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6071发布日期:2022-06-29 04:4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需要对之前的施工方法进行调整,现在施工时需要同步注浆,因此需要对浆液进行提前制作。
3.相关技术中,对浆液进行制作时,首先需要将多种原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再将多种原料依次加入搅拌罐内,再向搅拌罐内加入水,使得搅拌罐完成浆液的混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场多种原料的堆积,会导致占用大量空间,给施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物料堆积对施工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包括支架、供料组件和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供料组件包括用于储存物料的储料塔以及导料管,所述储料塔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料管一端与储料塔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搅拌组件中,所述导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储料塔底壁上开设有进料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浆液进行制作时,将物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储料塔,然后打开导料管上的控制阀,使得物料进入搅拌组件进行混合搅拌,完成浆液的制作;设计的同步注浆搅拌装置,通过储料塔,便于物料的储存,进而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减少物料堆积对施工的影响,进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导料管靠近所述储料塔一端高于所述导料管远离所述储料塔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料管两端高低差的设置,便于物料的下落,进而减少物料对导料管堵塞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罐、出料管以及搅拌件,所述搅拌罐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搅拌罐与所述导料管远离所述储料塔一端连通,所述搅拌件用于对所述搅拌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出料管与搅拌罐连通,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物料进行搅拌时,物料经过导料管进入搅拌罐,然后通过搅拌件对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发生混合;搅拌罐的设置,便于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搅拌,降低搅拌过程中物料飞溅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储存。
13.可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电机、驱动轴以及多个搅拌杆,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搅拌罐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接,所述搅拌杆与所述驱动轴固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物料进行搅拌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搅拌杆转动,使得搅拌杆对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杆的设置,加速物料的混合,进而提高物料之间混合的均匀度。
15.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还包括水箱以及导水件,所述水箱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水件将所述水箱与搅拌罐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的设置,便于水的储存,进而便于对搅拌罐进行加水,且保证浆液制作的过程中水量的充足。
17.可选的,所述导水件包括导水管和抽水泵,所述导水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搅拌罐连通,所述抽水泵位于所述导水管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管的设置,便于将水箱的水导入搅拌罐内,降低导入过程中水洒出的可能性;抽水泵的设置,便于水箱内水的抽出,进而便于水流的稳定输出,保证搅拌罐内水定量加入。
19.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还包括用于物料分离的筛分件,所述筛分件包括分离箱以及筛网,所述分离箱位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分离箱远离所述支架一侧敞口设置,所述筛网与分离箱内壁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筛网的设置,便于对不同粒径的物料进行分离,使得物料的纯度更高,进而使得混合后的浆液性能更加稳定性;分离箱的设置,便于对分离过程中的物料进行阻挡,降低物料溅出的可能性,同时,便于对分离后的物料进行收集,便于物料后续的利用。
