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9989发布日期:2022-10-14 23:0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气体循环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实验室即进行实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5.气体在净化过程中,内部的过滤组件安装之后可能会产生缝隙,这样待要净化的气体会从缝隙内部穿过缝隙导致气体净化不彻底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
7.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分为进气端与出气端,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三组相互平行的过滤板,三组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各设有一个缓冲件,且上表面设有压板。
9.循环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端一侧,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用于循环气体的循环泵以及用于输送气体的循环管,所述循环泵包括电机、入气孔与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与循环管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上表面设有盖板,所述进气端设有进气管,所述出气端设有连接管。
11.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与过滤箱相交处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板,且挡板的厚度与过滤板的厚度相同。
12.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过滤箱连接处设有进气口,所述连接管与过滤箱相交处设有出气口。
13.通过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设置,可以将气体从进气口进入,之后通过出气口排出。
14.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的下表面设有储气罐,且储气罐为圆柱体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储气罐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出气管。
15.优选的,所述盖板为板状结构,所述盖板的四角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盖板靠近压板的一端设有卡槽,且卡槽的长度与压板的长度相同。
16.将盖板安装在过滤箱时,盖板与缓冲件相互挤压,缓冲件受到压缩使得过滤板与过滤箱相交处不会出现缝隙的问题发生,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密闭性。
1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的上表面均设有止回阀。
18.优选的,所述循环管为c型结构,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与进气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19.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是:
20.1、本实用新型中在过滤板的上表面设有缓冲件与压板,这样在安装过滤板时,将过滤板插接在挡板内部,这样在安装时,将盖板安装在过滤箱时,盖板与缓冲件相互挤压,缓冲件受到压缩使得过滤板与过滤箱相交处不会出现缝隙的问题发生,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密闭性。
21.2、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长度大于缓冲件的长度,在盖板的下表面与压板相交处开设有卡槽,这样在安装时,卡槽与压板相互接触,使得盖板与过滤箱相交处不会出现缝隙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板底端整体结构示意图。
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9.1、进气管;2、循环管;3、过滤组件;31、过滤板;32、压板;33、挡板;34、缓冲件;4、循环泵;5、储气罐;6、止回阀;7、出气管;8、连接管;9、盖板;91、卡槽;10、进气口;1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3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2.实施例1:
33.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过滤组件和循环组件,
34.过滤组件,分为进气端与出气端;
35.循环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端一侧;
36.其中,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3,过滤箱3内部设有三组相互平行的过滤板31,三组过滤板31的上表面各设有一个缓冲件34,且上表面设有压板32。
37.将带要净化的气体从进气管1导入到过滤箱3的内部,通过过滤箱3对气体净化,净化之后的气体通过连接管8进入到储气罐5内部,通过循环泵4运行,将储气罐5内部的气体导入到循环管2内部,再次通过过滤箱3净化,最后通过出气管7将气体排出即可。
38.过滤箱3的上表面设有盖板9,盖板9为板状结构,盖板9的四角处开设有连接孔,盖板9靠近压板32的一端设有卡槽91,且卡槽91的长度与压板32的长度相同,进气端设有进气管1,出气端设有连接管8。
39.将盖板9安装在过滤箱3时,盖板9与缓冲件34相互挤压,缓冲件34受到压缩使得过滤板31与过滤箱3相交处不会出现缝隙的问题发生,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密闭性。
40.过滤板31与过滤箱3相交处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板33,且挡板33的厚度与过滤板31的厚度相同。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实验室净化气体循环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相比较实施例1还记载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包括用于循环气体的循环泵4以及用于输送气体的循环管2,循环泵4包括电机、入气孔与出气孔,出气孔的一端与循环管2固定连接。
43.进气管1与过滤箱3连接处设有进气口10,连接管8与过滤箱3相交处设有出气口11。
44.循环泵4的下表面设有储气罐5,且储气罐5为圆柱体的中空圆柱体,储气罐5远离连接管8的一端设有出气管7。
45.进气管1与出气管7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进气管1与出气管7的上表面均设有止回阀6。
46.通过止回阀6的设置,可以避免气体出现泄漏的问题发生。
47.循环管2为c型结构,循环管2的一端与循环泵4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循环管2的另一端与进气管1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48.工作原理:将带要净化的气体从进气管1导入到过滤箱3的内部,通过过滤箱3对气体净化,净化之后的气体通过连接管8进入到储气罐5内部,由于止回阀6为关闭状态,这时通过循环泵4运行,将储气罐5内部的气体导入到循环管2内部,通过循环管2再次进入到进气管1内部,通过过滤箱3再次净化,最后通过出气管7将气体排出即可。
49.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