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8432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生产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包括反应筒体、增热排列管、进气塞口、空气引入管、过剩气体出口、中枢导出管、混合反应物导入管、搅拌过滤器、物料导入管、凹槽式物料导入口、沥青采出管、沥青压力收集槽、沥青采出阀、沥青排出净管、静态沉淀箱和沥青排出口,所述反应筒体内侧设有增热排列管,所述反应筒体左侧设有进气塞口,所述进气塞口左侧设有空气引入管,该组合装置设计合理易操作,投入成本低,提高了沥青生产的效率,易于推广,适合现在大规模沥青生产的需要。
【专利说明】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属于沥青生产装置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改质沥青,常温下为黑色,在一定温度下,凝固成很脆的具有贝壳状断口的固体, 呈玻璃像;没有一定的熔点,在一定的熔点范围内熔化,凝固时没有热效应。沥青组分极为复杂,大多为三环以上的芳香族胫类,还有含痒、氮和硫等元素的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高分子碳素物质。
[0003]热聚法生产改质沥青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连续用栗送入带有搅拌的反应釜,经过加热反应,析出小分子气体,釜液即为电极沥青。目前的改质沥青的生产设备多采用普通的釜式反应器,将原料进行间歇式混合生产沥青,导致不同批次的沥青质量不同,且生产效率较低,逐渐无法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包括反应筒体、增热排列管、 进气塞口、空气引入管、过剩气体出口、中枢导出管、混合反应物导入管、搅拌过滤器、物料导入管、凹槽式物料导入口、沥青采出管、沥青压力收集槽、沥青采出阀、沥青排出净管、静态沉淀箱和沥青排出口,所述反应筒体内侧设有增热排列管,所述反应筒体左侧设有进气塞口,所述进气塞口左侧设有空气引入管,所述反应筒体上侧设有过剩气体出口,所述过剩气体出口上侧设有中枢导出管,所述过剩气体出口左侧设有混合反应物导入管,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内部设有搅拌过滤器,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左侧设有物料导入管,所述物料导入管上侧设有凹槽式物料导入口,所述反应筒体下侧设有沥青采出管,所述沥青采出管右侧设有沥青压力收集槽,所述沥青压力收集槽上侧设有沥青采出阀,所述沥青压力收集槽右侧设有沥青排出净管,所述沥青排出净管右侧设有静态沉淀箱,所述静态沉淀箱右侧设有沥青排出口。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引入管上侧设有封闭旋转塞。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过滤器通过外侧的中空安全盒进行拆卸。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剩气体出口上侧设有圆形遮蔽盖。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态沉淀箱内部设有恒温管道。
[00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设有反应筒体、增热排列管、进气塞口、空气引入管、过剩气体出口、中枢导出管、混合反应物导入管、搅拌过滤器、物料导入管、凹槽式物料导入口、沥青采出管、沥青压力收集槽、沥青采出阀、 沥青排出净管、静态沉淀箱和沥青排出口,在利用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进行沥青上产时,通过物料导入管和凹槽式物料导入口将生产沥青的原料导入反应筒体内部,通过混合反应物导入管将化学混合物导入反应筒体,通过搅拌过滤器进行搅拌混合,通过空气引入管将外界空气与内部连接,通过增热排列管进行沥青反应生产,通过沥青采出管将生产的沥青导入沥青压力收集槽,通过沥青采出阀控制其导出,通过将沥青导入静态沉淀箱, 通过沥青排出口排出装置之外,该组合装置设计合理易操作,投入成本低,提高了沥青生产的效率,易于推广,适合现在大规模沥青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〇13] 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反应筒体;2、增热排列管;3、进气塞口;4、空气引入管;5、过剩气体出口; 6、中枢导出管;7、混合反应物导入管;8、搅拌过滤器;9、物料导入管;10、凹槽式物料导入口; 11、沥青采出管;12、沥青压力收集槽;13、沥青采出阀;14、沥青排出净管;15、静态沉淀箱;16、沥青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包括反应筒体1、增热排列管2、进气塞口 