的力,使得液体更分散,从而使得液体雾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喷雾器的轴测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喷雾器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喷雾器壳的轴测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喷头的剖视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不带喷头壳的喷头的剖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不带喷头壳的喷头的爆炸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喷头和风机的轴测图;

其中,100.喷雾器壳;101.第三开口;102.开孔;103.容置腔;110.通电模块;120.喷头;121.喷头壳;122.传输件;123.喷雾组件;1231.风叶组件;12311.风叶;12312.连接管;12313.第二螺纹部;12314.第一开口;1232.喷雾件;12321.喷雾口;12322.第一螺纹部;124.轴承;125.轴承定位件;126.固定件;130.风机;140.电极组件;150.电磁阀;160.连接部;161.第二开口;170.供能件;180.开关按钮;190.锁定件;200.提手;210.盖子;220.第一连接管;230.第二连接管;240.把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将主要描述喷雾器的具体结构。

如图1-2所示,一种喷雾器包括喷雾器壳100、通电模块110及喷头120,喷雾器壳100具有用于盛放液体的容置腔103,通电模块110与喷雾器壳100连接,通电模块110用于给容置腔103内的液体通电,以使液体带第一电荷,喷头120与喷雾器壳100连接,喷头120用于将带第一电荷的液体雾化并喷出至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且第一电荷与第二电荷的电性相反。

通电模块110给容置腔103内的液体通电,以使液体带第一电荷,喷头120将带第一电荷的液体喷出至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由于雾化的液体带有与第二电荷电性相反的第一电荷,雾化的液体能够吸附在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使得外部物体能够充分吸收雾化的液体,提高了对雾化的液体的利用率,此外,由于液体均带有电性相同的第一电荷,所以液体之间会产生相斥的力,使得液体更分散,从而使得液体雾化效果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荷为正电荷,第二电荷为负电荷。

喷雾器还包括风机130,风机130的一端与喷雾器壳100连接,风机130的另一端与喷头120连接,风机130用于为喷头120提供将容置腔103内带第一电荷的液体经喷头120雾化喷出至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的动力。

如图1所示,喷雾器还包括连接部160,连接部160的一端与喷雾器壳100连接,连接部160的另一端与风机130连接。

如图1所示,喷雾器还包括提手200,提手200与连接部160活动连接,提手200能够相对于连接部160转动,以使提手200远离连接部160的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连接部160。具体地,通过使得提手200与连接部160活动连接,这样提手200远离连接部160的一端为可以摆动的一端。当不需要转移喷雾器时,转动提手200使提手200可以摆动的一端靠近连接部160,从而使得提手200与连接部160相贴合,能够节省空间。当需要转移喷雾器时,转动提手200使提手200可以摆动的一端远离连接部160,从而使得提手200相对于连接部160转动至适合的位置,以便于人手去握住提手200,进而便于用户对喷雾器进行位置转移。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喷雾器还包括把手240,把手240连接于连接部160和/或喷雾器壳100上,把手240用于手持,具体地,当使用喷雾器时,通过手持把手240来控制喷雾器进行喷雾。

在一实施例中,把手240和连接部160为一个整体。

如图2-3所示,喷雾器还包括电极组件140,电极组件140部分伸入至喷容置腔103内以使得电极组件140用于与容置腔103内的液体相接触,电极组件140与通电模块110电连接,电极组件140能够导电,以使通电模块110用于通过电极组件140给容置腔103内的液体通电,具体地,通电模块110将第一电荷输出到电极组件140上,由于电极组件140导电且与液体相接触,从而实现了对容置腔103内的液体的通电,使得容置腔103内的液体带正电。

如图2和图4所示,喷头120包括喷头壳121、传输件122及喷雾组件123,传输件122和喷雾组件123均设置于喷头壳121内,传输件122和喷雾组件123连接,传输件122和喷头壳121连接,传输件122为管状结构,喷头壳121与风机130连接,风机130用于为喷雾组件123提供旋转的动力,使得喷雾组件123能够相对于传输件122旋转,以在喷雾组件123的内部形成真空环境,从而使待雾化的液体在大气压强下经过传输件122进入喷雾组件123内,喷雾组件123还能够带动进入喷雾组件123内的液体旋转以使液体雾化喷出至喷雾组件123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30通过产生的风力带动喷雾组件123相对于传输件122旋转,具体地,进入喷雾组件123内的液体随喷雾组件123一起旋转使得液体在喷雾组件123内分布更均匀,从而液体的雾化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喷雾组件123包括风叶组件1231和喷雾件1232,喷雾件1232与风叶组件1231连接,喷雾件1232具有喷雾口12321,传输件122穿过风叶组件1231并伸入至喷雾件1232内,风机130用于为风叶组件1231提供旋转的动力,进而通过风叶组件1231带动喷雾件1232风叶组件1231相对于传输件122旋转以在喷雾口12321内形成真空环境,从而以使液体在大气压强下经过传输件122进入喷雾口12321内,喷雾件1232还能够带动进入喷雾件1232内的液体旋转以使液体经过喷雾口12321雾化喷出至喷雾件1232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30通过产生的风力带动风叶组件1231旋转。

