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3989发布日期:2021-09-17 23:3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冷却型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


背景技术:

2.蒸发器包括蒸发设备和气体冷却器,蒸发设备中散发的气体中常含有一些细粉末,在利用气体冷却器将气体进一步冷却的情况下,气体冷却器的导热面容易附着粉末。因此,需要在对气体冷却处理之前需要进行除尘。若没有设置除尘机构,则不仅冷却能力降低,还可能造成设备无法持续运转。因此,一些现有的蒸发器还包括除尘机构,然而该蒸发器无法对粉尘进行自动的清理,使得除尘机构的使用周期较短,影响设备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以解决现有的蒸发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包括蒸发装置和通过管道与蒸发装置连通的冷却室。冷却室包括壳体、除尘机构和冷媒循环管。壳体的上端具有进气口,下端具有出气口,其内部具有容纳腔。除尘机构包括滤盘、弹性件、柔性密封膜和柔性滤筒。滤盘设置于容纳腔内,呈由外向内逐渐向上拱起的圆盘状;弹性件包括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和多个弹条;第一安装环安装于容纳腔的内周壁;多个弹条的下端安装于第一安装环,且不均匀分布,一侧分布较密,相对应的另一侧分布较疏。每个弹条成中部向内拱起的弯曲状;第二安装环安装于多个弹条的上端。滤盘的下边缘安装于第二安装环,以使滤盘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二安装环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二安装环在多个弹条的作用下发生倾斜,从而使得滤盘倾斜;柔性密封膜设置于多个弹条的内侧,柔性密封膜的上端连接于第二安装环,下端延伸至弹条中下部;柔性滤筒的上端连接于柔性密封膜的下端,下端连接于第一安装环,以与壳体限定出粉尘收集仓,粉尘收集仓接收并储存所述滤盘倾倒的粉尘。冷媒循环管设置于容纳腔内且处于除尘机构的下方。
5.进一步地,冷却室还包括第一弹性挡环、第二弹性挡环;第一弹性挡环安装于容纳腔的周壁,其轴线沿竖向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挡环安装于滤盘的下边缘,且处于第一弹性挡环的上方,且第二弹性挡环在向下的外力的作用下其中部可越过第一弹性挡环的中部,后第一弹性挡环会促使第二弹性挡环向下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滤盘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环扣,第一环扣包括第一安装筒和内接板,所述第二弹性挡环安装于第一安装筒的外周壁;内接板安装于第一安装筒的下边缘且向内延伸;第二安装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环扣,第二环扣包括第二安装筒和外接板,外接板安装于第二安装筒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外接板处于内接板的上方。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挡环的厚度大于第二弹性挡环的下底面到内接板下底面的距离,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挡环与第二安装环之间有间隔,内接板与第二安装环之间有间隔,且所述第一弹性挡环与第二安装环的间隔高度大于内接板与第二安装环之间的间隔
的高度。
8.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挡环的截面轮廓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圆弧段处于第一连接段的内侧,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关于水平面对称设置;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连接处为第一弹性挡环的中部;第二弹性挡环的截面轮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斜线段和第二圆弧段,斜线段处于第二连接段的外侧,斜线段的外端处于内端的下侧,第二圆弧段处于斜线段的下侧和第二连接段的外侧,第二圆弧段和斜线段的连接处为第二弹性挡环的中部,初始状态下,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与第二圆弧段接触。
9.进一步地,冷媒循环管为螺旋形管道,其内充满冷媒,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冷媒循环口,螺旋形管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冷媒循环口,以使冷媒循环管中的冷媒循环更新。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在冷却气体时先对气体进行除尘,且达到条件后对收集的粉尘进行自动清理,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操作,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人员利用率,且除尘后的气体提高了除尘机构的使用周期,避免过多的粉尘附着在冷媒循环管上影响冷却效果,避免耗费过多能源,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弹条、柔性密封膜和柔性滤筒,使得弹条进一步弯曲时,气体在处于密集弹条侧的柔性密封膜引导下作用于处于稀疏弹条的柔性密封膜,由于两侧的受力差增大,稀疏侧弹条进一步弯曲,进而使得滤盘进一步倾斜,对滤盘上粉尘清理效果更好。
