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1804发布日期:2021-06-25 16:3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氨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



背景技术:

蒸氨塔是用于含氨溶液蒸氨的一种设备,作用是蒸出含氨溶液中的游离氨,是纯碱(na2co3)生产过程中回收氨的关键设备,在实际生产中,板式结构的蒸氨塔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板式结构的蒸氨塔主要特点在于在塔体内部设置有多层泡罩塔板,其中泡罩塔板由塔盘、若干升气管及其相应的泡罩构成,升气管均匀分布于塔盘,每一升气管顶端安置一泡罩。升气管及其相应的泡罩组成了塔板的鼓泡元件,操作时,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来自下层塔板的上升气体经升气管由泡罩下沿吹入液层。由于泡罩塔板上液层较高,上升气流的行进路线曲折,两相接触时间较长,分离效果很好。

现有技术中泡罩大多采用圆形泡罩,它的外形如钟罩状,泡罩内有升气管,在泡罩与升气管之间形成回转空间,升气管固定在塔板上,气相通过升气管进入回转空间,以一定的喷出速度由齿缝喷出,与塔板上的液体形成鼓泡接触,进行传质过程。

这种传统的泡罩形成鼓泡接触时间短,致使气相与液相接触反应不充分,这也使得在蒸氨塔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需要增设多层泡罩塔板,以此达到泡罩塔板装置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传统泡罩鼓泡时间短,气相与液相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泡罩的技术方案: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包括塔板,其特征在于,叶轮式泡罩包括泡罩体、泡罩盖、风叶轮、转轴;

泡罩体包括集气罩、支撑罩,其中集气罩下方为空腔的连接口,在集气罩的中心开有圆孔,在集气罩的圆孔上方设有支撑罩,在支撑罩内部使用多个支撑条轴向连接有轴套一,在支撑罩的顶端上留有通孔;

泡罩盖内部的顶端中心设有轴套二,在泡罩盖内部环形均匀布置有多组隔板;

转轴的一端固定有风叶轮,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轴套一、通孔设置在轴套二内。

进一步,所述塔板的中心设有升汽管,塔板边缘处设有下液管,塔板上侧的下液管端口低于升汽管端口,塔板下侧的下液管端口与塔板齐平,塔板下侧的下液管端口与塔板的底面距离为180-200mm。

进一步,泡罩体与塔板上侧的下液管端口之间采用可分离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泡罩盖的下沿低于塔板上侧的下液管端口。

进一步,所述泡罩盖为倒圆台形或倒圆柱椎体形。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留有缺口,便于在泡罩盖转动时隔板与支撑罩之间留有空隙,隔板的下端边沿与泡罩盖的下端边沿齐平。

进一步,所述单独的隔板与隔板之间互不直接连接。

进一步,每相邻两层塔板的下液管处于相反的位置,且每相邻两层塔板之间的距离为250mm。

与现有技术中的泡罩相比,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在原有泡罩基础上增加了回旋搅拌的泡罩设计,通过气相推动风叶轮转动,带动泡罩盖旋转,泡罩盖转动过程中使得内部的隔片不断搅拌进入液相的气相,使其反应充分,更好地达到泡罩的目的,从而减少了板式结构蒸氨塔的塔板层数。由于叶轮式泡罩的泡罩体、泡罩盖采用分离式设计,便于更换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泡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泡罩盖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塔板的主视图;

图5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使用参考示意图;

图中:泡罩体为1,集气罩为101,支撑罩为102,通孔为103,轴套一为104,支撑条为105,泡罩盖为2,轴套二为201,隔板为202,塔板为3,升汽管为301,下液管为302,风叶轮为4,转轴为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1、2所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包括塔板(3),其特征在于,叶轮式泡罩包括泡罩体(1)、泡罩盖(2)、风叶轮(4)、转轴(5);

