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514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特别是一种进料管静止固定在机架上的改进型的顺流型卧螺离心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型卧螺离心机中,参见附图2的现有的顺流型卧螺离心机的结构及分离原理示意图所示,多数在分离腔内设置有用于输送液体至转鼓大端的清液回流管,使得分离腔的部分空间被占用,导致转鼓的用于固液分离的深度减小,也就减小了分离腔的容积,最终影响了分离的效果;另外,卧螺离心机中为了隔离原料悬浊液与分离出的澄清液,在转动的转鼓与螺旋输送器之间要加设动密封元件,而这个动密封元件极容易被悬浊液中的硬质颗粒所磨损而导致失效,使得悬浊液进入澄清液中,致使澄清液的澄清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顺流型卧螺离心机,特别是其上的进料管是固定设置在差速器的轴心,不需要动密封部件,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主电机、 副电机、差速器、支撑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的转鼓内部同轴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两端的转轴、周向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外壁面的输送叶片,所述的差速器包括主皮带轮、副皮带轮及差速器本体,所述的主电机驱动所述的主皮带轮带动所述的转鼓旋转,所述的副电机驱动所述的副皮带轮带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旋转,所述的转鼓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之间形成分离腔,所述的转鼓的外周套设有罩壳,所述的差速器本体的轴心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轴心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机架上还设置有一支承座,所述的进料通道为一根一端静止固定在所述的支承座上的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的另一端依次插入所述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的第二通孔中,所述的进料管的管腔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转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的第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的第二端部支撑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的差速器本体连接至所述的转鼓的第一端部,所述的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第二端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料装置包括固相出料装置和液相出料装置。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固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周壁上的周向分布的若干个排渣通孔,或者,所述的固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周壁上的排渣喷嘴,又进一步地,所述的罩壳上对应若干个所述的排渣通孔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渣口。[0008]优选地,所述的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一向心泵,所述的第一向心泵包括第一叶轮组件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的第一出液管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轴的轴心,所述的第一出液管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第一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液相出料装置包括重液相出料装置和轻液相出料装置所述的重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二向心泵,所述的第二向心泵包括第二叶轮组件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二出液管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轴的轴心,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轻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三向心泵,所述的第三向心泵包括第三叶轮组件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之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分别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比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距离所述的第二轴承座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进料管静止固定设置在进料管支架及差速器的轴心处、并与转鼓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分离腔相连通,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料管与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转鼓的两端,所以不需要设置清液回流管,使得转鼓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分离腔的容积达到最大,悬浊液在分离腔中停留的时间达到最长,提高了分离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出的澄清液通过设置在设置在螺旋输送器上的向心泵泵出机外,无需设置动密封元件,降低了设备的检修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改进型卧螺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顺流型的卧螺离心机的结构及分离原理示意图。附图中1、第一轴承座;2、第二轴承座;3、转鼓;31、第一端部;32、第二端部;4、 筒体;5、转轴;6、输送叶片;7、主电机;8、副电机;9、差速器本体;10、分离腔;11、罩壳;12、 支承座;13、进料管;14、排渣通孔;15、出渣口 ;16、第一叶轮组件;17、第一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下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的卧螺离心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轴承座1和第二轴承座2、支撑于第一轴承座1和第二轴承座2之上的转鼓3、同轴设置在转鼓 3内部的螺旋输送器、主电机7、副电机8、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转鼓3具有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螺旋输送器包括筒体4、设置在筒体4的两端的转轴5、周向设置在筒体4的外壁面的输送叶片6,转鼓3的第一端部31设置有差速器,所述的差速器包括主皮带轮、副皮带轮及差速器本体9,差速器本体9与转鼓3同轴安装,差速器本体9与转鼓3分居第一轴承座1的两侧,主电机7驱动主皮带轮带动转鼓3旋转,副电机8驱动副皮带轮带动螺旋输送器旋转,转鼓3与螺旋输送器之间产生差速,转鼓3与螺旋输送器之间形成分离腔10,转鼓3的外周设置有罩壳11,机架上设置有一支承座12,差速器本体9的轴心开设有第一通孔,螺旋输送器的转轴5的轴心开设有第二通孔,进料装置为一根一端依次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另一端静止固定在支承座12上的进料管13,该进料管13与分离腔10相连通, 出料装置包括固相出料装置和液相出料装置,液相出料装置包括设置在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转鼓3的第二端部32内的一端的轴心的第一出液管17,该第一出液管17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设置在螺旋输送器的截面方向上的第一叶轮组件16的旋转中心处, 第一出液管17与分离腔10之间相互连通,固相出料通道包括沿周向设置在转鼓3的第二端部32的周壁上的若干个排渣通孔14和设置在罩壳11上对应这些排渣通孔14的正下方的位置的一出渣口 15。