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复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99149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树脂复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脂复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发电机内冷水循环系统的树脂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稳定优化装置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各种大型发电机内冷水循环系统,其原理是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分床处理技术,该离子交换树脂在失效以后是可以通过再生恢复其离子交换功能的,但是目前对于失效的离子交换树脂,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更换新树脂,失效树脂废弃;另一种是把失效树脂卸下以后发给厂家进行再生,再生后再发回重新装入使用。前者费用高昂,且废弃树脂会污染环境;后者由于来回物流消耗的时间影响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稳定优化装置的连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再生的树脂复苏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树脂复苏装置,包括用于配制再生液体的溶药箱、用于实现再生的交换柱,所述溶药箱的顶部设有进液口,其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交换柱的上部设有第一侧进出水口,其下部设有第二侧进出水口,其顶部设有顶部进出水口,其底部设有底部进出水口,所述溶药箱和交换柱通过管路连通,且所述管路还连接水、除盐水水源、地沟排放、树脂容器,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带动流体输送的栗,所述管路按树脂再生工艺流程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柱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为上内腔、中内腔和下内腔,所述第一侦腿出水口与上内腔相通,所述第二侧进出水口与下内腔相通,所述顶部进出水口和底部进出水口均与中内腔相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内腔和中内腔通过上隔板隔开,所述中内腔和下内腔通过下隔板隔开;所述上隔板设有若干第一水帽使上内腔与中内腔相通,所述下隔板设有若干第二水帽使中内腔与下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水帽和第二水帽的水帽头均朝向中内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管路通过第一外接口接水或除盐水水源,通过第二外接口接地沟排放,通过第三外接口接树脂容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溶药箱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排放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溶药箱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栗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交换柱的第二侧进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管道一端与栗的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一端与栗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溶药箱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六管道一端与栗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所述第七管道一端与交换柱的第一侧进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接口连接;所述第八管道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九管道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十管道一端与交换柱的顶部进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接口连接;所述第十一管道一端与交换柱的底部进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接口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且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设于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相接点的两边;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七管道上设有第八阀门和第九阀门,且所述第八阀门和第九阀门分设于第七管道与第九管道相接点的两边;所述第八管道上设有第十阀门;所述第九管道上设有第十一阀门;所述第十管道上设有第十二阀门,所述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第十三阀门。
[0011 ]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流量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外接口通过内衬钢丝软管连接树脂容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柱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或纤维强化塑料,所述溶药箱的材料为聚乙烯,所述栗的液体过流部分的材料为增强聚丙烯塑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帽和第二水帽的材料均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通过切换阀门,能快速高效地实现树脂装卸,逆向冲洗,逆向再生,正向冲洗等树脂再生程序,操作简单、安全,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可以广泛应用在火力发电厂,作为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稳定优化装置配套使用的辅助设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交换柱的剖视图;
[0018]图中:1-溶药箱、11-进液口、12-出液口、2-栗、3-交换柱、301-第一侧进出水口、302-第二侧进出水口、303-顶部进出水口、304-底部进出水口、305-第一水帽、306-上隔板、307-上内腔、308-中内腔、309-第二水帽、310-下隔板、311-下内腔、4-流量计、501-第一阀门、502-第二阀门、503-第三阀门、504-第四阀门、505-第五阀门、506-第六阀门、507-第七阀门、508-第Λ阀门、509-第九阀门、510-第十阀门、511-第^^一阀门、512-第十二阀门、513-第十三阀门、6-管路、601-第一管道、602-第二管道、603-第三管道、604-第四管道、605-第五管道、606-第六管道、607-第七管道、608-第八管道、609-第九管道、610-第十管道、611-第^^一管道、7-第一外接口、8-第二外接口、9-第三外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脂复苏装置,主要包括溶药箱1、交换柱3、栗2、流量计4、管路6以及若干阀门。溶药箱1用于配制再生时所需要的再生液体,栗2用于输送溶药箱1内的再生液体,流量计4用于衡量再生液输送流量,交换柱3用于装载待再生的离子交换树脂以及作为实现再生的容器。溶药箱1的顶部设有进液口 11,其底部设有出液口 12。交换柱3的上部设有第一侧进出水口 301,其下部设有第二侧进出水口 302,其顶部设有顶部进出水口 303,其底部设有底部进出水口 304。第一外接口 7接水或除盐水水源,第二外接口 8接地沟排放,第三外接口 9接内衬钢丝软管,置于树脂容器,用于装卸树脂。管路6把溶药箱1、交换柱3、栗2、第一外接口 7、第二外接口 8、第三外接口 9连通组成一个系统,管路6按树脂再生工艺流程连接。
[0021]如图2所示,交换柱3内部从上至下分别设为上内腔307、中内腔308和下内腔311。第一侧进出水口 301与上内腔307相通,第二侧进出水口 302与下内腔311相通,顶部进出水口 303和底部进出水口 304均与中内腔308相通。上内腔307和中内腔308通过上隔板306隔开,中内腔308和下内腔311通过下隔板310隔开。上隔板306设有若干个第一水帽305使上内腔307与中内腔308相通,下隔板310设有若干个第二水帽309使中内腔308与下内腔311相通,第一水帽305和第二水帽309的水帽头均朝向中内腔308,使其只能过水不能过树脂。
[0022]管路6包括第一管道601、第二管道602、第三管道603、第四管道604、第五管道605、第六管道606、第七管道607、第八管道608、第九管道609、第十管道610、第^^一管道611。第一管道601 —端与溶药箱1的出液口 12连接,另一端与排放口连接;第二管道602一端与溶药箱1的出液口 12连接,另一端与栗2的入口连接;第三管道603 —端与交换柱3的第二侧进出水口 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接口 7连接;第四管道604 —端与栗2的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603连接,共用第三管道603的其中一部分管道以节省材料和成本;第五管道605 —端与栗2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溶药箱1的进液口 11连接;第六管道606 —端与栗2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603连接,同样的,共用第三管道603的其中一部分管道以节省材料和成本;第七管道607 —端与交换柱3的第一侧进出水口 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接口 8连接;第八管道608 —端与第三管道6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管道607连接,同样的,共用第三管道603的其中一部分管道以节省材料和成本;第九管道609 一端与第三管道6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管道607连接,同样的,共用第三管道603的其中一部分管道以节省材料和成本;第十管道610—端与交换柱3的顶部进出水口 3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接口 9连接;第十一管道611—端与交换柱3的底部进出水口 304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接口 9连接。
[0023]在各条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以便控制管道的通断,其中,第一管道601上设有第一阀门501 ;第二管道602上设有第二阀门502 ;第三管道603上设有第三阀门503和第四阀门504,且第三阀门503和第四阀门504分设于第三管道603与第四管道604相接点的两边;第四管道604上设有第五阀门505 ;第五管道605上设有第六阀门506 ;第六管道606上设有第七阀门507,流量计4也设置在第六管道上;第七管道607上设有第八阀门508和第九阀门509,且第八阀门508和第九阀门509分设于第七管道607与第九管道609相接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