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6047发布日期:2022-11-02 13:1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油墨是由有色体(如颜料、染料等)、连结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是有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
3.目前在包装塑料基材等印刷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溶剂型油墨,含有 50%-60%的挥发性组分,如果加上调节油墨粘度所需的稀释剂,那么在印品干燥时,挥发性油墨组分的总含量可达70%-80%。这些有机溶剂所挥发的气体,如果被人吸入,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与氮氧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氧化剂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印刷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挥发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包括隔离箱,所述隔离箱内设置有印刷机,还包括排气装置和净化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扇和排气管,所述排气扇设置在隔离箱的侧壁上,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隔离箱的侧壁连接且将排气扇笼罩;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箱、连接管和净化箱,所述过滤箱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所述排气管远离隔离箱的一端与过滤箱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和净化箱连通,所述净化箱为uv光解净化器。
9.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箱门和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内设置有透明板。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面设置若干第一支腿,所述过滤箱的顶面设置加料管,所述过滤箱的底面设置排料管,所述加料管和排料管的端口均设置旋盖,所述过滤箱的侧壁设置爬梯。
11.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箱的一个竖直侧壁上设置有电动卷帘门,所述电动卷帘门打开后能够供印刷机通过。
12.(三)有益技术效果
13.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4.1、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隔离箱、排气装置和净化装置,隔离箱内设置有印刷机,排气装置包括排气扇和排气管,排气扇设置在隔离箱的侧壁上,排气管的一端与隔离箱的
侧壁连接且将排气扇笼罩,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箱、连接管和净化箱,过滤箱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排气管远离隔离箱的一端与过滤箱连通,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和净化箱连通,净化箱为uv光解净化器;通过上述设置,印刷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挥发物,不会直接排放到外界空气中,而是存在于隔离箱内,并会被排气扇吸入排气管中,然后依次经过过滤箱、连接管和净化箱,当油墨挥发物经过过滤箱时,过滤箱内的活性炭颗粒会对油墨挥发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包括油墨挥发物中夹杂的灰尘、异味等也会被吸附,经过过滤的油墨挥发物继续进入到净化箱内进行废气净化,最终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绿色环保;
15.2、由于过滤箱的底面设置若干第一支腿,过滤箱的顶面设置加料管,过滤箱的底面设置排料管,加料管和排料管的端口均设置旋盖,过滤箱的侧壁设置爬梯;通过上述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爬梯攀爬到过滤箱顶面,并从加料管向过滤箱内添加活性炭颗粒,并可通过打开排料管将过滤箱内的活性炭颗粒放出,起到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箱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更换的效果;
16.3、由于隔离箱的一个竖直侧壁上设置有电动卷帘门,电动卷帘门打开后能够供印刷机通过,通过上述设置,当隔离箱内的印刷机需要移出隔离箱时,可从电动卷帘门处通过,以便对印刷机进行维修或更换。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19.图2为实施例中隔离箱的左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图中,1、隔离箱;2、排气装置;21、排气扇;22、排气管;3、净化装置; 31、过滤箱;32、连接管;33、净化箱;4、箱门;5、观察窗口;6、透明板; 7、支腿;8、加料管;9、排料管;10、旋盖;11、爬梯;12、电动卷帘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
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实施例:
29.参照图1-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环保印刷用油墨挥发物处理设备,包括隔离箱1,隔离箱1内设置有印刷机,还包括排气装置2和净化装置3。
30.排气装置2包括排气扇21和排气管22,排气扇21设置在隔离箱1的侧壁上,排气管22的一端与隔离箱1的侧壁连接且将排气扇21笼罩。净化装置3 包括过滤箱31、连接管32和净化箱33,过滤箱31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排气管22远离隔离箱1的一端与过滤箱31连通,连接管32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31和净化箱33连通,净化箱33为uv光解净化器。
31.通过上述设置,印刷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挥发物,不会直接排放到外界空气中,而是存在于隔离箱1内,并会被排气扇21吸入排气管22中,然后依次经过过滤箱31、连接管32和净化箱33,当油墨挥发物经过过滤箱31时,过滤箱31内的活性炭颗粒会对油墨挥发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包括油墨挥发物中夹杂的灰尘、异味等也会被吸附,经过过滤的油墨挥发物继续进入到净化箱33内进行废气净化,最终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绿色环保。
32.进一步的,隔离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箱门4和观察窗口5,观察窗口5内设置有透明板6,印刷过程中,工人将物料放入印刷机内后,可在隔离箱1外透过透明板6观察印刷机的工作情况,因此可减少工人与油墨挥发物的接触,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
33.进一步的,过滤箱31的底面设置若干支腿7,过滤箱31的顶面设置加料管8,过滤箱31的底面设置排料管9,加料管8和排料管9的端口均设置旋盖 10,过滤箱31的侧壁设置爬梯11。通过上述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爬梯11攀爬到过滤箱31顶面,并从加料管8向过滤箱31内添加活性炭颗粒,并可通过打开排料管9将过滤箱31内的活性炭颗粒放出,起到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箱 31内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更换的效果。
34.进一步的,隔离箱1的一个竖直侧壁上设置有电动卷帘门12,电动卷帘门 12打开后能够供印刷机通过,通过上述设置,当隔离箱1内的印刷机需要移出隔离箱1时,可从电动卷帘门12处通过,以便对印刷机进行维修或更换。
3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隔离箱1、排气装置2和净化装置3,隔离箱1内设置有印刷机,排气装置2包括排气扇21和排气管22,排气扇21设置在隔离箱1的侧壁上,排气管22的一端与隔离箱1的侧壁连接且将排气扇21笼罩,净化装置3包括过滤箱31、
连接管32和净化箱33,过滤箱31内填充设置有活性炭颗粒,排气管22远离隔离箱1的一端与过滤箱31 连通,连接管32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31和净化箱33连通,净化箱33为uv 光解净化器;通过上述设置,印刷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墨挥发物,不会直接排放到外界空气中,而是存在于隔离箱1内,并会被排气扇21吸入排气管22 中,然后依次经过过滤箱31、连接管32和净化箱33,当油墨挥发物经过过滤箱31时,过滤箱31内的活性炭颗粒会对油墨挥发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过滤,包括油墨挥发物中夹杂的灰尘、异味等也会被吸附,经过过滤的油墨挥发物继续进入到净化箱33内进行废气净化,最终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工人健康的损伤,绿色安全环保。
3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