如图4所示,喷雾口12321的内径从喷雾件1232连接风叶组件1231的一端至喷雾件1232远离风叶组件1231的一端递增,能够使得进入喷雾件1232内的液体更好地向外扩散,以使液体分布更均匀,使得液体的雾化效果更好,喷雾件1232可以但不限于为喇叭状。

如图4所示,风叶组件1231包括风叶12311和连接管12312,风叶12311和喷雾件1232均套设于连接管12312上,传输件122套设于连接管12312的一端内,风叶12311能够相对于传输件122旋转,风叶12311通过连接管12312带动喷雾件1232同步旋转从而在喷雾口12321内形成真空环境,液体能够在大气压强下经过传输件122和连接管12312进入喷雾件1232内,具体地,风叶12311的旋转还能够产生用于对从喷雾件1232喷出的液体进行吹拂的风力,风叶12311产生的风力对喷雾件1232的喷雾口12321喷出的液体进行吹拂,使得液体进一步雾化,且使雾化后的液体喷出的距离更远。

如图5所示,喷雾件123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部12322,连接管12312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纹部12313,第一螺纹部12322和第二螺纹部12313相螺合,以使喷雾件1232和连接管1231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螺纹部12322为内螺纹,第二螺纹部12313为外螺纹。

如图5所示,连接管12312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12314,第一开口12314用于连通连接管12312和喷雾件1232,具体地,第一开口12314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形,第一开口12314包括多个,多个第一开口12314间隔设置于连接管12312的侧壁上,通过多个第一开口12314的设置,使得经过连接管12312的液体可从不同方向进入喷雾件1232的内部,以使液体在喷雾件1232的内部更加分散,从而对液体的雾化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314包括四个,四个第一开口12314间隔设置于连接管12312的侧壁上,四个第一开口12314的设置,使得经过连接管12312的液体可通过第一开口12314从不同方向进入喷雾件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314可以为三个以下或五个以上,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5所示,喷头120还包括轴承124,轴承124套设于喷雾组件123上,轴承124用于支撑喷雾组件123,喷雾组件123通过轴承124与传输件122转动连接,具体地,轴承124用于保证喷雾组件123的旋转精度,且降低喷雾组件123旋转时的摩擦系数。

如图5-6所示,喷头120还包括轴承定位件125,轴承定位件125套设于轴承124上,轴承定位件125用于定位轴承124,轴承定位件125与传输件122连接,喷雾组件123通过轴承124和轴承定位件125与传输件122连接,具体地,轴承定位件125可以但不限于为圆环状。

如图5-6所示,喷头120还包括固定件126,固定件126穿过传输件122与轴承定位件125连接,轴承定位件125与传输件122通过固定件126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126包括多个,多个固定件126间隔的穿过传输件122与轴承定位件125连接,多个固定件126能够实现轴承定位件125与传输件122的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6包括三个,三个固定件126间隔的穿过传输件122与轴承定位件12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26可以为两个以下或四个以上,具体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地,固定件126可以但不限于为螺钉。

在一实施例中,喷雾器还包括通水管,通水管的一端与喷雾器壳100连接,通水管的另一端与传输件122连接,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能够经过通水管和传输件122进入喷雾组件123内。

如图2所示,喷雾器还包括电磁阀150,电磁阀150设置于通水管上,电磁阀150用于控制通水管的连通和断开,具体地,电磁阀150具有通路状态和断路状态,在通路状态时,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能够经过电磁阀150和通水管进入喷头120内,在断路状态时,液体不能够从容置腔103内经过电磁阀150和通水管进入喷头120内,此外,在喷雾器不工作时,电磁阀150处于断路状态,避免液体经过电磁阀150和通水管进入喷头120,以避免液体从喷头120漏出。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阀150的一端穿过电极组件140伸入至喷雾器壳100内,电磁阀150的另一端与通水管远离传输件122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由于电磁阀150穿过电极组件140伸入至喷雾器壳100内,因此,不需要额外在喷雾器壳100设置用于供电磁阀150穿过的开口。

如图1所示,连接部160的内部和风机130的内部连通,连接部16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61,第二开口161外部空气能够经过第二开口161流向或流出连接部160的内部并流向或流出风机130的内部,第二开口161从而实现外部空气能够流向或流出风机130的内部与喷雾器的外部的连通,以保证风机130能够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喷雾器还包括供能件170,供能件170与通电模块110电连接,供能件170用于为通电模块110提供电能,具体地,本申请通过供能件170为通电模块110提供电能,不需要借助外部电源,节省了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线,使用更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供能件170为直流电源,直流电源供电时不需要经过整流滤波过程,因此,直流电源供电更加便捷。