11.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第一弹性挡环、第二弹性挡环、第二安装环和多个弹条的设置,使得在滤盘在未达到排渣条件时不会反复震动,使得除尘机构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当达到需要倾倒粉尘的条件时,会使滤盘快速倾斜,即实现粉尘的自动快速排下,当排渣完成后能够自动回位,自动化程度较高。
12.进一步地,多个弹条弯曲后,废气作用在弹条的水平投影面上,由于处于稀疏侧的弹条弯曲程度大于处于密集侧的弹条的弯曲程度,因此处于稀疏侧的弹条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于处于密集侧的弹条的投影面积,因此废气进一步向下作用于稀疏侧的弹条,使处于稀疏侧的弹条的弯曲程度进一步加大,即使得滤盘的倾斜程度进一步加大,提高排渣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冷却室的局部剖视图。
17.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冷却室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除尘机构的爆炸图。
21.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弹性件发生形变后的状态示意图。
22.图中:12、蒸发装置;13、管道;14、壳体;141、第一弹性挡环;15、冷媒循环口;16、出气口;17、冷媒循环管;18、进气口;211、第二安装环;212、第一安装环;213、弹条;221、柔性密封膜;2211、稀疏侧柔性密封膜;2212、密集侧柔性密封膜;222、柔性滤筒;231、滤盘;232、第一环扣;233、第二弹性挡环;234、第一安装筒;235、内接板;236、第二安装筒;237、外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本发明的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快速冷却型蒸发器包括蒸发装置12和通过管道13与蒸发装置12连通的冷却室。冷却室包括壳体14、除尘机构和冷媒循环管17。壳体14的上端具有进气口18,下端具有出气口16,其内部具有容纳腔。除尘机构包括滤盘231、弹性件、柔性密封膜221和柔性滤筒222;滤盘231设置于容纳腔内,呈由外向内逐渐向上拱起的圆盘状;弹性件包括第一安装环212、第二安装环211和多个弹条213;第一安装环212安装于容纳腔的内周壁;多个弹条213的下端安装于第一安装环212,且不均匀分布,一侧分布较密,相对应的另一侧分布较疏;每个弹条213成中部向内拱起的弯曲状;第二安装环211安装于多个弹条213的上端;滤盘231的下边缘安装于第二安装环211,以使滤盘231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二安装环211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二安装环211在多个弹条213的作用下发生倾斜,从而使得滤盘231倾斜;柔性密封膜221设置于多个弹条213的内侧,柔性密封膜221的上端连接于第二安装环211,下端延伸至弹条213中下部;柔性滤筒222的上端连接于柔性密封膜221的下端,下端连接于第一安装环212,以与壳体14限定出粉尘收集仓,粉尘收集仓接收并储存所述滤盘231倾倒的粉尘。冷媒循环管17设置于容纳腔内且处于除尘机构的下方,以对容纳腔中的气体进行冷却。
25.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挡环141、第二弹性挡环233;第一弹性挡环141安装于容纳腔的周壁,其轴线沿竖向方向延伸;第二弹性挡环233安装于滤盘231的下边缘,且处于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上方,且第二弹性挡环233在向下的外力的作用下其中部可越过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后第一弹性挡环141会促使第二弹性挡环233向下移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盘23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环扣232,第一环扣232包括第一安装筒234和内接板235,所述第二弹性挡环233安装于第一安装筒234的外周壁;内接板235安装于第一安装筒234的下边缘且向内延伸;第二安装环21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环扣,第二环扣包括第二安装筒236和外接板237,外接板237安装于第二安装筒236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外接板237处于内接板235的上方,以使第二弹性挡环233先向下移动预设距离后带动再带动第二安装环211向下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小于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与第二弹性挡环233的中部之间的距离,且由于粉尘在滤盘231上不可能是均匀分布,因此滤盘231在倾斜时候,也会绕第二环扣转动,并将滤盘231上的粉尘基本排干净。