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9064发布日期:2022-10-22 08:2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化工提炼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


背景技术:

2.塑料在20世纪初面试以来,因不同产品具有质轻、防水、耐酸、耐碱、耐高温等特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推广,大量塑料垃圾处理措手不及,仅有10%左右得到回收,90%填埋或流入大自然,造成白色污染,如pet饮料瓶、pet塑料薄膜等。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热塑性塑料具有生物降解塑料,可替代pet膜类产品,在一定环境中可自然降解,实现资源在循环利用,更好的保护大自然,减少白色污染。
3.在pbat生产中,缩聚系统真空系统决定了整套系统能否正常开车。目前pbat缩聚真空系统采用与聚酯生产类似的系统。真空系统由bdo蒸汽喷射泵加机械真空泵组合提供,为减小bdo蒸汽喷射泵的压力,在缩聚反应釜和bdo真气喷射泵之间设置了一道缩聚刮板喷淋系统,即缩聚反应产生的工艺蒸汽进入缩聚刮板冷凝器后,经过液相喷淋,使大部分蒸汽及夹带的小分子冷凝下来,经过大气腿进入液封槽内室,经过滤后进入外室,再经过泵前过滤器、循环泵和泵后冷却器形成循环喷淋。未捕捉下来的工艺气体进入bdo真空喷射泵,bdo真空喷射泵采用bdo作为动力蒸汽,同时使用bdo作为喷淋液,捕捉下工艺气体中的bdo进入真空液环罐循环使用,不凝气进入机械真空泵;
4.采用上述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5.1、缩聚反应釜产生的工艺气体直接进入机械真空泵,的工艺气体得不到冷却回收,造成bdo消耗高;
6.2、缩聚反应釜产生的工艺气体直接进入机械真空泵,工艺气体温度过高并等不到冷却,易造成机械真空泵负荷加重;
7.3、缩聚刮板冷凝器喷淋系统,通常只设有一条喷淋管线,生产过程中发生易堵塞,并最终造成蒸汽淋洗不够,bdo回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冷凝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工业气体进入机械真空泵的温度,在提升了工艺气体回收利用率的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缩聚刮板喷淋系统的堵塞,进而保证系统的连续生产。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0.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系统包括一次冷凝系统、二次冷凝系统和真空泵系统,一次冷凝系统内设有缩聚一釜和缩聚二釜,所述缩聚一釜和缩聚二釜相互连通,缩聚一釜和缩聚二釜反应分别连通一次冷凝系统,一次冷凝系统通过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和第三输气管连通二次冷凝系统,二次冷凝系统通过第四输气管连通真空泵系统。
11.优选的方案中,一次冷凝系统包括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和
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所述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与缩聚一釜的下室相连通,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与缩聚一釜的上室相连通,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与缩聚二釜相连通。
12.优选的方案中,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的一端连通缩聚一釜的下室,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二次冷凝系统,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通过一级回收管连通热井循环泵、热井冷却室和缩聚釜热井并形成循环,所述缩聚釜热井的底部连通热井清理箱。
13.优选的方案中,二次冷凝系统包括一级真空喷射泵、二级真空喷射泵、三级真空喷射泵和四级真空喷射泵;所述一级真空喷射泵、二级真空喷射泵、三级真空喷射泵和四级真空喷射泵按级数依次连通,一级真空喷射泵通过第一输气管连通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二级真空喷射泵通过第二输气管连通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四级真空喷射泵通过第三输气管连通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四级真空喷射泵通过第四输气管连通真空泵系统,一级真空喷射泵、二级真空喷射泵、三级真空喷射泵和四级真空喷射泵的底部连通真空封液罐,所述真空封液罐通过二级回收管连通一级真空喷射泵、二级真空喷射泵、三级真空喷射泵和四级真空喷射泵,二级回收管上设有真空循环泵和真空冷却器。
14.优选的方案中,真空泵系统包括机械真空泵组,所述机械真空泵组通过第四输气管连通四级真空喷射泵,机械真空泵组连通有废水管和废气管。
15.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系统中二次冷凝系统共设有四级真空喷射泵,能够有效降低进入到机械真空泵组内的工艺气体温度,减少了机械真空泵组的负荷,同时进一步减少低聚物进入机械真空泵组,减少了机械真空泵组的清理频次;
17.2、本系统中的一次冷凝系统通过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和第三输气管分别连通二次冷凝系统,一旦其中一条管路发生堵塞,另外两条线路依旧能够保证系统的运行;
18.3、一次冷凝系统中的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和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上设有一级回收管,能够保证内的bdo工业气体能够充分冷凝回收,降低原材料的消耗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系统原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冷凝系统原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次冷凝系统和真空泵系统原理图。
