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642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胶槽的改造,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在海水淡化及苦咸水的处理多使用反渗透膜滤芯,反渗透膜多为不对称膜或复合膜,反渗透膜的致密皮层几乎无孔,因此可以截留大多数溶质(包括离子)而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组件一般采用玻璃纤维缠绕渗透膜组件,玻璃纤维在缠绕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涂胶,玻璃纤维比较细,使用传统的涂布槽涂胶,涂胶辊都是设置在槽的液面,涂胶容易造成不均和浪费,而且传统的涂胶槽凹槽结构比较深,需要倒入的涂胶比较多,涂胶黏度比较大,一次性倒入太多容易凝固,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涂胶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玻璃纤维涂胶槽结构太深,涂胶不均匀等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所述的涂胶槽包括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刮胶辊,所述的第一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的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顶端中部,所述的主导辊设置在所述涂胶槽接近底部的位置且置于第一理线栅与第二理线栅之间,所述的刮胶辊设置在涂胶槽上方且在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的刮胶辊为压合的双辊结构,玻璃纤维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并穿过所述双辊。
[0006]由于待涂胶的玻璃纤维比较细而且多,第一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的入口端,可以帮助梳理多条玻璃纤维,防止交叉错乱,方便进入涂胶槽涂胶。主导辊设置在涂胶槽接近底部的位置且在第一理线栅与第二理线栅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涂胶槽比普通的涂胶槽浅,每次需要的涂胶比较少,涂胶使用时间短,不容易变稠凝固,主导辊的作用是引导玻璃纤维通过涂胶槽的底部,即使涂胶槽变浅了,有了底部的主导辊,玻璃纤维仍然可以涂到底部的胶。同时,玻璃纤维不断地通过涂胶槽底部,除了涂胶,还对胶液有搅拌作用,减缓胶液的凝固速度。第二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的中间,此处正好是涂完胶的玻璃纤维刚从涂胶槽底部出来,玻璃纤维上占满了胶,容易黏到一起,经过第二理线栅分隔,玻璃纤维才不会黏到一起。刮胶辊设置在涂胶槽上方且在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的刮胶辊为压合的双辊结构,沾满涂胶的玻璃纤维经过刮胶辊,玻璃纤维上下表面多余的涂胶可以被刮掉,成排的玻璃纤维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刮胶辊转动,挤压准备通过刮胶辊的玻璃纤维,刮胶辊和玻璃纤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涂胶更加均匀且把多余的涂胶刮落回涂胶槽,回收原料不浪费,避免涂胶滴落污染设备和场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涂胶槽出口端设置第三理线栅。此处设置理线栅,也是有助于梳理涂胶好的玻璃纤维,方便收卷。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为活动连接,第二理线栅可沿涂胶槽水平方向滑动。调节第二理线栅的位置,可以调节玻璃纤维涂胶的接触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刮胶辊有两组,两组刮胶辊可以使刮胶更加均匀和干净。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涂胶槽前后分别设置平台,前平台设置有副导辊、第四理线栅,后平台设置有副导辊。副导辊可以是单辊,也可以是双辊,此处设计是为了玻璃纤维涂胶前后走线更加整齐和顺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更加合理有针对性,涂胶槽改浅,可以节省单次的涂胶用量,把传统的导辊设置在涂胶槽接近底部的位置,让涂胶槽改浅之后仍能有效使用,穿过涂胶槽底部涂胶而不是表面涂胶,可以促进涂胶的流动,使涂胶不容易凝固。整个涂胶槽的设计,使玻璃纤维在涂胶过程更加有序,方便和节省用料,提高涂布良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涂胶槽的俯视结构图;