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挡环141的厚度大于第二弹性挡环233的下底面到内接板235下底面的距离,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挡环141与第二安装环211之间有间隔,内接板235与第二安装环211之间有间隔,且所述第一弹性挡环141与第二安装环211的间隔高度大于内接板235与第二安装环211之间的间隔的高度,以使内接板235的下底面与第二安装环211的上表面接触之后,第一弹性挡环141还未移动至第二弹性挡环233中部位置。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挡环141的截面轮廓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圆弧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圆弧段处于第一连接段的内侧,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关于水平面对称设置;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连接处为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第二弹性挡环233的截面轮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斜线段和第二圆弧段,斜线段处于第二连接段的外侧,斜线段的外端处于内端的下侧,第二圆弧段处于斜线段的下侧和第二连接段的外侧,第二圆弧段和斜线段的连接处为第二弹性挡环233的中部,初始状态下,第一圆弧段的上半部与第二圆弧段接触,以当滤盘231上的粉尘重力和气体的吹动作用力不足以克服弹条213的弹力时弹条213恢复原状,带动第二安装环211向上顶推内接板235和第一安装筒234,当第二弹性挡环233向上移动至其中部与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对齐时,第一弹性挡环141在第二圆弧段和第一圆弧段的弧面作用下带动滤盘231向上弹起,使滤盘231恢复至初始状态。且保证滤盘231在未达到自动清理粉尘条件时不会反复震动。
29.在本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管17为螺旋形管道,其内充满冷媒,壳体14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冷媒循环口15,螺旋形管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冷媒循环口15,以使冷媒循环管17中的冷媒循环更新,更新冷媒循环管17中的冷媒时,从一个冷媒循环口15向冷媒循环管17输入冷媒,存在于原冷媒循环管17中的冷媒从另一个冷媒循环口15中排出。
30.使用时,蒸发装置12中的烟气沿管道13从进气口18中通入冷却室的容纳腔内,经过除尘机构除尘后的烟气在冷媒循环管17的作用下冷却降温,然后从出气口16中排出。随着滤盘231上粉尘的逐渐积累使得滤盘231所受到气流的冲击力逐渐增大,使得第二弹性挡环233向下移动并挤压第一弹性挡环141,当内接板235的下底面与第二安装环211的上表面接触之后,第二弹性挡环233还未移动至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位置,随着滤盘231上粉尘的持续积累,内接板235开始向下挤压第二安装环211,当第二弹性挡环233移动到与第一弹性挡环141平齐时,由于内接板235和第二安装环211向下移动距离短,第二安装环211基本不倾斜。之后,由于气流的吹动和滤盘231上的粉尘重力作用使滤盘231继续下移,使得第一弹性挡环141与第二弹性挡环233之间积蓄的弹力以及气流的冲击力全部作用于第二安装环211,并使得弹条213发生弹性形变,由于弹条213分布不均匀,使得密集分布位置处的弹板弯曲幅度小,稀疏分布位置处的弹板弯曲幅度大,进而使得第二安装环211发生倾斜,第二安装环211倾斜后与壳体的内壁脱离接触,使得处于第二安装环211边缘处的粉尘落入处于弹条213弯曲程度较大位置处的柔性筒外侧,即落入粉尘收集仓。由于粉尘在滤网盘上不可能是均匀分布,因此滤盘231在倾斜时候,也会绕第二环扣转动,并将滤盘231上的粉尘基本排干净,排出的粉尘后续进行清理。
31.进一步地,当滤盘231上的粉尘重力和气流的吹动作用力不足以克服弹条213的弹力时弹条213恢复原状,带动第二安装环211向上顶推内接板235和第一安装筒234,当第二弹性挡环233向上移动至其中部与第一弹性挡环141的中部对齐时,第二弹性挡环233在第二圆弧段和第一圆弧段的弧面作用下带动滤盘231向上弹起,使滤盘231恢复至初始状态。
32.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a为形变后稀疏一侧弹条213的水平投影最大宽度,b为形变后密集一侧弹条213的水平投影最大宽度,c为第二安装环211倾斜时第二安装环211与壳体内周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气体作用在弹条的水平投影面上,由于处于稀疏侧的弹条弯曲程度大于处于密集侧的弹条213的弯曲程度,即a的宽度大于b的宽度,因此处于稀疏侧的弹条的水平投影面积大于处于密集侧的弹条的投影面积,因此气体进一步向下作用于稀疏侧的弹条213,使处于稀疏侧的弹条213的弯曲程度进一步加大,即使得滤盘231的倾斜程度进一步加大,提高排渣效率。
33.进一步地,在粉尘清理的过程中,由于密集一侧的弹条213弯曲程度小于稀疏一侧的弹条213的弯曲程度,因此密集侧弹条213的最内端点处于稀疏侧弹条213的最内端点的上方,也就是说,此时处于密集侧弹条213的柔性密封膜的最低端高于位于密集侧弹条213的柔性密封膜的最低端,使得气体在密集侧柔性密封膜2212引导下作用于稀疏侧柔性密封膜2211,由于两侧的受力差增大,稀疏侧弹条213进一步弯曲,进而使得滤盘231进一步倾斜,对滤盘上粉尘清理效果更好。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