3、空气引入管4、过剩气体出口 5、中枢导出管6、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搅拌过滤器8、物料导入管9、凹槽式物料导入口 10、沥青采出管11、沥青压力收集槽 12、沥青采出阀13、沥青排出净管14、静态沉淀箱15和沥青排出口 16,所述反应筒体1内侧设有增热排列管2,所述反应筒体1左侧设有进气塞口 3,所述进气塞口 3左侧设有空气引入管 4,所述反应筒体1上侧设有过剩气体出口 5,所述过剩气体出口 5上侧设有中枢导出管6,所述过剩气体出口 5左侧设有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内部设有搅拌过滤器8,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左侧设有物料导入管9,所述物料导入管9上侧设有凹槽式物料导入口 10,所述反应筒体1下侧设有沥青采出管11,所述沥青采出管11右侧设有沥青压力收集槽12,所述沥青压力收集槽12上侧设有沥青采出阀13,所述沥青压力收集槽12右侧设有沥青排出净管14,所述沥青排出净管14右侧设有静态沉淀箱15,所述静态沉淀箱15右侧设有沥青排出口 16。
[0018]所述空气引入管4上侧设有封闭旋转塞,防止在引入空气时出现漏气情况,对沥青的生产质量有影响,所述搅拌过滤器8通过外侧的中空安全盒进行拆卸,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对搅拌过滤器8进行清洗修理,所述过剩气体出口 5上侧设有圆形遮蔽盖,起到防止外界水汽进入反应筒体1内部的作用,所述静态沉淀箱15内部设有恒温管道,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液体沥青凝固而无法排出生产装置内部。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在利用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进行沥青上产时,通过物料导入管9和凹槽式物料导入口 10将生产沥青的原料导入反应筒体1内部,通过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将化学混合物导入反应筒体1,通过搅拌过滤器8进行搅拌混合,通过空气引入管4将外界空气与内部连接,通过增热排列管2 进行沥青反应生产,通过沥青采出管11将生产的沥青导入沥青压力收集槽12,通过沥青采出阀13控制其导出,通过将沥青导入静态沉淀箱15,通过沥青排出口 16排出装置之外即可。
[00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包括反应筒体(1)、增热排列管(2)、进气塞口 (3)、空气引入管(4)、过剩气体出口(5)、中枢导出管(6)、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搅拌过滤 器(8)、物料导入管(9)、凹槽式物料导入口(10)、沥青采出管(11)、沥青压力收集槽(12)、沥 青采出阀(13)、沥青排出净管(14)、静态沉淀箱(15)和沥青排出口(16),其特征在于:所述 反应筒体(1)内侧设有增热排列管(2),所述反应筒体(1)左侧设有进气塞口(3),所述进气 塞口(3)左侧设有空气引入管(4),所述反应筒体(1)上侧设有过剩气体出口(5),所述过剩 气体出口(5)上侧设有中枢导出管(6),所述过剩气体出口(5)左侧设有混合反应物导入管 (7),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内部设有搅拌过滤器(8),所述混合反应物导入管(7)左侧 设有物料导入管(9),所述物料导入管(9)上侧设有凹槽式物料导入口(10),所述反应筒体 (1)下侧设有沥青采出管(11),所述沥青采出管(11)右侧设有沥青压力收集槽(12),所述沥 青压力收集槽(12)上侧设有沥青采出阀(13),所述沥青压力收集槽(12)右侧设有沥青排出 净管(14),所述沥青排出净管(14)右侧设有静态沉淀箱(15),所述静态沉淀箱(15)右侧设 有沥青排出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 入管(4)上侧设有封闭旋转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过 滤器(8)通过外侧的中空安全盒进行拆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剩气 体出口( 5 )上侧设有圆形遮蔽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反应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沉 淀箱(15 )内部设有丨旦温管道。
【文档编号】B01J19/00GK205570300SQ201620377654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罗崇霞, 张嘉强
【申请人】罗崇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