如附图2所示,其中泡罩体包括集气罩(101)、支撑罩(102),其中集气罩(101)下方为空腔的连接口,在集气罩(101)的中心开有圆孔,在集气罩(101)的圆孔上方设有支撑罩(102),在支撑罩(102)内部使用多个支撑条(105)轴向连接有轴套一(104),在支撑罩(102)的顶端上留有通孔(103);

如附图3所示,泡罩盖(2)内部的顶端中心设有轴套二(201),在泡罩盖(2)内部环形均匀布置有多组隔板(202);

如附图1所示,转轴(5)的一端固定有风叶轮,转轴(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轴套一(104)、通孔(103)设置在轴套二(201)内。

如附图4所示,所述塔板(3)的中心设有升汽管(301),塔板边缘处设有下液管(302),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低于升汽管(301)端口,塔板(3)下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与塔板(3)齐平,塔板(3)下侧的下液管(301)端口与塔板(3)的底面距离为180-200mm。

如附图5所示,所述泡罩盖(2)的下沿低于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1)端口,泡罩体(1)与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之间采用可分离式连接。

如附图1、3、5所示,所述泡罩盖(2)可以是倒圆台形。

如附图3所示,所述隔板(202)上留有缺口,便于在泡罩盖(2)转动时隔板(202)与支撑罩(102)之间留有空隙,隔板(202)的下端边沿与泡罩盖(2)的下端边沿齐平;所述单独的隔板(202)与隔板(202)之间互不直接连接。

如附图5所示,每相邻两层塔板(3)的下液管(301)处于相反的位置,且每相邻两层塔板(3)之间的距离为250mm。

实施例二

如附图1、2所示,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包括塔板(3),其特征在于,叶轮式泡罩包括泡罩体(1)、泡罩盖(2)、风叶轮(4)、转轴(5);

如附图2所示,其中泡罩体包括集气罩(101)、支撑罩(102),其中集气罩(101)下方为空腔的连接口,在集气罩(101)的中心开有圆孔,在集气罩(101)的圆孔上方设有支撑罩(102),在支撑罩(102)内部使用多个支撑条(105)轴向连接有轴套一(104),在支撑罩(102)的顶端上留有通孔(103);

如附图3所示,泡罩盖(2)内部的顶端中心设有轴套二(201),在泡罩盖(2)内部环形均匀布置有多组隔板(202);

如附图1所示,转轴(5)的一端固定有风叶轮,转轴(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轴套一(104)、通孔(103)设置在轴套二(201)内。

如附图4所示,所述塔板(3)的中心设有升汽管(301),塔板边缘处设有下液管(302),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低于升汽管(301)端口,塔板(3)下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与塔板(3)齐平,塔板(3)下侧的下液管(301)端口与塔板(3)的底面距离为180-200mm。

如附图5所示,所述泡罩盖(2)的下沿低于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1)端口,泡罩体(1)与塔板(3)上侧的下液管(302)端口之间采用可分离式连接。

如附图1、3、5所示,所述泡罩盖(2)也可以是倒圆柱椎体形。

如附图3所示,所述隔板(202)上留有缺口,便于在泡罩盖(2)转动时隔板(202)与支撑罩(102)之间留有空隙,隔板(202)的下端边沿与泡罩盖(2)的下端边沿齐平;所述单独的隔板(202)与隔板(202)之间互不直接连接。

如附图5所示,每相邻两层塔板(3)的下液管(301)处于相反的位置,且每相邻两层塔板(3)之间的距离为250mm。

叶轮式泡罩塔板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原有泡罩基础上增加了回旋搅拌的泡罩设计,通过气相推动风叶轮转动,带动泡罩盖旋转,泡罩盖转动过程中使得内部的隔片不断搅拌进入液相的气相,使其反应充分,更好地达到泡罩的目的,从而减少了板式结构蒸氨塔的塔板层数。由于叶轮式泡罩的泡罩体、泡罩盖采用分离式设计,便于更换维护。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尺寸、材质等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或者其他作出实质等同替换,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