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38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分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在对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分级筛选,目前一般使用人工筛选的方法,分选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高,不适宜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架上设有分选装置,所述分选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分选筛,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的一端,所述分选筛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分选筛上设有多个分选孔,所述驱动装置上方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设置在分选筛的上方,所述分选筛的正下方设有集中箱,所述集中箱通过设置在集中箱两侧的连接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集中箱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位于分选筛与集中箱之间。

优选地,所述出料管设置为倒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通过穿过安装孔的固定栓与地面固定。

本发明中,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分选筛震动,分选筛上设有多个分选孔,大小不达标的马铃薯会从分选筛上落入集中箱内,再由集中箱的出料管落入第二传送带上,大小合格的马铃薯从第三传送带转移出去,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分选效率高,分选效果明显,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驱动装置、4分选筛、5第一传送带、6集中箱、7连接杆、8出料管、9第二传送带、10第三传送带、11防滑垫、12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马铃薯多级自动分选装置,包括底座1和支架2,所述支架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2上设有分选装置,所述分选装置包括驱动装置3和分选筛4,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支架2的一端,所述分选筛4与所述驱动装置3传动连接,所述分选筛4上设有多个分选孔,所述驱动装置3上方设有第一传送带5,所述第一传送带5的一端设置在分选筛4的上方,所述分选筛4的正下方设有集中箱6,所述集中箱6通过设置在集中箱6两侧的连接杆7与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集中箱6的底部设有出料管8,所述出料管8的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9,所述支架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传送带10,所述第三传送带10的一端位于分选筛4与集中箱6之间。

所述出料管8设置为倒圆锥形,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防滑垫11,所述底座1的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1通过穿过安装孔的固定栓12与地面固定。

工作时,将待分选的马铃薯通过第一传送带5运输到分选筛4上,通过驱动装置3带动分选筛4震动,分选筛4上设有多个分选孔,大小不达标的马铃薯会从分选筛4上落入集中箱6内,再由集中箱6的出料管8落入第二传送带上,出料管8设置为倒圆锥形,大小合格的马铃薯从第三传送带10转移出去,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分选效率高,分选效果明显,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