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150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可以将碳化硅微粉中的碳自动分离并收集。
背景技术
[0002]碳化硅微粉是制作太阳能硅片、半导体硅片、工程陶瓷、加热元件、高级耐火材料等产品的重要材料。碳化硅微粉在水力分级前,需要将其中的大量杂质碳打捞出来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水力分级的效果。以往用搅拌桨将硅粉和碳分离后,碳漂浮在液体表面,需要通过人工打捞将碳取出并放入收集槽中,这样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并且打捞效率低下。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节省劳力,并且打捞效率较高的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0005]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顶部的外围设有围堰,所述围堰的底部开有通孔并通过输料管与收集槽相连,所述搅拌桶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桨相连,所述搅拌桨的上部固定有刮刀,所述刮刀与搅拌桶的顶部齐平,并且所述刮刀中间固定在搅拌桨上,两端与搅拌桶的内壁相贴近。[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07]这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在搅拌桨上增设刮刀,刮刀与搅拌桶顶部齐平,当碳漂浮到液体表面后便被刮刀打到桶外的围堰中,随后从围堰底部的通孔落至收集槽内,这样便完成了自动打捞过程,不仅节省劳力,并且打捞效率较高。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09]其中搅拌桶1、围堰2、输料管3、收集槽4、电机5、搅拌桨6、刮刀7。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包括搅拌桶1,所述搅拌桶1顶部的外围设有围堰2,所述围堰2的底部开有通孔并通过输料管3与收集槽4相连, 所述搅拌桶1的上方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与搅拌桨6相连,所述搅拌桨6的上部固定有刮刀7,所述刮刀7与搅拌桶1的顶部齐平,并且所述刮刀7中间固定在搅拌桨6 上,两端与搅拌桶1的内壁相贴近,用于更好地收集碳。[0011]当碳漂浮到液体表面后便被刮刀打到桶外的围堰中,随后从围堰底部落至收集槽内,这样便完成了自动打捞过程,不仅节省劳力,并且打捞效率较高。
权利要求1. 一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搅拌桶(1),所述搅拌桶(1)顶部的外围设有围堰(2),所述围堰(2)的底部开有通孔并通过输料管(3)与收集槽(4)相连,所述搅拌桶(1)的上方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与搅拌桨(6)相连,所述搅拌桨 (6)的上部固定有刮刀(7),所述刮刀(7)与搅拌桶(1)的顶部齐平,并且所述刮刀(7)中间固定在搅拌桨(6 )上,两端与搅拌桶(1)的内壁相贴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可以将碳化硅微粉中的碳自动分离并收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搅拌桶(1),所述搅拌桶(1)顶部的外围设有围堰(2),所述围堰(2)的底部开有通孔并通过输料管(3)与收集槽(4)相连,所述搅拌桶(1)的上方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与搅拌桨(6)相连,所述搅拌桨(6)的上部固定有刮刀(7),所述刮刀(7)与搅拌桶(1)的顶部齐平,并且所述刮刀(7)中间固定在搅拌桨(6)上,两端与搅拌桶(1)的内壁相贴近。这种碳化硅微粉的捞碳装置可以完成自动打捞过程,不仅节省劳力,并且打捞效率较高。
文档编号B03B5/66GK202290275SQ2011204028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严金南, 任建龙, 冯东洲, 周志国, 张国忠, 李国清, 黄孝斌 申请人:江阴浩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