21.可选的,所述筛分件还包括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一端与储料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料管连通,且所述回收管位于所述筛网下方,所述回收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管的设置,便于将分离后的物料转运至出料管,使得分离后的物料沿出料管运输,同时,减少物料对分离箱的占用时间。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设计的同步注浆搅拌装置,通过储料塔,便于物料的储存,进而减少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减少物料堆积对施工的影响,进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25.2.搅拌罐的设置,便于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搅拌,降低搅拌过程中物料飞溅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储存;
26.3.水管的设置,便于将水箱的水导入搅拌罐内,降低导入过程中水洒出的可能性;抽水泵的设置,便于水箱内水的抽出,进而便于水流的稳定输出,保证搅拌罐内水定量加入。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供料组件;11、储料塔;111、进料口;12、导料管;13、进料管;14、水箱;15、导水件;151、导水管;152、抽水泵;16、筛分件;161、分离箱;162、筛网;163、回收管;2、搅拌组件;21、搅拌罐;22、出料管;23、搅拌件;231、电机;232、驱动轴;233、搅拌杆;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参照图1,同步注浆搅拌装置包括供料组件1和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2,供料组件1和搅拌组件2均固定于支架3上,供料组件1的设置,便于对制作浆液的物料进行储存和输出,进而便于搅拌组件2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完成浆液的制作。
32.参照图1和图2,供料组件1包括水箱14、导水件15、筛分件16、储料塔11以及导料管12,储料塔1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3上,便于物料的储存,减少物料在施工现场的堆积,进而减少物料的占用面积,同时,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导料管12一端与储料塔11底壁连通,另一端伸入搅拌组件2中,且导料管12靠近储料塔11一端高于导料管12远离储料塔11一端,便于物料的滑落,进而降低物料对导料管12堵塞的可能性,导料管12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阀,便于对储料塔11内的物料输出量进行控制,进而便于对物料的混合量进行控制,降低混合物料浪费的可能性;储料塔11底壁上开设有进料口111,且进料口111焊接有进料管13,进料管13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阀,本实施例中物料加入是通过压力泵添加,进而便于物料的混合,储料塔11顶壁上安装有除尘系统,便于对物料添加时进行除尘,减少扬尘对工作环境的影响;水箱14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3上,导水件15便于将水箱14内的水导出,进而便于水与物料的混合,筛分件16的设置,便于对不同粒径物料进行筛分。
33.参照图1,导水件15包括导水管151和抽水泵152,导水管151一端与水箱14连通,另一端与搅拌组件2连通,抽水泵152通过法兰固定于导水管151上,导水管151的设置,便于将水箱14内的水进行导出,进而便于水与物料的混合,抽水泵152的设置,便于提高导水管151内水流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控制水流的加入量。
34.参照图1和图2,搅拌组件2包括搅拌罐21、出料管22以及搅拌件23,搅拌罐2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3上,且搅拌罐21的顶壁低于储料塔11的底壁,本实施例中搅拌罐21的形状采用圆柱体设置,搅拌罐21与导料管12远离储料塔11一端连通,同时,搅拌罐21与导水管151远离水箱14一端连通,搅拌件23用于对搅拌罐2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出料管22与搅拌罐21的底壁连通,出料管22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阀,搅拌罐21的设置,便于物料进一步混合,出料管22的设置,便于对混合后的浆液进行排出,进而便于浆液的利用;搅拌件23包括电机231、驱动轴232以及多个搅拌杆233,电机231通过螺栓固定于搅拌罐21的顶壁上,电机231的输出轴与驱动轴232通过联轴器连接,且电机231的输出轴与驱动轴232同轴设置,驱动轴232与搅拌罐21同轴设置,搅拌杆233与驱动轴232焊接,且全部搅拌杆233沿驱动轴232的径向设置,并沿驱动轴232的周向均匀分布。
35.参照图1和图2,筛分件16包括分离箱161、回收管163以及筛网162,分离箱16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3上,且分离箱161远离支架3一侧敞口设置,筛网162与分离箱161内壁卡接,便于筛网162的拆卸,进而便于对筛网162上物料进行清理,提高筛网162的重复利用率,延长筛网162的使用寿命,回收管163一端与出料管22连通,另一端与分离箱161连通,且回收管163靠近分离箱161一端位于筛网162下方,回收管163上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阀,且回收管163靠近分离箱161一端高于回收管163远离分离箱161一端,便于分离箱161内物料的排出,进而便于分离箱161的重复利用,提高分离箱161的实用性。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同步注浆搅拌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打开进料管13上的控制阀,然后压力泵将物料通过进料管13加入储料塔11,待制作浆液时,启动导料管12上的控制阀,使得储料塔11内的物料沿导料管12进入搅拌罐21,再启动抽水泵152使得水箱14内
的水沿导水管151进入搅拌罐21,待物料添加后,然后启动电机231,电机231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轴232转动,驱动轴232带动搅拌杆233转动,待浆液混合后启动出料管22上的控制阀,使得浆液沿出料管22排出;对物料进行筛分时,将物料倒入分离箱161内的筛网162上,使得物料通过筛网162进行筛分,并将筛分后的物料通过回收管163回收至出料管22,并沿出料管22进行输送。
37.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