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667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浓缩澄清装置,特别适用于选煤厂煤泥水及其它固液分离和污水浓缩澄清处理。
目前,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中浓缩澄清装置,有如煤炭工业出版社1978年6月出版的“选煤技术基础知识”219~221页所述,有角锥浓缩池、浓缩漏斗、沉淀塔及耙式浓缩机,其中沉淀塔如图4所示,包括由外壳1围成的圆锥形容器,在该容器上部中央设置煤泥水入料筒2,加入絮凝剂的煤泥水流入圆锥形容器,在沿水平方向散开,并在缓慢上升的液流中,使固体颗粒沉降下来,经锥底排泥管5排出被澄清的水汇入上部集水槽4,经溢流管9排出复用。这种沉淀塔澄清效果较差,澄清后的溢流水,仍有10~50克/升的固体含量,大多数在50克/升左右,锥底排泥管易堵塞。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锥形容器上部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它不仅能使煤泥水或污水中的颗粒在水平层流中散开沉淀,而且可以经由斜管使细颗粒继续沉淀。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
由外壳围成上部呈圆柱形容器、下部为圆锥形容器,在圆柱形容器中央设置入水筒,外缘设置集水槽和溢流管,其要点是在圆柱形容器内布设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斜管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设若干条带孔溢水管,在圆锥形容器底部的外壳上架设带钟罩的虹吸式排泥管。从入水筒进入圆锥形容器的煤泥水或污水,首先在水平层流中较粗的固体颗粒沉降下来,然后自下而上流经斜管的溢流水中较细的固体颗粒又沉降在斜管底壁上,并滑下沉淀至锥底排出。
由于本发明加设斜管结构,与上文提到的现有沉淀塔比较,澄清效果明显提高,经试验,澄清后的溢流水固体含量降至0.5~0.1克/升,大多在0.1克/升左右。对于选煤厂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洗水复用和洗水闭路循环,达到节水和消除煤泥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结构和实施方式。


图1表示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正面剖视图。
图2表示
图1A-A溢流管剖面图。
图3表示图2B-B沉淀斜管剖面图。
图4表示现有沉淀塔的结构图。

图1表示的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包括外壳1,该外壳围成上部为圆柱形容器10、下部为圆锥形容器11,其锥角一般为60度;在圆柱形容器的中央设置入水筒2;圆柱与圆锥形外壳交会处水平固联若干条金属横梁8,其间距约1.5米,在横梁上铺设扁钢制作的方格网7,网眼尺寸400×400毫米,在方格网上布设倾斜约60度放置的沉淀斜管6,该斜管可用塑料制造,其断面如图3表示的正六面体;沉淀斜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设若干条带孔溢水管3,其间距约1.2米,溢水管断面如图2表示,管底设有进水孔12,一般管径150毫米,沿长度方向若干进水孔之间距150毫米;溢水管3与圆柱形容器外缘的环形集水槽4相通,集水槽底部与溢流管9连通;在圆锥形容器11的底部外壳上架设带钟罩13的虹吸式排泥管5。
当煤泥水或污水加入絮凝剂混合后,通过
图1表示的进入筒2进入圆锥形容器11内,在缓慢水平层流液流中,固体颗粒沉降至圆锥形容器底部。上部溢流水自下而上流经沉淀斜管6,使较细的固体颗粒沉降至斜管壁上,并沿倾斜面下沉至圆锥形容器底部。沉淀下来的煤泥或污泥在静压力作用下由虹吸式排泥管5排出。从沉淀斜管上行的溢流水流入带孔溢流管3,使其均匀的溢流至环形集水槽4,并从溢流管9排出复用。
权利要求1.一种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包括由外壳1围成的上部圆柱形容器10、下部圆锥形容器11,在圆柱形容器的中央设置的入水筒2,圆柱形容器外缘设置的环形集水槽4、及溢流管9所组成,其特征是在圆柱形容器内布设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6,沉淀斜管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设若干条溢水管3,圆锥形容器底部的外壳上架设带钟罩13的虹吸式排泥管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塔,其特征是沉淀斜管6布设在与外壳相固联的金属横梁8、及方格网7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塔,其特征是沉淀斜管布设倾斜角60度。
专利摘要一种加设斜管沉淀装置的沉淀塔,适用于煤泥水或污水浓缩澄清处理。它是在沉淀塔容器中,布设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斜管上方设带孔溢水管,容器底部安设带钟罩的虹吸式排泥管。进入沉淀塔内的煤泥水或污水,先在水平层流中使固体颗粒沉降,溢流水经斜管使细粒又沉降至斜管壁并滑下沉降至容器底部排出。澄清后的溢流水固体含量降至0.5~0.1克/升,对于选煤厂可以实现洗水复用和洗水闭路循环,节水,消除环境污染。
文档编号B01D21/02GK2144528SQ92241220
公开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1日
发明者王杰 申请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