[0013]图2为涂胶槽的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图1为涂胶槽的俯视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在涂胶槽I内设置有第一理线栅2、主导辊4、第二理线栅3、刮胶辊5。第一理线栅2设置在涂胶槽I的入口端,可以帮助梳理多条玻璃纤维,防止交叉错乱,方便进入涂胶槽I涂胶。第二理线栅3设置在涂胶槽I的中间,此处正好是涂完胶的玻璃纤维刚从涂胶槽I底部出来,玻璃纤维上占满了胶,容易黏到一起,经过第二理线栅3分隔,玻璃纤维才不会黏到一起。第二理线栅3与涂胶槽I为活动连接,第二理线栅3两端下方有导柱,涂胶槽I在对应的位置有小导槽7,第二理线栅3可以沿着小导槽7水平方向滑动,调节第二理线栅的位置,可以调节玻璃纤维涂胶的接触面。主导辊4设置在涂胶槽I接近底部的位置且在第一理线栅2与第二理线栅3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涂胶槽I比普通的涂胶槽浅,每次需要的涂胶比较少,涂胶使用时间短,不容易变稠凝固,主导辊4可以引导玻璃纤维通过涂胶槽I的底部,即使涂胶槽I变浅了,有了底部的主导辊4,仍然可以涂到底部的胶。同时,玻璃纤维不断地通过涂胶槽I底部,除了涂胶,还对胶液有搅拌作用,减缓胶液的凝固速度。刮胶辊5设置在涂胶槽I上方且在第二理线栅3与涂胶槽I的出口端之间,刮胶辊5为压合的双辊结构,沾满涂胶的玻璃纤维经过刮胶辊5中间,玻璃纤维上下表面多余的涂胶可以被刮掉,成排的玻璃纤维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刮胶辊5转动,挤压准备通过刮胶辊的玻璃纤维,刮胶辊5和玻璃纤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涂胶更加均匀且把多余的涂胶刮落回涂胶槽1,回收原料不浪费,避免涂胶滴落污染设备和场地。本实施例设置了 2组刮胶辊5,可以使刮胶更加均匀和干净。另外,涂胶槽I出口端还设置第三理线栅6,此处设置理线栅,也是有助于梳理涂胶好的玻璃纤维,方便收卷。涂胶槽I前后分别设置平台,前平台8设置副导辊91、副导辊92,副导辊91和副导辊92为单棍,副导辊91和副导辊92之间有第四理线栅10,后平台11设置有副导辊93,副导辊93为双辊,此处设计是为了玻璃纤维涂胶前后走线更加整齐和顺畅。
[0016]图2为涂胶槽的侧剖面图,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指的是玻璃纤维走向的路线,玻璃纤维通过前平台8的副导辊91下方、第四理线栅10、副导辊92上方,然后进入涂胶槽1,通过涂胶槽I入口端第一理线栅2理顺玻璃纤维,再通过底部的主导辊4下方,经过涂胶槽I底部接触涂胶,出液面之后,经过第二理线栅3分开理顺,再经过2组刮胶辊5的中间,之后经过涂胶槽I出口端的第三理线栅6,出了涂胶槽1,最后,经过后平台9的副导辊93的中间。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胶槽包括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刮胶辊,所述的第一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的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顶端中部,所述的主导辊设置在所述涂胶槽接近底部的位置且置于第一理线栅与第二理线栅之间,所述的刮胶辊设置在涂胶槽上方且在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的刮胶辊为压合的双辊结构,玻璃纤维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并穿过所述双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胶槽出口端设置第三理线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为活动连接,第二理线栅可沿涂胶槽水平方向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胶辊有两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胶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胶槽前后分别设置平台,前平台设置有副导辊、第四理线栅,后平台设置有副导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应用于玻璃纤维缠绕RO膜组件的涂胶槽结构,所述的涂胶槽包括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刮胶辊,所述的第一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的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理线栅设置在涂胶槽顶端中部,所述的主导辊设置在所述涂胶槽接近底部的位置且置于第一理线栅与第二理线栅之间,所述的刮胶辊设置在涂胶槽上方且在第二理线栅与涂胶槽的出口端之间,所述的刮胶辊为压合的双辊结构,玻璃纤维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理线栅、主导辊、第二理线栅并穿过所述双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可以节省单次的涂胶用量,还可以促进涂胶的流动,使涂胶不容易凝固。整个涂胶槽的设计,使玻璃纤维在涂胶过程更加有序,方便和节省用料,提高涂布良率。
【IPC分类】B05C11/02, B05C11/10, B05C13/02, B05C3/10
【公开号】CN204699889
【申请号】CN201520441317
【发明人】谢建新, 苏红标
【申请人】汕头市奥斯博环保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