23.图中:一次冷凝系统1、缩聚一釜101、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缩聚釜热井1021热井循环泵1022、热井冷却室1023、一级回收管1024、热井清理箱1025、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3、缩聚二釜104、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二次冷凝系统2、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四级真空喷射泵204、真空封液罐205、真空循环泵206、真空冷却器207、二级回收管208、真空泵系统3、机械真空泵组301、废水管302、废气管303、第一输气管4、第二输气管5、第三输气管6、第四输气管7。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产pbat缩聚真空系统,系统包括一次冷凝系统1、二次冷凝系统2和真空泵系统3,一次冷凝系统1内设有缩聚一釜101和缩聚二釜104,所述缩聚一釜101和缩聚二釜104相互连通,缩聚一釜101和缩聚二釜104反应分别连通一次冷凝系统1,一次冷凝系统1通过第一输气管4、第二输气管5和第三输气管6连通二次冷凝系统2,二次冷凝系统2通过第四输气管7连通真空泵系统3;缩聚一釜101和缩聚二釜104反应产生的bdo工艺气体进入到一次冷凝系统1内经过一次冷凝回收,再由第一输气管4、第二输气管5和第三输气管6输入到二次冷凝系统2进一步的的喷淋回收,最终通过第四输气管7输送到真空泵系统3内。
25.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一次冷凝系统1包括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3和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所述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与缩聚一釜101的下室相连通,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3与缩聚一釜101的上室相连通;缩聚一釜101下室产的bdo工艺气体输送到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内部进行冷凝,缩聚一釜101上室产的bdo工艺气体输送到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1内部进行冷凝,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与缩聚二釜104相连通,缩聚二釜10产的bdo工艺气体输送到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内部进行冷凝回收。
26.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的一端连通缩聚一釜101的下室,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输气管5连通二次冷凝系统2,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通过一级回收管1024连通热井循环泵1022、热井冷却室1023和缩聚釜热井1021并形成循环,所述缩聚釜热井1021的底部连通热井清理箱1025;通过此结构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内未完全回收的bdo液体回输送至缩聚釜热井1021内加热,经过热井冷却室1023冷却降温后重新输送回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内完成回收;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1和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的连接结构与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相一致,再此不多做赘述。
27.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二次冷凝系统2包括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所述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按级数依次连通,一级真空喷射泵201通过第一输气管4连通缩聚二釜刮板冷凝器105,二级真空喷射泵202通过第二输气管5连通缩聚一釜下室冷凝器102,四级真空喷射泵204通过第三输气管6连通缩聚一釜上室冷凝器103;通过一次冷凝系统1输送过来的bdo工艺气体会在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内进行层层喷淋吸收,再由第四输气管7将尾气输送至真空泵系统3;
28.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的底部连通真空封液罐205,所述真空封液罐205通过二级回收管208连通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二级回收管208上设有真空循环泵206和真空冷却器207;经过二级回收管208可将bdo液体重新输送回一级真空喷射泵201、二级真空喷射泵202、三级真空喷射泵203和四级真空喷射泵204并形成喷淋液源,以保真空喷射泵内的bdo气体能够充分回收。
29.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真空泵系统3包括机械真空泵组301,所述机械真空泵组301通过第四输气管7连通四级真空喷射泵204,机械真空泵组301连通有废水管302和废气
管303,经过降温后的bdo吸收尾气进入到机械真空泵组301能够有效降低机械真空泵组301的负荷,并且经过四级真空喷射泵充分喷淋吸收后,能够有效降低聚物进入机械真空泵泵体,降低了机械真空泵组301的清洗难度。
30.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