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筛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4615发布日期:2019-04-17 03:5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筛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筛分设备。



背景技术:

鲜叶的质量是茶叶品质的基础,只有优良的鲜叶才能加工出优质的茶叶。鲜叶采摘作业方式主要有人工手采和机械采摘,人工手采对茶叶识别性强,能够控制鲜叶质量,但手采方式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一般用于名优茶的采摘。机械采摘的方式效率高、费用低,现已为茶农广泛使用,但机械采摘对鲜叶的选择性、识别性较差,所以,在机械采摘后需对采摘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分级,筛分后归档处理,对不同叶芽的茶叶进行针对性加工,以便制出优质的大宗茶。

目前我国鲜叶筛分设备以竹制滚筒式筛风机为主,该设备以竹篾为材料,编织成布满筛孔的滚筒,利用电机带动滚筒转动,鲜叶在滚筒中滚动时可以实现分离茶叶的目的。该设备的主要缺点在于:茶叶通过筛孔时容易被损伤,从而影响茶叶的口感和观感,影响茶叶的品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茶叶筛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筛分设备,其能够避免在筛分过程中对茶叶造成损伤,保证茶叶的品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茶叶筛分设备,包括箱体、筛板、网面、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和第一支撑脚,所述主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脚上,所述主体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漏斗状的底部具有卸料口,所述主体的顶部呈网格状,所述筛板水平设于所述主体中,所述第一风扇设于所述筛板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主体中,所述主体具有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中安装有所述网面,所述第二侧面上由上至下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风扇朝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且对准所述网面,所述主体的侧部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筛板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网面在由所述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第二支撑脚,所述风扇本体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脚上。

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固定杆、横杆和定位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由所述主体的侧部插入所述主体中且与所述筛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穿过第一通孔后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筛板依靠所述固定杆的支撑固定于所述主体中。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一一对应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侧面和底面呈网格状,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于所述收集槽的侧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收集槽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下端边沿分别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二开口处于相对位置,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与所述底板通过铰链连接,上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的螺孔,利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螺孔实现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为3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筛分设备,在工作时,未经筛分的茶叶由所述投料口投至所述筛板上,一部分密度较大,体积较小的劣质茶叶透过所述筛板经所述卸料口排出,然后启动所述第一风扇,使得位于所述筛板上的茶叶飘起,不同体积的茶叶飘起的高度不一样,也就是不同叶面大小的茶叶的飘起高度不一样,然后启动所述第二风扇,使得茶叶经所述多个第二开口飞出,被收集装置收集,从不同的第二开口中飞出的茶叶叶面大小不一样,从而完成茶叶的筛分。在整个筛分过程中,茶叶不会被任何硬质结构损伤,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筛分设备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筛分设备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筛分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主体-1;卸料口-11;第一侧面-12;

第一开口-13;第二侧面-14;第二开口-15;

投料口-16;定位孔-17;第一支撑脚-18;

风扇本体-21;第二支撑脚-22;筛板-3;

网面-4;第一风扇-5;固定杆-61;

横杆-62;定位杆-63;第一通孔-64;

收集槽-7;底板-71;第一侧板-72;

第二侧板-73;第三侧板-74;螺栓-7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茶叶筛分设备,包括箱体、筛板3、网面4、第一风扇5和第二风扇,所述箱体包括主体1和第一支撑脚18,所述主体1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脚18上,所述主体1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漏斗状的底部具有卸料口11,所述主体1的顶部呈网格状,所述筛板3水平设于所述主体1中,所述第一风扇5设于所述筛板3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主体1中,所述主体1具有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4,此处并不是指所述主体1只具有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4,所述主体1的上半部分可以设置为矩形体形,所述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4为矩形体中的两个相对的面,所述第一侧面12上设有第一开口13,所述第一开口13中安装有所述网面4,所述第二侧面14上由上至下均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5,所述第二风扇朝向所述第一侧面12设置且对准所述网面4,所述主体1的侧部还设有投料口16,所述投料口16的位置高于所述筛板3的高度且低于所述第二开口15的位置。

在进行筛分工作时,首先将待筛分的茶叶由所述投料口16投至所述筛板3上,体积较小和密度较大的茶叶透过所述筛板3,由所述卸料口11排出,然后启动所述第一风扇5,处于所述筛板3上的茶叶在第一风扇5的作用下飘起,不同叶面大小的茶叶的飘起高度不一样,叶面面积较大的茶叶位于相对靠上的位置,叶面面积较小的茶叶位于相对靠下的位置,接着启动所述第二风扇,第二风扇的风透过所述网面4由第一侧面12吹向所述第二侧面14,处于飘起状态的茶叶从不同的第二开口15吹出,然后被收集装置收集,从而实现了茶叶的筛分。在上述的筛分过程中,茶叶主要受到的风的作用,不会受到物理损伤,由此可以保证茶叶不被损坏,从而有效保证茶叶的品质。

进一步,为了能一次性将飘起的茶叶吹出,保证筛分的效果,所述网面4在由所述第一侧面12向第二侧面14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开口15,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面应当覆盖所述网面4。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扇包括风扇本体21和第二支撑脚22,所述风扇本体21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脚22上,所述第二支撑脚22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

进一步,为了清理滞留于筛板3上的茶叶,所述一种茶叶筛分设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固定杆61、横杆62和定位杆63,所述固定杆61的一端由所述主体1的侧部插入所述主体1中且与所述筛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62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62上设有第一通孔64,所述主体1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64位置对应的定位孔17,所述定位杆63穿过第一通孔64后插入所述定位孔17,所述筛板3依靠所述固定杆61的支撑固定于所述主体1中。当需要清理所述筛板3上的茶叶时,由所述定位孔17和第一通孔64中抽出所述定位杆63,然后摇动所述横杆62,带动所述固定杆61转动,由于所述定位杆63与所述筛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杆63转动时,所述筛板3产生摆动,筛板3位于水平状态时,其周边与所述主体1的内壁接触,当筛板3摆动时,所述筛板3与主体1的内壁之间产生间隙,筛板3上的茶叶即能够由所述间隙落下,经所述卸料口11排出。

进一步,为了方便收集茶叶,所述第二侧面14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口15一一对应的收集槽7,所述收集槽7的侧面和底面呈网格状,网格状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风扇产生的风能够透过所述收集槽7,避免风在收集槽7中产生环流,造成茶叶四处飞扬,所述第二开口15形成于所述收集槽7的侧部。

进一步,为了方便从收集槽7中取出茶叶,设置如下:所述收集槽7包括底板71、第一侧板72、第二侧板73和第三侧板74,所述第一侧板72和第三侧板7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7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板72和第三侧板74,所述第一侧板72、第二侧板73和第三侧板74的下端边沿分别与所述底板71连接,所述第一侧板72、第三侧板74和底板71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面14上,所述第二侧板73和第二开口15处于相对位置,所述第二侧板73的下部与所述底板7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链在图中未示出,上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侧板72和第三侧板74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的螺孔,利用螺栓75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螺孔实现所述第二侧板73和第一侧板72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侧板73和第三侧板74的连接。当需要取出茶叶时,拧开所述螺栓75,让所述第二侧板73绕所述铰链转动,从而可以具有空间供工作人员从所述底板71上取走茶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15的数量为3个。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