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4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压滤机,具体讲是涉及将压滤机压縮后的滤饼从板框内
推出的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在打开板框卸出滤饼时,有的压滤机直接利用滤布将滤饼带出来,有的 压滤机使用专门的装置卸出滤饼,这些方案费时费力,目前压滤机的工序中都有高压空气 和高压水干燥过程,使得滤饼与滤布脱离,板框打开后,有些滤饼贴着板框不会掉出来,因 此光靠滤布已经不能将所有的滤饼带出。现有技术中还有用敲击或是震动的方式让滤饼掉 下来,这些方式都不能保证滤饼肯定掉出来,或是掉出来时搭在前一个板框上,又要花时间 去整理,有些专门的装置又增加了成本。
公开号CN2413899Y、公告日为2001. 1. 10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卧式压滤机的快速 卸料方案,其利用增加的两个附加油缸在主油缸动作时同时打开后面的板框,在同一时间 增加打开的板框数来达到快速卸饼的目的,相对于此方案来说,同一时间做了更多的工作, 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于滤饼没有采取有效的推卸措施,滤饼只能靠板框自 动掉出或滤布来带出,效率低下,不能达到自动卸饼的目的。
公开号CN2368587Y、
公开日为200. 3. 15的压滤机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专门卸饼
装置,其包括剥离和铲除步骤,板框打开时,滤布上升过程中卸饼装置将附着在滤布上的滤
饼刮下。此工序一次完成,方便快捷。但是不能对所有的板框同时操作,在清洗装置上附加
了专门卸饼装置,造成成本和维护的增大,过多的机器也使工作流程繁复。
公告号CN1274383C、公告日2006. 9. 13的压滤机专利,公开了一种震动装置,在
滤布向上移动时支撑杆上下震动,带动滤布抖动从而将上面粘附的滤饼剥离,此方案虽然
可将粘附的滤饼卸下,但是要在每个支撑杆上都安装振动弹簧、橡胶垫以其它机构,而且此
装置只针对粘在滤布上的滤饼,当滤饼不粘在上面时,此装置就没效果,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卧式压滤机卸饼不便、装置复杂、被动等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能一次针对所有板框操作的全自动卸饼装置。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卧式压滤
机卸饼装置,包括板框、膜片和板框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上安装推饼板。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推饼板一端延伸入板框,另一端贴在板框侧
边并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板框侧边并可绕固定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板框连板有一延长连接片。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方式为所述连板连接片与推饼板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推饼板的下端从板框的外表面顺着板框边折
入板框内且位于膜片外。[0011]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板框边框留有卡合推饼板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推饼板的外边条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为还包括一个推板装置,所述推板装置包括两个位 于导轨左右两端的活动轮,套在活动轮上的橡胶带,所述橡胶带内表面光滑,外表面上带有 多个凸起,所述橡胶带与板框侧边推饼板相接,所述活动轮由电机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式为所述推板中间是一体或断开的。
本方案采用推饼板利用板框打开时连板的拉力或是橡胶带的推动将推饼板从板 框底部推出,使得滤饼下部从板框中掉出,简单省事,直接利用了现有的装置,一次打开板 框直接推出所有板框里的滤饼,因为是从滤饼的底部直接推出,所以滤饼掉下不会有阻碍, 此推饼板可以和连板的连接片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采用分开的方式。因滤饼是立在板框 中的,只要推饼板从下面推动,滤饼就会直接从下面被拉出而掉入滤饼承接车。且板框边采 用橡胶,弹性大,当推饼板被前后板框挤压时,可以封闭严密不会造成泄漏,也可在板框边 开出一个可以容纳推饼板厚度的槽,来加强封闭效果,在不采用连板的压縮机上,可以采用 橡胶带方式,一样能够完成所有滤饼的卸出。如果不是采用连板方式的压滤机,可以采用在 两个活动轮子上循环的带凸起的橡胶带来推出板框边的推饼板,活动轮可以由电机驱动也 可以利用活塞打开的动力驱动,当板框打开时,橡胶带的运动方向与板框打开的方向相同, 橡胶带上的凸起将推饼板向前推动,从而将滤饼卸出,此方式虽然增加了配件,但可以一次 解决滤饼的卸出,使得单油缸也可以将板框一次拉到底,从而节省等待的时间。


图l推饼板的立体图
图2推饼板位于板框内部示意图
图3开有推饼板板槽的板框侧面图
图4推饼板的推板中间未连接的状态图
图5推饼板的侧视图
图6连接片推动推饼板的示意图
图7弯曲的推饼板侧面示意图
图8连接片与推饼板一体示意图
