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废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7570发布日期:2022-11-30 13:2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废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我国对环保问题非常重视,加大力度治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处理问题,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废水排放是困扰水资源的主要难题,废水过滤又是水处理的重要环节。
3.一般人们使用的过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其工作效率低,过滤效果差,清理滤网不方便,容易造成污水泄露,导致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废水处理效率高的一种新型废水过滤器,该过滤器通过设置废水杂质分离处理机构,实现对废水的初步过滤,能够提高废水过滤的工作效率,改善废水的过滤效果,同时通过顶部密封装置和内部密封装置,形成有效密封,避免污水泄露,造成二次污染。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废水过滤器本体,所述废水过滤器本体包括壳体1及壳体1上方可打开的盖体2,所述壳体1的上侧位置设置有进水口,壳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对应的管路连接并配合设置有阀门,所述盖体2与壳体1之间设有压紧机构3,所述壳体1内部装有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与壳体1内部设置有内部密封装置,所示壳体1的顶部与盖体2之间还设置有顶部密封装置。
6.本实用新型安装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时,需要松开位于法兰5的顶部边缘位置的压紧机构3,移出盖体2,放置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通过螺栓固定在圆形框架8底部,将下盖6放置在圆形框架8的顶部,下盖6通过螺栓及螺母与上盖4固定在一起,与法兰5上的o型密封环7组成顶部密封装置,防止废水外泄进腔体。
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用水管与进水口连接,打开位于壳体1外部的阀门,向壳体1内部输送废水,通过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将废水的杂质过滤掉,再打开壳体1外部的阀门,将过滤后的水排出。
8.为了防止废水在工作流程中外漏,造成环节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个密封装置,一个是位于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与盖体2之间设置的密封,用来防止进水时废水外漏,主要由位于法兰5的上部边缘位置的凹槽及凹槽内的o型密封环7组成,将盖体2放置在圆形框架8的顶部后,用螺栓螺母固定,通过扭紧法兰5的顶部的四周的压紧机构3加强与盖体2的密封,另外一个密封装置位于圆形固定盘10上,包括设置在圆形固定盘10的内侧的密封台阶1001,密封台阶1001内的密封槽1002还设有o型密封圈1003,o型密封圈1003与圆形框架8底部组合设置密封,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圆形框架8底部,加强密封效果。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将废水中杂物与废水分离,减少了污水杂物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过滤过程可以自动反复,减少了人工的干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通过顶部密封装置和内部密封装置,形成有效密封,避免污水泄露,造成二次污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在壳体1内部使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包括进水部及设置在进水部下方的过滤部,所述进水部包括圆形框架8及筋条;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的外壁焊接有一圈纵向加强筋11,相邻的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所示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自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圈横向加强筋12,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底部和纵向加强筋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有效的保护壳体1内部的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延长过滤器件使用的寿命;所述壳体1包括外侧保护层14及内侧保护层16,外侧保护层14与内侧保护层16设置有第一间隙13,所述内侧保护层的内壁中部位置焊接有圆形固定盘10,所述圆形固定盘10位于进水部与过滤部之间,所述壳体的上侧焊接有法兰5。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废水过滤器本体内部在工作流程中晃动,造成废水外泄,机械损坏;所述废水过滤器本体内部设置有进水部及设置在进水部下面的过滤部,过滤部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的外壁焊接有一圈纵向加强筋11,相邻的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所示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自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圈横向加强筋12,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底部和纵向加强筋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废水过滤器在进水同时废水溅射,造成污染,所述顶部密封装置包括法兰5、设置在法兰5的靠近圆心边缘位置的凹槽及设置在凹槽内的o型密封环7,所述法兰5的上面通过四周设置的压紧机构3与盖体2锁紧密封。