在一实施例中,供能件170与风机130和电磁阀150电连接,供能件170用于为风机130和电磁阀150提供电能,具体地,供能件170与把手240连接。

如图1所示,喷雾器还包括开关按钮180,开关按钮180用于控制喷雾器的启动与关闭,具体地,开关按钮180用于控制风机130、通电模块110及电磁阀150,按下开关按钮180时,使得风机130和通电模块110开始工作,同时使得电磁阀150位于通路状态,松开开关按钮180时,使得风机130和通电模块110停止工作,同时使得电磁阀150位于断路状态,具体地,按下开关按钮180时,电磁阀150延时预定时间后位于通路状态,以保证容置腔103内的液体已经被通电模块110通电。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开关按钮180设置于把手240上。

如图1所示,喷雾器还包括锁定件190,锁定件190能够将开关按钮180锁定在按下状态,具体地,当需要长时间喷雾时,按下开关按钮180后,再按下锁定件190能够将开关按钮180锁定在按下状态,不需要人手长时间按住开关按钮180,使用更加方便,当不需要喷雾时,再按下开关按钮180,开关按钮180便会恢复原状。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锁定件190设置于把手240上。

如图3所示,喷雾器壳100上开设有第三开口101,第三开口101与喷雾器壳100的内部连通,如此设置,以便用户从第三开口101向喷雾器壳100的容置腔103内注入液体。

如图1和图3所示,喷雾器还包括盖子210,盖子210盖设在喷雾器壳100的第三开口101处,具体地,往喷雾器壳100内注入液体后,将盖子210盖设在喷雾器壳100开设有第三开口101的部分,以避免使用喷雾器时液体从喷雾器壳100内经第三开口101洒出,同时还能避免外部污物从喷雾器壳100开设的第三开口101进入容置腔103内。

喷雾器还包括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风机130连接,通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喷雾器壳100内,通气管用于将风机130产生的风力通入喷雾器壳100的容置腔103内,使得容置腔103内具有更大地压强,一方面,喷雾件1232相对于传输件122旋转以在喷雾口12321的内部形成真空环境,以使待雾化的液体在大气压强下通过传输件122进入喷雾件1232的内部,另一方面,通气管用于将风机130产生的风力通入喷雾器壳100的容置腔103内,使得容置腔103内具有更大地压强,从而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喷雾件1232内。

喷雾器壳100上开设有开孔102,开孔102与喷雾器壳100的内部连通,

如图7所示,喷雾器还包括第一管状件220,第一管状件220穿过风机130的侧壁并部分伸入至风机130内,通水管通过第一管状件220与传输件122连接,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能够经过电磁阀150、通水管、第一管状件220及传输件122进入喷雾组件123内。

在一实施例中,通水管包括第一子通水管和第二子通水管,第一子通水管的一端与电磁阀150连接,第一子通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管状件220外露于风机130的一端连接,第二子通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管状件220伸入至风机130的一端连接,第二子通水管的另一端与传输件122连接,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能够经过电磁阀150、第一子通水管、第一管状件220、第二子通水管及传输件122进入喷雾组件123内。

如图7所示,喷雾器还包括第二管状件230,第二管状件230穿过风机130的侧壁并部分伸入至风机130内,第二管状件230和第一管状件220间隔设置,通气管通过第二管状件230伸入风机130内,风机130产生的风力能够经过第二管状件230和通气管通入喷雾器壳100的容置腔103内。

参照图1-7,喷雾器各机构之间的配合和动作过程如下:

手持把手240,按下开关按钮180,风机130和通电模块110开始工作,电磁阀150延时预定时间后位于通路状态,通电模块110通过电极组件140对容置腔103内的液体进行通电,使液体带第一电荷,风机130驱动风叶12311旋转,进而通过风叶12311带动喷雾件1232旋转以在喷雾口12321内产生局部真空,容置腔103内的液体在大气压强作用下,经过电磁阀150、第一子通水管、第一管状件220、第二子通水管及传输件122进入喷雾件1232内,喷雾件1232内的液体随喷雾件1232一起旋转,使得液体经过喷雾口12321雾化喷出至外部物体上,风机130产生的风力对从喷雾口12321喷出的液体进一步雾化,并使得雾化后的液体喷出更远的距离,由于被喷出的液体带第一电荷,雾化的液体吸附到带第二电荷的外部物体上,使得外部物体能够充分吸收雾化的液体,提高了对雾化的液体的利用率,此外,由于液体均带第一电荷,所以液体之间会产生相斥的力,使得液体更分散,从而使得液体雾化效果更好,喷雾结束后,不再按压开关按钮180,风机130和通电模块110停止工作,电磁阀150变为断路状态,进一步地,当需要长时间喷雾时,按下开关按钮180后,再按下锁定件190能够将开关按钮180锁定在按下状态,不需要人手长时间按住开关按钮180,使用更加方便,当不需要喷雾时,再按下开关按钮180,开关按钮180便会恢复原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