图9活动轮上带凸起橡胶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现有卧式压滤机的板框结合在一起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推饼板1通过固定轴7固定在板框6侧边上,推饼板1两侧边开有 轴孔5,并通过轴孔5套在板框侧边的固定轴7上,并可绕轴转动,板条的下端4成折叠状, 其形状与板框边框形状相同,套入板框内并贴着板框膜片。板框的底部与推饼板相对的地 方开有方便板条卡入的缺口,以加强板框组压縮时的封闭性,如图3所示。这里做为推饼板 1的另一实施方式,推饼板的中间也可做成如图4所示的断开状态,由板框两边的连板直接 推动推饼板的上端,一样可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推饼板的侧边可以做成各种样式 如图7所示的折叠状,只要能有利于推饼板的下端被推出的形状都可以。而且可将连板与推 饼板做成一体,不论是与前连接片还是后连接片,都可以利用前后拉开的拉力将滤饼从板 框中卸出,如图8所示是推饼板1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2所示,推饼板1由固定轴7固定在板框6边框上,固定轴7位于连板12 的下方,板框组合拢时,推饼板1被前后板框挤压在每个板框的下部并贴着膜片靠近板框 底部,当里面的滤渣充满时,压滤机对里面的滤渣进行清洗和高压空气干燥,完毕后液压油 缸打开板框组,板框组中的板框在连板12的作用下打开,如图6所示,连板12上的延长连 接片9推动推饼板1上部2,上部2绕着固定轴7旋转将下部4向板框外推,位于推板3前 方的滤饼被推出板框,滤饼掉入压滤机下部的接饼车,此时板框组完全打开。当滤布清洗工 作完成后,卡入板框内时板框组在液压油缸和连板的作用下合拢,推饼板1上端失去延长 连接片9的推动下,自动落回板框内,并在前后板框6的挤压下回到板框底部,开始下一个 工作循环。
如图9所示,将两个活动轮13安装在支架导轨两端的下方,其中一个轮是主动轮, 另一个轮是被动轮,活动轮的轴与板框组平行,轮沿与板框组相切,利用电机驱动主动轮旋 转,安装在两个轮子上的橡胶带14就开始循环,橡胶带带动被动轮转动,橡胶带14外表面 上带有多个凸起15,此橡胶带14与板框组相接,橡胶带14上的凸起15在运动的过程中推 动板框侧边凸起ll,将推饼板1顺着板框边向外推动,进而将滤饼推出。 当板框组不是采用连板方式时,可以使用图9所示方式,当压縮完毕后,液压油缸 打开板框时,电机开始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橡胶带14、被动轮旋转,橡胶带14的转动 方向与板框组打开的方向相同,橡胶带上的凸起15推动板框侧边的推饼板1 一起运动,从 而带出滤饼,板框组完全打开后,电机停止。当板框组合拢时,推饼板1在前后板框的挤压 下回到板框内部,准备下一次打开。
本方案可以用在单油缸的卧式压滤机上,也可以用在双油缸的卧式压滤机上,只 要能同时打开所有板框,就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法,所述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相同或 类似构思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之内。
5
权利要求
一种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包括板框(6)、膜片和板框连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上安装推饼板(1)。
2. 如权利要求
l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饼板(1) 一端延伸入板 框,另一端贴在板框侧边并通过固定轴(7)固定在板框侧边并可绕固定轴转动。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连板(12)有一延长 连接片(9)。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连接片(10)与推饼 板(1)为一个整体。
5. 如权利要求
l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饼板(1)的下端(4)从 板框的外表面顺着板框边折入板框内且位于膜片外。
6. 如权利要求
2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6)边框留有卡合推 饼板(1)的凹槽(8)。
7. 如权利要求
1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饼板的外边条有凸起 (11)。
8. 如权利要求
7所述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推板装置,所述推 板装置包括两个位于导轨左右两端的活动轮(13),套在活动轮上的橡胶带(14),所述橡胶 带内表面光滑,外表面上带有多个凸起(15),所述橡胶带(14)与板框侧边推饼板(1)相接, 所述活动轮由电机驱动。
9. 如权利要求
l-8所述的任一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中间(3)是 一体或断开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压滤机卸饼装置,用于压缩后板框内滤饼的清理。本方案采用一个贴在板框边的推饼板,推饼板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板框侧边上,推饼板的下端伸入板框的内部,贴住滤板,上端靠近板框组的连板,当压滤机板框组的连板在液压油缸作用下打开板框时,利用延长的连板连接片推动推饼板上端,上端绕固定轴转动,从而推动推饼板下端从板框中将滤饼推出,达到了卸饼目的,本方案直接利用现有动力,只用附加的一个简单装置就完成了压滤机自动卸饼,解决了目前卸饼装置复杂和人工干涉的弊病,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卸饼彻底,减少了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01D25/38GKCN201470183SQ200920172933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赵恩 申请人:赵恩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