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198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细粉物料(或湿式物料)中的铁磁性物料进行磁选(或磁分离)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现有理论可知,将一磁体的N(或S)极同另一磁体的S(或N)极放置很近的位置形成较小的间隙时,在该间隙会产生很大磁感应强度的对极磁场。对极式磁分离装置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多根棒状的磁并排平行排列,各磁体之间留有间隙,并使相邻两磁体的相邻侧边的极性相反(即对极方式排列),从而形成具有多个强磁间隙的的筛状结构,当物料通过间隙时,铁磁性物料即被吸附在磁体上,当需要被吸附的物料从磁体上分离时,则关闭磁场,使其自行脱离。由于电磁磁场可以方便地关闭,因而对极式磁分离装置多采用电磁磁体,而永磁磁场由于不易关闭,因而不被采用。但是,电磁设备存在着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其磁体直径较大,导致各磁体间间隙排列较疏,因而需要占用的工作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包括有多根并排平行排列的永磁棒,各永磁棒相邻的侧边以对极方式排列,在每根永磁棒外围套有一个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套管,套管的长度大于永磁棒的长度,永磁棒可在套管内前后滑动,各套管之间形成狭长的间隙,间隙的前半段为吸附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采用永磁棒作为工作磁体,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磁体宽度较小,使磁体间间隙排列较密集,因而可减少占用的面积,提高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棒位于套管前半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棒位于套管后半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以并排平行排列的永磁棒1作为工作磁体,各永磁棒相邻侧边的极性相反,即以对极方式排列(如图3所示),永磁棒1外围套有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套管2,套管的长度大于永磁棒的长度,永磁棒可在套管内前后滑动,各套管之间间隙的前半段为吸附工作区3,各套管之间或通过多个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隔板4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中并排排列的磁棒和套管可以是仅有一排的单层结构(如图3),还可以由上到下分布有多排,构成多层结构,以增强磁选效果。
当进行磁选作业时,永磁棒1位于套管2的前半段(如图1),待分选的物料从吸附工作区3通过,铁磁性物料被吸附在套管2前半段的外表面;当铁磁性物料吸附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使其脱离时,通过操作机构将永磁棒1由套管2的前半段移动到后半段(如图2),使吸附工作区3的磁场消失,被吸附的物料即自行脱离,完成分选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它包括有多根并排平行排列的永磁棒(1),各永磁棒相邻的侧边以对极方式排列,其特征是在每根永磁棒(1)的外围套有一个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套管(2),套管的长度大于永磁棒的长度,永磁棒可在套管内前后滑动,各套管之间间隙的前半段为吸附工作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套各套管之间通过多个隔板(4)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并排排列的永磁棒和套管由上到下分布有多排,构成多层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细粉物料(或湿式物料)中的铁磁性物料进行磁选(或磁分离)的对极式永磁磁分离装置。它包括有多根并排平行排列的永磁棒,各永磁棒相邻的侧边以对极方式排列,在每根永磁棒外围套有一个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套管,套管的长度大于永磁棒的长度,永磁棒可在套管内前后滑动,各套管之间间隙的前半段为吸附工作区。本实用新型采用永磁棒作为工作磁体,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磁体宽度较小,使磁体间隙排列较密集,因而可减少占用的面积,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03C1/00GK2633423SQ0325923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0日
发明者徐俊峰 申请人:徐俊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