另,上述的固相出料装置也可以是设置在转鼓3的第二端部32的沿周向排布的若干个喷嘴,上述的液相出料装置包括重液相出料装置和轻液相出料装置所述的重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上的一端的第二向心泵, 所述的第二向心泵包括第二叶轮组件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二出液管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上的转轴5的轴心,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轻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上的一端的第三向心泵,所述的第三向心泵包括第三叶轮组件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之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 4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分别与所述的分离腔10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比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距离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近。本实用新型的卧螺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待分离的悬浊液从进料管13进入后,经螺旋输送器筒体4的端部的周壁上的若干个通孔进入分离腔10,在转鼓3与螺旋输送器差速旋转的作用下,将比重较大的固相物质沉降到转鼓3的内壁,并随着输送叶片6的转动而被推至若干个排渣通孔14处排除,进入罩壳11内,在经罩壳11上的出渣口 15排除机外,而与此同时,比重较轻的液体聚集至螺旋输送器的筒体4的四周,同样在输送叶片6的作用下被推向第一叶轮组件16的位置,经该向心泵的作用,通过第一出液管17排除至机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顺流型卧螺离心机中的进料管13静止固定设置在进料管13支架及差速器的轴心处,且进料管13与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转鼓3的两端,所以不需要设置清液回流管,使得转鼓3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分离腔10的容积达到最大,悬浊液在分离腔10 中停留的时间达到最长,提高了分离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出的澄清液通过设置在设置在螺旋输送器上的向心泵泵出机外,无需设置动密封元件,降低了设备的检修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主电机、副电机、差速器、支撑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的转鼓内部同轴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两端的转轴、周向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外壁面的输送叶片,所述的差速器包括主皮带轮、 副皮带轮及差速器本体,所述的主电机驱动所述的主皮带轮带动所述的转鼓旋转,所述的副电机驱动所述的副皮带轮带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旋转,所述的转鼓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之间形成分离腔,所述的转鼓的外周套设有罩壳,该卧螺离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本体的轴心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轴心对应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机架上还设置有一支承座,所述的进料通道为一根一端静止固定在所述的支承座上的进料管,所述的进料管的另一端依次插入所述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的第二通孔中,所述的进料管的管腔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的第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的第二端部支撑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的差速器本体连接至所述的转鼓的第一端部,所述的出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装置包括固相出料装置和液相出料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周壁上的周向分布的若干个排渣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转鼓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周壁上的排渣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上对应若干个所述的排渣通孔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渣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一向心泵,所述的第一向心泵包括第一叶轮组件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的第一出液管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轴的轴心,所述的第一出液管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第一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出料装置包括重液相出料装置和轻液相出料装置所述的重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二向心泵,所述的第二向心泵包括第二叶轮组件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二出液管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上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转轴的轴心,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的一端伸出在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轻液相出料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位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的一端的第三向心泵,所述的第三向心泵包括第三叶轮组件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同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之外、另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处,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筒体的轴心线上,所述的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三出液管分别与所述的分离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周,所述的第二出液管的内壁与所述的第三出液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出液通道,所述的第二叶轮组件比所述的第三叶轮组件距离所述的第二轴承座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卧螺离心机,其包括支撑于机架上的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上的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转鼓、同轴设置在转鼓内部的螺旋输送器、进料管,转鼓与螺旋输送器之间形成分离腔,转鼓的第一端部及对应螺旋输送器一端外连接至差速器,在差速器轴心及螺旋输送器轴心分别开设有通孔,进料管一端插入通孔、另一端静止固定在位于机架上的支承座上,螺旋输送器的对应于转鼓的第二端部的内部的一端的轴心设置有将分离出来的澄清液泵出机外的第一向心泵,转鼓的第二端部的周壁上设置有排渣通孔。本实用新型中的分离腔的有效容积达到最大,提高了分离的效果;不需动密封元件,降低了设备的检修频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04B11/00GK201949924SQ20102067174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吴培钧, 莫珉珉 申请人:吴培钧, 莫珉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