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376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含有高固含量、高油含量、腐蚀性介质的液固、气固分离装置,特别指一种用于焦化装置冷焦水与切焦水的液固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装置冷焦水与切焦水的处理主要是罐沉降和旋流管分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用罐自然沉降分离,需要的时间长。焦化装置冷焦水与切焦水中焦粉含量在10%以上,主要以1~20μ的悬浮物存在于焦化装置冷焦水与切焦水中。目前的工艺是先用大量的罐容进行自然沉降分离。(2)分离效率低。经过罐自然沉降的冷焦水再进旋流管。由于自然沉降需要时间,旋流管的操作不能连续运行,分离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在线的高效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构造一种立式壳体结构,并将旋流、沉降、过滤集中统一在壳体内完成的分离系统,其中壳体中部设有含焦污水入口,含焦污水从入口进入壳体后沿壳体内壁旋转形成旋流,污水入口以下壳体为旋流分离段,经过旋流去除的焦粉沉在壳体底部,锥体底部设有高固含量污水出口,污水入口以上壳体为沉降过滤分离段,经过旋流分离的冷焦水通过升液管进入沉降段进行沉降分离和筛板过滤,壳体的顶部设有处理后污水出口,沉降过滤后的污水从出口排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1、避免了需要大量的罐容,降低了投资。
2、由于其预处理效率高,降低了后续处理成本。
3、所需占地量大大减少。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构造一立式壳体(7),壳体(7)中部设有含焦污水入口(3),含焦污水从入口(3)进入壳体(7)后沿壳体(7)内壁旋转形成旋流,污水入口(3)以下壳体为旋流分离段(4),经过旋流去除的焦粉沉在壳体底部,锥体底部设有高固含量污水出口(5),污水入口(3)以上壳体(7)为沉降过滤分离段(2),经过旋流分离的冷焦水通过升液管(8)进入沉降段进行沉降分离和筛板过滤,壳体(7)的顶部设有处理后污水出口(1),沉降过滤后的污水从出口(1)排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入口(3)沿壳体(7)筒壁切向位置设置。所述的旋流分离段(4)下部即壳体的底部为一段锥体(6)。所述的壳体(7)中部设有一隔板(9),隔板(9)的中间设有升液管(8)。所述的沉降过滤分离段(2)设有一过滤筛板(10)。所述的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人孔和至少两个压力计及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焦化冷焦水通过污水入口(3)进入旋流分离段(4),在旋流场的作用下,固体物被甩在器壁,通过高固含量排出口(5)排出,被分离出固体的冷焦水在锥体的最底处改变方向往上走,通过升液管(8)进入沉降分离段。冷焦水在沉降分离段经过沉降后,通过筛板(10)过滤,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排出口(1)被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构造一立式壳体(7),壳体(7)中部设有含焦污水入口(3),含焦污水从入口(3)进入壳体(7)后沿壳体(7)内壁旋转形成旋流,污水入口(3)以下壳体为旋流分离段(4),经过旋流去除的焦粉沉在壳体底部,锥体底部设有高固含量污水出口(5),污水入口(3)以上壳体(7)为沉降过滤分离段(2),经过旋流分离的冷焦水通过升液管(8)进入沉降段进行沉降分离和筛板过滤,壳体(7)的顶部设有处理后污水出口(1),沉降过滤后的污水从出口(1)排出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入口(3)沿壳体(7)筒壁切向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分离段(4)下部即壳体的底部为一段锥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7)中部设有一隔板(9),隔板(9)的中间设有升液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过滤分离段(2)设有一过滤筛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焦水切焦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人孔和至少两个压力计及安全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含有高固含量、高油含量、腐蚀性介质的液固、气固分离装置,特别指一种用于焦化装置冷焦水与切焦水的液固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构造一种立式壳体结构,并将旋流、沉降、过滤集中统一在壳体内完成的分离系统,其中壳体中部设有含焦污水入口,含焦污水从入口进入壳体后沿壳体内壁旋转形成旋流,污水入口以下壳体为旋流分离段,经过旋流去除的焦粉沉在壳体底部,锥体底部设有高固含量污水出口,污水入口以上壳体为沉降过滤分离段,经过旋流分离的冷焦水通过升液管进入沉降段进行沉降分离和筛板过滤,壳体的顶部设有处理后污水出口,沉降过滤后的污水从出口排出壳体。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投资;降低了后续处理成本;所需占地量大大减少。
文档编号B04C9/00GK2873315SQ20062000353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
发明者李出和, 兰翔, 罗四顺, 祝基岩, 宋寿康 申请人:湖南汇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