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在过滤过程中稳定不晃动,以免造成废水泄露,同时对过滤部进行密封,所述内部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圆形固定盘10内侧的密封台阶1001,设置在密封台阶1001处的密封槽1002,设置在密封槽1002内的o型密封圈1003,所述密封台阶1001处配合圆形框架8底部设置并通过o型密封圈1003进行密封。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进水时废水外泄进腔体,所述盖体2包括下盖6和上盖4,所述下盖6和上盖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所述下盖6与圆形框架的顶部配合设置,上盖4与法兰5配合设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人工取出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所述圆形框架8与法兰5的靠近圆心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间隙15,可将手放入第二间隙15中,取出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
附图说明
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20.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密封装置的结构图。
22.其中,1壳体、2盖体、3压紧机构、4上盖、5法兰、6下盖、7o型密封环、8圆形框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10圆形固定盘、1001密封台阶、1002密封槽、1003 o型密封圈、11纵向加强筋、12横向加强筋、13第一间隙、14外侧保护层、15第二间隙、16内侧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废水过滤器,所述废水过滤器本体包括壳体1及壳体1上方可打开的盖体2,所述壳体1的上侧位置设置有进水口,壳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对应的管路连接并配合设置有阀门,所述盖体2与壳体1之间设有压紧机构3,所述壳体1内部装有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与壳体1内部设置有内部密封装置,所示壳体1的顶部与盖体2之间设置有顶部密封装置。
24.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包括进水部及设置在进水部下方的过滤部,所述进水部包括圆形框架8及筋条;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的外壁焊接有一圈纵向加强筋11,相邻的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所示纵向加强筋11的外侧自上到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圈横向加强筋12,所述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底部和纵向加强筋11的底部焊接在一起。
25.所述壳体1包括外侧保护层14及内侧保护层16,外侧保护层14与内侧保护层16设置有第一间隙13,所述内侧保护层的内壁焊接有圆形固定盘10,所述圆形固定盘10位于进水部与过滤部之间,壳体1上侧焊接有法兰5。
26.所述顶部密封装置包括法兰5、设置在法兰5的靠近圆心边缘位置的凹槽及设置在凹槽内的o型密封环7,所述法兰5的上面通过四周设置的压紧机构3与盖体2锁紧密封。
27.所述内部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圆形固定盘10内侧的密封台阶1001,设置在密封台阶1001处的密封槽1002,设置在密封槽1002内的o型密封圈1003,所述密封台阶1001处配合圆形框架8底部设置并通过o型密封圈1003进行密封。
28.所述盖体2包括下盖6和上盖4,所述下盖6和上盖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所述下盖6与圆形框架的顶部配合设置,上盖4与法兰5配合设置。
29.所述圆形框架8与法兰5的靠近圆心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间隙15并用于人工用手取出和放置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
30.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时,需要松开位于法兰5的顶部边缘位置的压紧机构3,移出盖体2,放置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通过螺栓固定在圆形框架8底部,将下盖6放置在圆形框架8的顶部,下盖6通过螺栓及螺母与上盖4固定在一起,与法兰5上的o型密封环7组成顶部密封装置,防止废水外泄进腔体。
31.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用水管与进水口连接,打开位于壳体1外部的阀门,向壳体1内部输送废水,通过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将废水的杂质过滤掉,再打开壳体1外部的阀门,将过滤后的水排出。
32.为了防止废水在工作流程中外漏,造成环节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个密封装置,一个是位于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与盖体2之间设置的密封,用来防止进水时废水外漏,主要由位于法兰5的上部边缘位置的凹槽及凹槽内的o型密封环7组成,将盖体2放置在圆形框
架8的顶部后,用螺栓螺母固定,通过扭紧法兰5的顶部的四周的压紧机构3加强与盖体2的密封,另外一个密封装置位于圆形固定盘10上,包括设置在圆形固定盘10的内侧的密封台阶1001,密封台阶1001内的密封槽1002还设有o型密封圈1003,o型密封圈1003与圆形框架8底部组合设置密封,可拆卸式筛筒组件9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圆形框架8底部,加强密封效果。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